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12-16马志军
马志军
摘 要:教学中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激情,通过问题、实验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37-01
随着教改的深入,实施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艰巨使命。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核心,为了建设创新型社会就必须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一、教师应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观念、能力、素养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实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治学态度。因此,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没有善于创新的教师自然也就培养不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时刻以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为出发点,教学中不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批判性地反思,肯定成功之处,否定、修正不足之处,没有反思就没有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教师要明白“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
二、培养学习兴趣诱发创新意识激发创新能力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首先,通过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激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及对世界的巨大作用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介绍牛顿及其万有引力定律的发明导致人造卫星的问世,“探月工程”、“太空授课”的实现;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得这样快,靠的是原子弹的问世等。介绍物理学家创造发明中的一些故事,从中体会科学家强烈的事业心和积极的进取心,遇到困难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介绍一些科学家失败的教训和他们面对失败的态度。让学生知道并不是只有聪明人才能创造发明,关键是要有创新精神,才能迸发出创造力。
其次,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动力。教学中创设一些充满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积极探究、努力创新。当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时,就是创新动力初露头角。如:讲光的反射时提出:“黑板漆成黑色的,而教室的墙壁刷成白色的,这是为什么?”;讲惯性时问:“站在汽车上的人,汽车起动倒向后方,可汽车刹车时却倒向前方,为什么?”等。学生会发现这些现象确实存在,但却不知道为什么,使学生有想要知道的冲动,那么就会开动小脑,引起他们的兴趣,激活他们的创新动力。
三、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物理实验生动、鲜明,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学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实验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进行分组实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大胆动手实践。特别是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切忌动手包办一切,包办替代会扼杀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的勇气,不利于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出故障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由学生自己动手纠正。例如有一次实验课“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有两组学生将线路接通后灯泡不亮,有一组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有一组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他们用渴求的目光望着我,这时我没有动手帮助学生,而是耐心地启发学生认真分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要求学生冷静思考,依据两表示数的有无,仔细检查,排除故障。这两组同学还创造性的掌握了用短路和用电压表排除电路故障的方法。他们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课外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物理实验创新途径,培养学生利用生活中废弃物做实验的意识,结合教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探究活动。例如:用八个相同的啤酒瓶内装不同质量的水,一种方法是用竹筷敲瓶子,另一种方法是用嘴吹瓶内的空气,分别探究音调的高低,并要求通过讨论解释为何两种方法的结果不同。又如:要求同学们课外做“纸锅烧开水”的实验,自制“验电器”、“照相机”等。课外探究时学生不仅要自己动手做教具,而且要动脑自主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将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出来。
物理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创设教学情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合理设置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链,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来揭示知识的关键,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张德锈.创新思维的发展与教学[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张 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