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趣闻

2014-12-16熊鹰玉琳

奥秘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太空服航天飞机黑猩猩

熊鹰++玉琳

相比美俄,中国载人航天起步颇晚,幸而免去了前辈曾走过的一些弯路——比如大动物实验和航天飞机。同时,中国宇航员在轨时间相对较短,因此也免去了一系列吃喝拉撒的麻烦事情,可航天的逸闻趣事倒也不少。

黑猩猩“宇航员”住养老院

在NASA的太空探索史上,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黑猩猩“宇航员”,它们为进行太空飞行接受过残酷的训练,并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当它们的“同事”被视为太空英雄的时候,“黑猩猩”宇航员却被抛弃到了一边,即使从NASA“退休”后,它们面临的仍然是狭窄的笼子和无尽的医学实验。

在被忽视了几十年后,它们的贡献才得到认可。2006年,美国政府斥资1500万美元建立了一个占地200英亩的黑猩猩“养老院”,专供退休的黑猩猩颐养天年。

在这里,每个黑猩猩家庭都有专属卧室,窗外就是如画的森林。游戏室中的地板上扔满了各式塑料玩具、蜡笔和粉笔,黑猩猩随时都可以拿起笔来信手涂鸦。在玩乐的同时,黑猩猩们还可享用新鲜的水果、蔬菜、果汁及刚出炉的爆米花。除了食物,退休黑猩猩还可以看看电视,“养老院”甚至针对不同年龄层的黑猩猩提供不同的电视节目。

失重下的动物

除了作为宇航员的黑猩猩,可怜的鸟类、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还常常被用来进行空间实验。

喵星人只有确定“下方”在哪里时,才能四脚着地。科学家把猫咪带上了喷气式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猫咪有15秒的时间处于失重状态,这时,小猫似乎找不到北了。同样找不到北的还有鸽子,当飞机俯冲失重时,它们便失去了上下的感知,甚至有些鸽子还大头朝下颠倒了飞。而90年代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里的鹌鹑,因为迷失方向而无法吃东西,只得被实施安乐死。

2010年,研究人员把黑脉金斑蝶的幼虫送上了国际空间站,观察它们是否能在失重的环境下孵化并羽化成蝶。结果,幼虫做到了。但是,这些蝴蝶却完全飞不起来,它们一次次地撞到器壁然后被弹开,并最终放弃了飞行。

NASA宇航员不用“走关系”

地球上有70亿人,拥有飞行执照的约46万人,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20日,共有来自38个不同国家的555名宇航员到达过海拔10万米高空,他们中的24位超越了近地轨道,12名曾在月球上行走。你有十亿分之八的概率可以成为宇航员,以及百亿分之二的概率漫步月球。

想成为一名宇航员很困难,需要时间、意志甚至运气,但至少在美国,成为一名宇航员也并非太遥不可及的事情。NASA每两年会进行一轮公开透明的宇航员征募,你可以在NASA的网站上查阅到相关的招聘信息。如果你想应征宇航员,必须在政府网站上填妥相关的政府就业申请表格。

NASA每次招募平均能收到4015份申请,其中100名左右的申请者会被邀请进行为期一周的面试、体检和方向感测试等,通过面试者即会成为宇航员候选人,开始参加为期20个月的基础培训。在完成培训取得宇航员资格后,候选宇航员将参加专业性更强的进阶培训,直到被指派参加某次升空任务。

当然,在载人航天早期,美苏两国所有的宇航员均为资深飞行员。截至目前,中国所有的航天员均从空军歼击机飞行员中选拔。

航天飞机计算性能不及游戏机

代表了太空辉煌时代的航天飞机在2011年7月21日全部退役。但一般人可能很难相信,航天飞机上装载的飞行计算机的运算能力竟然不及Xbox 360的百分之一。更不用说微软公司所开发的第二代家用视屏游戏主机与美国E3游戏展上正式展示的Xbox One相比了。

而且,因为容量有限,航天员还需要给起飞、入轨、降落每个阶段逐一加载程序,加载时也要提前清空上一阶段的程序才能载入接下来的程序。那么,当初NASA为什么不升级一下计算机系统呢?原因就在于,他们信赖这套可靠运行了30年的系统。

事实上,航天载具所使用的计算机为了顾及可靠性,往往会牺牲计算能力,2011年升空的天宫一号的主计算机,其芯片的计算能力大概比80年代后期的386略强。但其可靠性却堪称“变态”,“不关机、不重启、不复位”是对其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抵御发射时的巨大冲击和太空的辐射。满足这些要求的计算机自然是造价不菲,设计开发人员开玩笑说,如果不小心烧毁一个芯片,一辆奥迪车就没了。

宇航员放屁怎么办?

有吃喝就有拉撒,疑问就来了:宇航服是一个密闭的空间,那需要放屁的时候怎么办?

其实无需担心。首先,宇航员只有太空服是密封的,而太空服基本只有出舱时才穿。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穿着非密封的衣服待在太空舱/空间站/航天飞机里面,而这些载具里均装有空气净化吸附装置。

然后,太空服里其实头盔部分和身体其它部分是基本隔绝的,放的屁不会直接飘到宇航员的鼻子里。身体部分的空气循环是要经过一个过滤器的。除非宇航员当天吃错了东西,否则应该不会受到气味的困扰。

但放屁的真正问题不在难闻,而在其中的小分子可燃气体。肠道细菌会生成氢气和甲烷,在密闭空间里这两种气体有燃烧危险且很难被吸附,决定气体生成的因素主要有食物、菌群组成和宇航员生理状态。目前,似乎解决的方式是控制饮食。

在太空便秘怎么办?

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宇航员的身体飘浮不定,再加上一些心理因素,“拉”本身就变得不太容易。如果再遇到便秘,宇航员会更加苦不堪言。在太空上厕所通常需要固定下半身,臀部和马桶边缘紧贴,采用“抽气导流”原理,引导排泄物和人体分离并导入集便袋。为了解决排便不畅,甚至还有人发明了“采挖式太空马桶”,用类似肛门镜的设备把粪便“挖”出来。这样的如厕方法听上去都让人难受。

为什么宇航员容易出现肠道健康问题?这是因为在失重环境和密闭的飞船内工作,同时还要承受太空里大量的辐射,宇航员的身心都会受到各种影响,肠道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有可能引起肠道菌群紊乱或者免疫力降低。所以解决宇航员的便秘问题,还得从“肠”计议。向宇航员的肠道补充对人体有益的菌群,是解决便秘的方法之一。

猜你喜欢

太空服航天飞机黑猩猩
第一架飞上太空的航天飞机
被隔离的黑猩猩
太空服有多复杂
太空服有多复杂
航天飞机和马屁股
黑猩猩
穿好衣服 上太空
别了,航天飞机时代
有趣的黑猩猩
插一:航天飞机发射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