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2014-12-16孙莉平
孙莉平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将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着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非常必要,需要有高校领导的重视,需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急于求成,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关键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09-01
一、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大学生的“三观”教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使大学生沿着正确的人生方向不断迈进,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要求必须加强“三观”教育
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使当代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他们的生存生活方式,他们会树立竞争、效益、时间观念,发扬自强、自尊、自立精神,激励大学生奋发进取,同时,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一种利益关系,一种金钱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一些大学生把“有利当理想”,把“有钱当前途”, 把金钱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尺,作为唯一的人生目标,共产主义理想观念淡漠,崇尚资本主义制度,向往他们的“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这种西方腐朽的思想、文化对我们国家与大学生自身都是极其有害的。因此,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坚持无产阶级的政治观点、政治方向成为大学生中大多数人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使他们在市场经济竞争面前立于不败之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2、“三观”教育可以帮助塑造大学生思想观念
大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认识接受事物的能力较强,但是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缺乏必要的亲身体验和心理准备,在复杂的事物面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所以特别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来塑造。历史和社会实践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可能自发产生,“只能从外部灌输进去”,灌输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论修养,通过“三观”教育能帮助他们把人生的理想追求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统一起来,把坚定社会主义方向的信念建立在科学的理解和认识基础上,提高他们认识和鉴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使他们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3、“三观教育”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不断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是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的越多,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三观”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能够正确的认识社会及自身发展规律,正确的处理各种困惑和矛盾,才能使人类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搞好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种力量相互配合,各种方法同时使用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高校各科教师应将“三观”教育渗透入每门学科课堂
各专业课的教师必须既教书又育人,每个教师都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可以使教师既做学生的良师,又成为他们的益友,“三观”教育属于思想教育,不仅仅要在“两课”教学中进行,还要融入到每节课的文化课堂中,使学生提高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这就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较强的责任心,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热爱学生的优良品质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人格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简单空泛的说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理解和实践“以人为本”,关心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给以指导,使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提高“三观”教育的易接受性,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健康发展。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三观”教育效果
大学生“三观”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密切联系实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正面教育,积极灌输,还要使大学生能够看到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我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正确认识当今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真正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使“三观”教育收到良好效果,还应针对大学生喜欢参与和竞争的特点,采取参观访问、形势报告、收看影视、征文大赛、演讲比赛、辩论大赛、主题班会和社团活动等形式,教育、启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
3、要加强对“三观”教学课堂的研究,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教师的一味理论讲授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不能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缺少实践环节等不能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三观”教学课堂应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接受,采取双向交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课堂应采取学生较为喜欢的形式如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满足大学生好奇多变的心理,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让学生自觉主动的理解教学内容,真正体会“三观”的内涵,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变为自己自觉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课题组.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吕丽华.杨宝泉.陈军.抓好“三观”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0,(4).
[3] 廖远标. 略论如何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2004,(2)
[4] 万顺福.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是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