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2014-12-16王邦递
王邦递
摘 要: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落后不是表现在你不前进上,而是表现在你前进的加速度大小上,办任何事,都在追求效率,教学工作亦不例外。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296-02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落后不是表现在你不前进上,而是表现在你前进的加速度大小上,办任何事,都在追求效率,教学工作亦不例外。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当前,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着课堂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够显著的问题。很多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是十分感兴趣,这造成了数学教学的难度,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数学课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活泼,学生提不起兴趣。
2、搞“题海战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每天为了做题而做题,心里挺压抑。
3、“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法,学生被动接受,没有消化的时间和空间。
4、课堂教学没有针对性,重点不突出。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必须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什么是效率?这实际上是教学最优化的问题,也是“减负提质”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从下面几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事物首先产生兴趣,才会进一步的自主去学习,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而在激发兴趣的过程中,营造氛围则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只是简单的交给学生做题的方法,而是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物告诉学生们数学无处不在,让学生们对自己学习的东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放低姿态,给予学生们更多的自由。教师不能只是站在讲台上来讲课,而是应该在讲课的过程中走下讲台,去接近学生,真正的融入到学生中间去,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没有压抑感,这样才可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平等的沟通,教师要不断转变自己的角色,既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要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只有营造出轻松自然地环境,学生们才可能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份内的事情。
二、注重引导,加强沟通
要想真正成功的进行数学教学,就必须重视挖掘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探索与发现的精神,学生带着好奇心来学习,使其主动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的整个过程过程,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所学的内容,使学生不单单“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现代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这说明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知识的建立过程才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波利亚曾经也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自身要重视整个概念的形成,不断总结各种法则与定理,推导公式公式,分析应用题等量关系等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在讲课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探索这些知识的过程中经历与前人发现这些知识结论时大体相同的智力活动,让学生真正明白知识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实物教具或实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三、让学生自学成为习惯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让学生把自学当成是一种习惯,首先要让学生们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自学习惯,并且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的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完全养成好的自学习惯。要想做到这些,教师在平常的日常教学中,就得培养学生计划学习的习惯。比如可以制定一个具体的课程学习计划,这一小结要怎么学,怎么预习,需要预习多长时间,重点学习什么,等等。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习的控制性,而且可以起到自我约束的作用,制定学习计划,将学习内容合理分配到一定的时间表内,这是学习上的一个重要策略。制定计划,一是要做到切实可行,二是要努力按时完成计划。每天、每周的计划都能及时完成,那么成功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这样把每一次的自学过程都做好,慢慢地就会养成一个好的自学习惯,也就会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学能力。
对于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善于转变角色,善于观察,逐渐了解学生,培养学生,让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久而久之,随着自学能力的提高,学习成绩一定会取得进步,学习效率一定会提高。
其次,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方式结合
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
数学课本是静止的,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数学科学的另一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长期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它能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运用建构主义思想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和多媒体的互动,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使得教学难点得以化解。
2、利用多媒体进行自主性、合作性探究式学习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以问题共同解决、培养能力为中心并且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将深入人心。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传统的数学教育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强调了数学重视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了数学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得到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已经有许多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图形计算器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和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
3、实施分层教学
每一位教师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分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既要提高教师授课效率又要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只有两者都得到提高,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现代教学技术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内在的、直接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觉的、主动的学习知识,让学生爱学、乐学,产生学习数学的巨大动力,这样在课堂中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大大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也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