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路径和策略
2014-12-16韩泽平
韩泽平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是终身受用的财富。“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所以,我们应落实教育的任务,探索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路径和策略。学科渗透,润育行为习惯;榜样示范,引导行为习惯;情境熏陶,内化行为习惯;践行体验,养成行为习惯;多向监督,调适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65-02
教育家孔子曾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是终身受用的财富。然而,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往往停留在口头上,教育要求空泛、飘渺,导致小学生行为习惯普遍较差。“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所以,我们应探索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路径和策略。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学科渗透”润育行为习惯
教育学认为,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与互动是课堂教学的规律,德育与智育血肉相连,相互促进。教师要抓好教材和教学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因素和时机,随机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
1、深挖教材,渗透于教材使用之中。小学开设的课程,都包含着各项行为习惯的素材和要求,教师备课应充分发掘。教学设计应渗透行为习惯的教育与引导。如在音乐课中,实践体验表演、学习模仿行为规范;在体育课中,实践体验行为规范、习惯要求;在信息课中,明确和遵守网络行为习惯要求。
2、关注过程,渗透于课堂活动之中。教学过程是孩子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孩子们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渗行为习惯常识和规范要求,让孩子们进行自我教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时,引导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行为习惯;课堂教学进行讨论和大温室,引导学生学会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等。
二、“榜样示范”引导行为习惯
英国著名教育思想家洛克曾指出,在各种教育方法中,榜样是“最简明、最容易和最有效的办法”,“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能够温和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
1、强化教师行为规范。一是加强教师职业规范,塑造自身良好德行;二是把握行为习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注重自身细节,规范自己言行。用自己的言行感染、熏陶学生,做到“以身动其心,以言导其行”。比如,在批改作业时,老师精心书写评语可以深化行为习惯的引导,以“情”激其心,以“理”沛其腑。
2、深化教师爱生情怀。高尚的师德在某种意义上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一往情深的爱,这种爱使教师着眼学生的终生发展,关注学生的人格和素养,而行为习惯正是一个人人格素养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的爱生情怀,会使教师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诱导,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情境熏陶”内化行为习惯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所以,以情动情,无声熏陶、有声激励是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
1、无声熏陶。即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如一走进校门,墙壁上有醒目的校风、学风,教学楼走廊悬挂了名人画像、名人格言、学生作品等。让学生天天看,逐步侵润学生心灵。文明的氛围,优美的环境,无声地渗透着行为习惯教育训练,形成了一本立体的、无声的“教科书”。
2、有声激励。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系统,做到有目的性、系统性并各有侧重点的宣讲激励。播放行为习惯主题队会、行为习惯示范表演、良好行为习惯个人和集体宣传展示;宣讲行为习惯具体要求及名人案例、学生典范等。通过广播电视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四、“践行体验”养成行为习惯
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具有教养,关键在于践行和实践。通过多元的实践体验来实现和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
1、主题活动培养行为习惯。
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有益的主题班队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行为。力求“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从最基本的做起。首先抓“年段实验点”,在点上实验的经验再在面上推广。其次,广泛开展多元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2、竞赛活动促成行为习惯养成。
学校以评“行为习惯示范教师”、“行为习惯示范学生”等评比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师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督导检查,积极鼓励师生共造良好行为习惯竞赛和监督的机制和氛围。定期举行行为习惯手抄报比赛、行为习惯演讲比赛、行为习惯征文比赛、行为习惯书画比赛等竞赛活动,把强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推向深入。
五、“多向监督”调适行为习惯
学生的行为习惯通过教育实践和训练学生易接受、能养成,但又容易出现反复和反弹。再加上复杂的现实社会环境,学生容易受倒不良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多方面督促和约束,并随时调控和纠偏。
1、完善制度,岗位监督。
除了将《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在校园最醒目的地方张贴行为习惯提示语等,努力营造学习规范的浓厚氛围,制订并实施了本校行为习惯规范具体要求。如,《学生在校一日行为规范》、《学生行为规范细则》等,明确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规范,把它们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引导和规范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设立“校园行为习惯监督岗”和“班级行为习惯监督岗”。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和监督,唤起学生强烈的行为习惯意识。全校学生从一进校园开始,所有的言行举止在自觉履行规范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监督岗的监督。实践证明,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
2、家校携手,双向监督。
依托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增强家长对行为习惯要求的认识,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采取“依照标准家长评,定期反馈再联系”的双向配合教育,创造着教育“一致性”的有利氛围,建立家庭联系卡,按年段学生在家里的“行为习惯标准”进行评定,再由家长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学校,这样双向监督既提高了家长素质,丰富了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又强化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巩固了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果。有效地教育学生,大大提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效。
“学科渗透”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基础,“榜样示范”和“情境熏陶”是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多向监督”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保障,“践行体验”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尺度。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言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升人文素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