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探讨
2014-12-16陈锦云
陈锦云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中学生生命意识普遍淡漠的现状,联系教育理念阐明生命教育的紧迫性,并结合教学内容论述了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相关认识。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中生物;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220-01
一、生命教育,当今教育缺失的一环
2013.9.4,17岁的少女黄某就读高三,因向哥哥索要一部5000多元的新手机无果,从外婆家楼顶上跳下,花一样的年纪就此定格。2014.3.13,萧振中学高三学生贺抒勤因不满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冷落与区别对待,在发出一阵恐怖的笑声后纵身一跃跳下五楼,当场身亡,而此时离2014年的高考仅剩下86天。2009年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当代中学生之中每5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曾经想过自杀,达到总体样本总数的20.4%,而曾经为自杀做过种种计划的也占6.5%。一则则血淋淋的现实不禁让我们唏嘘:“孩子们到底怎么了?”极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极大程度上折射出部分学生生命观淡化的的普遍现状。中学生正处于个体行为发育和成长的高峰时期,不断地应对来自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压力使他容易发生情绪低潮现象,由于缺乏理性解决事情的方式,他们认为消除一切负面情绪和问题得到安宁的方法就是结束自己的生命。应试教育过于看重成绩与对生命教育的漠视,使得一个人在长期受教育过程中并未形成珍视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这也是导致许多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扭曲的最大症结。教育不能仅仅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工具,更应该促进和培养学生个体生命的精神成长。“天下不若生之贵也”——墨子,生命的存在是世间一切万物的本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都仅有一次,如果放弃了它,也就放弃了你人生中所有的一切。由此,加强中学生的生命教育,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二、适时渗入生物课堂,生命教育潜移默化
泰戈尔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大量涵盖生命教育的素材,如果我们能从大背景去研究钻研,理会教学大纲的要求,就可以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给生命教育创造有利的普及途径,既能提升课堂的鲜活度,又能有效的培养人文精神。
1、细胞到个体的形成,生命来之不易,珍爱自己的生命。关于一个个体生命的来源,其实在初中教材中就有所涉及,但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爆发期,对于身体的变化既抱有极强的好奇心,又带有羞怯的心理,这样的心理往往阻碍了教师发挥课堂与生命教育结合的授课效果。到了高中阶段,心理成长速度加快,很多学生从懵懂逐渐走向成熟,由此以课堂为主阵地,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升华生命观,价值观具备了可行性。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6章主讲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增殖对于高一的新生来说是相对抽象的一节,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主要偏向分析其繁杂的分裂过程及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对于新生命形成的繁杂条件和神奇历程,与个体生命形成的意义探索甚少提及。结合初中生殖知识,创设条件共同探讨生命来之不易,如成年男性每次排出的精子可达到3至5亿个,女性一生能发育成熟的卵泡却只有400个,一个精子要与亿计的精子竞争才能得到受精的机会。成功受精的受精卵只有通过通畅的输卵管才能在子宫中安家落户,由此经历漫长的胚胎发育阶段。一个小生命的诞生,从经历配子的形成到胚胎的发育乃至母体的分娩,都不容出错,细胞每一次精确地分裂都是自然界沉甸甸的馈赠,如此精心塑造与得来不易的生命,如何能轻易舍弃。创设情境,把握情绪,在提升课堂宗旨的原则上构建生命教育下的生物课堂。
2、从遗传到变异,尊重自然规律,敬重他人生命。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中提到:“人人生而平等。公民的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珍爱自己的生命,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自私”的活着,敬重他人的生命是做人的最起码的准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最根本的要求。可如今,从人神共愤的江西高中生挥刀割破班主任颈动脉案到震惊中外的湖南邵阳高中生跨省截杀案,他们的世界已不再纯粹,这种“视他人生命如粪土”的病态心理似乎激怒了还活着的人们,都仅仅只有一次的生命,怎可妄自剥夺!人教版必修二主讲遗传和变异,在创建课堂的过程中认真分析素材,就能自然地讲生命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去。例如,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这节,在对遗传只是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基因对于性状的控制,并将这种遗传现象辐射到人的外貌等其他方面,再通过学生自己对现实例子的探讨,让他们感受到遗传在自身的体现。同时,扩展到植物,动物,提升认识,使其在摸索过程中得出遗传是一切自然界生物的共性,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这是自然界的遗传规律。再如,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这一章节,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作用下,幸运的人群获得了双亲的最优基因,但也有不幸的人因为不同变异成了社会的弱者。一个有公德的社会公民,对待他人的生命,无论是强富还是贫弱,当你的行为影响着他人的生死,不管造成的结果多么微小,都应该慎之又慎。
3、从细胞分化到细胞癌变,助人为乐,人格升华的标志。最近多年来,白血病发病率逐渐呈走高趋势且低龄化,青少年及儿童急性白血病多数发病急促,除极少数特殊患者可能行自体移植外,绝大多数都只能靠异体移植。在我国,每年大概会有400多万名各类疾病的患者等待骨髓移植,可骨髓库中的储备量却远远是供不应求,无数的患者只能在迫切期盼中痛苦的结束生命。在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中,学习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时,人体骨髓中存在着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造血干细胞,源源不断地更替在新陈代谢中衰老凋亡的血细胞,在理清分裂与分化机理的基础上链接相关实例,从观念上消除学生对于捐献骨髓会损害健康的错误想法。骨髓移植时通常要求配型完全相同,可在人群中骨髓配型相同的概率其实是很小的,若捐献者人数很多,那么在患者找到相同配型的机会就会增大。一个成年人的骨髓大概会有3公斤重,一名供髓者其实只需要捐献约10g骨髓造血干细胞,便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无私的爱心却总能超越生命的长度,温暖人间。
三、守护孩子的未来,是你我共同的责任
保证青少年群体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提高他们生命的韧性,学校的教育自然必不可少,而只有课堂言语灌输的教育是不够的。当学生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时,更需要来自各方的正面引导。然而如今扭曲的社会,注定你我守护学生未来的路更加长,责任更加重。
参考文献:
[1] 郑洪冰.生命教育的意义与内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2):4-6.
[2] 伍阳斌.生命教育:素质教育的底色[J].四川教育,2006:2-3.
[3] 康卫国.生物学中的生命教育[J].安防科技,2006(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