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型不同 教法各异
2014-12-16黄建仁
黄建仁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下,语文教学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法。要坚持先学后教,根本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充分挖掘创新素材和知识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同的课用不同的教法,创造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64-01
纵观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对教材不作过多的钻研,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长期如此,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完全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其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来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法上力求创新,既能打破传统课堂教法的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寻找萌发创新意识的载体,充分挖掘创新素材和知识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同的课用不同的教法,创造最佳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归纳了以下几种课型的教法。
一、整体型课用竞赛法
整体型课,是以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一般规律为依据,以通常感知程序为主线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上这种课教师先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初步扫清文字障碍,粗知课文梗概,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品评遣字造句,表情达意的特色。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大家即合作又竞争,在比赛竞争中掌握知识,学生的思考探索能力得以训练,得以增长。
二、朗读型课用表演法
有些感情强烈,情节生动的文章,适宜于朗读。上这种课,教师可分三步完成教学任务:1、尝试性朗读(疏通课文);2、理解性朗读(重点范读);3、欣赏性朗读(情感传递)。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表演欲强的特点,宋用表演法,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轻松感知课文,掌握知识,既容易进入情景,又在表演过程中进行创新,再创作品情感。
三、自读型课用质疑法
就是在布置学生自读前,由教师精心设置几个关键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索、质疑的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思考中,解答了疑问,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在自读中自己设疑,自我释疑的能力。
四、情境型课用图画法
优养的写景散文、诗歌,往往给读者创设了特定的气氛和情绪,具有意境美、图画美。教学这类课文,适宜用图画法。即创设一种情境,利用课文插图、图片、列表填写等形象讲解,使学生入境、动情、知味、明理,愉悦接受知识,欣然增长能力。
五、复习型课用比较法
如将写同一题材内容的课文相比较,将同一种表达方式的课文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体会写法上的差异,能更好掌握知识,指导学生写作。这也符合创新教育的整体性原则。
总之,课堂教法不只以上几种,具体到每一篇课文,每一个班级,只能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选择相应教法,正是这个原因,我们说“教无定法”,但从客观上讲,教学应该有规律可循,如何把每一堂课教好,取得最佳效果,这是值得我们教师钻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