解决初中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对策
2014-12-16刘文斌
刘文斌
摘 要:多角度多渠道的使教师获得教师课堂教学的信息,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调控,逐步使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是最关键的问题。教育管理机构更要构建一种多元对话制度,促使教师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自我。
关键词:教学风格;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89-01
一、新课程呼唤科学公正人性化的评价管理
1、教师和教师对话。新课程强调整合教师的智慧,加强学科之间的合作。这样,学校的日常教学研讨要形成一种习惯和氛围,要有学术研究的气氛。我们的管理者要精心策划。我所在学校原来教研活动仅仅是一种形式,教务处老师每次都非常辛苦的去等老师们签到,其结果还是有不少老师无视这种管理,请假的有,聊天的有,上网玩游戏的有。后来学校改进了管理方式,开展“课例展示”“教材研讨”“理论学习”“一周教学自我评价”等专题形式,定期进行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
2、教师和学生的对话。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平等对话,强调师生的交流、合作。教师不仅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有个性的学习等等。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乐于与学生交朋友。学校采用问卷调查、师生座谈、教师信箱等形式多渠道的使教师从各个角度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打造一条师生良性沟通的“绿色通道”。为此,要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讲真话,讲实话。从评教的目的、态度、语言等等方面要求学生以一个主人的身份积极参与评价。评课不是为了挑老师的刺,打击对自己曾经有过严厉责罚的老师,而是为了激励教师“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需”。
3、教师和管理者的对话。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平时深入教学一线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推门听课。以前管理人员听课总是以领导者的地位居高临下的评课,现在是以一个“研究者”、“学习者”的身份出现;从评课的目的上看,以激励为核心,真正了解教师的疑惑和困难,和教师共同研讨,而不是挑三拣四,监督检查,让教师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改之中;从评课的态度上看,与教师和平共处,多采用平等、交流、对话的形式,摆正心态,共同商量,而不是一言堂,我说了算;从评课的语言看,以肯定为主,体现出研讨的气氛。从评课的方式看,先让教师自己谈感受,领导再从他们的自我评价中解决观念、方法等问题。通过实践,就会明显感受到这种深入教学一线的评课,既让教师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放下了思想包袱,能真正敞开心扉,乐于交流。
二、老师是学生最有利的指引者
进入初中,是人生的一个很大的转折点,人生旅途当中的黄金阶段,做为初中老师也是他们的最有利的指引者。
1、尽可能的提供相对宽松语文教育教学的环境。多教育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多读书报,丰富自己的感性知识。千万不要只为了应付考试,终日死记硬背课本、笔记。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语文教师不断地去研究。教育学、心理学,把握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要有耐心的去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在生活中让他们多体验,去感悟社会、感悟生活,有消极者让他们尽可能的客服困难增加勇气和信心。
3、及时反馈与强化。当他们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于表扬或奖励,使其从中获取自己进步的信心,反之,给予的是指导和指正。语文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督促、检查和评价,以提高他们学习能动性,教育他们走向成功之道。
三、教师要加强自身建设
通过多种途径读书,扩大阅读面,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各种有效的教研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注重内容安排,注重问题设计,注重教学过程。
1、我们教师要重视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要成个人永久职业,人必须永远保持“学高”这一范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再学习”“终身教育”就成了它的注解。 可以说,思想是主宰人类行动的将帅。因此要让自己为人民服务,献身于教育事业。明确人生目标,不断地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不断创新,努力培养适应时代需要。
2、更新拓展专业知识与技能。丰富教学理论,提高业务素养。新课程标准中除了原有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之外,其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其中蕴涵了部分信息学、传播学、系统论等的基本原理,涉及到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与计算机紧密相连的应用技术,还渗透了人文、艺术、社会法律道德规范等问题。
3、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是促进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积极申报课题,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做到年年有课题,人人有科研,把参加教育科研作为提升自我素养、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之一。只有通过课题研究的开展,才能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形成具有个性的、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教师才能成为新课改中最具有活力的课程资源。
四、高考制度利大于弊
综观高考制度的利弊,一言以蔽之:高考制度利大于弊。高考制度的确立和实施,有利于客观公正选拔人才。高考是国家广泛吸纳人才是重要途径,是培养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人才强国,为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1、高考招生不能只依据成绩。还要考察学生的德育。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很深的古国之一,科举制度发展到高考制度,分数是标准,但近几年,名牌大学出现的丑闻不少,之所以我认为学生的素质应放到第一,做人都不会还有什么资格上大学,因此德育在高考的指挥棒中放在首位!
2、均衡研究型大学生源分布,保障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应改变国立的研究型大学招生本地化的弊端,扩大人口大省和西部地区(贫困地区)的招生名额,逐渐均衡各地考生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保障农村学生公平接受研究型大学的教育机会。参照发达国家的有关做法,可规定国立重点高校录取农村生源的比例(例如不低于30%),在自主招生中对农村家庭学生实行同等分数情况下优先录取或对农村家庭学生加分,这样弥补了农村学生因基础教育质量所造成的与城市学生的差距。
总之,在多元评价体系中,教师、学生、管理者对一个教师的促进是核心。只有施行对话,才能合作,才能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