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研究
2014-12-15蒙启成
【摘 要】通过调查分析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的现状,提出构建“二级二线”教学管理机制、打造“四结合”立体化教学模式和建立完善的三方考核评价体系等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2+1”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182-03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即一年基础、一年技能、一年校外实践教学(一年校外顶岗实习)。校外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全面提升实践动手能力、专业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校外实践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直接面对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岗位,实现学生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层面的相关文件,都强调校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大力加强校外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能力。本文主要以广西为例进行论述。
一、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广西多数高职院校实施了“2+1”人才培养模式,也对一年时间的校外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实践教学管理进行了研究探索,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广西地处西部,随着西部大开发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的建设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做好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对高职生而言,一年时间的校外顶岗实习是校内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重在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能力,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是学生以“准员工”身份从事企业具体工作岗位或者参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是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过程中提高实践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二是学生走出校门,面对不同于学校的环境,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有利于快速适应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提升适应力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三是学生通过工作,能够进一步培养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提高就业生存能力。因此,加强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工作,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内容
笔者随机抽取了广西区内的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公立或私立高职院校的500名不同专业的顶岗实习学生和校内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进行校外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同时选取了广西南宁便捷二十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南宁市骏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接纳顶岗实习学生的企业和校外指导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的形式包括问卷调查、交流座谈、查阅资料等,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校企重视程度、教学实施方式、教学管理模式、考核评价体系、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状态等。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63份,回收率92.6%,其中有效问卷458份,有效率98.92%;与学校、企业、指导教师、学生交流座谈20多次,问卷和交流得到被调查者的真诚支持,本调查资料具有参考价值。
(二)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从校企重视程度来看,100%的被调查高职院校制定了顶岗实习相应的教学管理文件,但并不是很完善,学校重视程度、投入比较低;45%的被调查企业为学生配备了指导教师,但是基本上流于形式。从教学管理实施看,68%的被调查高职院校有相应专业的顶岗实习教学计划,26%的被调查高职院校只有一个二级学院(系)的顶岗实习计划,甚至部分被调查高职院校没有顶岗实习教学计划。从教学实施过程看,92%的被调查高职院校能够做到顶岗实习期间的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但是教学工作落实和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从学生学习状态看,超过70%的被调查学生学习状态良好,能够快速适应企业岗位环境,但有20%多的被调查学生难以适应,出现消极现象。从总体调查结果可以发现,高职院校校外实践教学管理运行良好,学生表现基本令人满意,但是高职院校校外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具有学生数量众多、专业不一致、实习单位和地点分散、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等显著特点,造就校外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校企重视程度低、教学管理困难。一是部分高职院校不够重视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工作,对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投入少,也没有形成相应完善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制度文件和顶岗实习效果评价体系,加上校外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环节观念落后,普遍认为顶岗实习等同于就业,过过场就可以了。二是各高职院校校外顶岗实习基本上采用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自由选择企业岗位与学校安排企业岗位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学生实习单位众多、实习岗位诸多、地域分散、流动性大等特点,导致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管理难度加大。三是各企业、单位往往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重视程度低,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只是停留在表面,配备的企业指导教师只是形式而已,严重缺乏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培训、指导和管理。四是师资力量薄弱。各高职院校并没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师资团队,也没有建立相应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校企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指导教师队伍。校内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大部分教学任务繁重,而且每名指导教师基本上有10名学生的指导任务,加上他们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培养,导致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工作难以落实。
2.学生适应性差,难以组织教学。一是学生认识不足,没有真正理解校外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总认为走出学校,不用再学习了,只要好好地工作就可以了,没有调整好实践学习的心态,使得学校难以组织好校外教学活动。二是学生“准员工”角色转变较慢。从学校学习到企业顶岗实习,校企文化差异明显,学生从课堂教学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从教师传授知识到企业主动实践学习,发生了质的变化,面对全新的学习、工作环境,有的学生难以适应企业工作岗位,产生厌烦、失望、低落的情绪,逐渐失去了校外实践学习锻炼的兴趣,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三是学生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在校期间,学生只要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而实习期间,既要处理上下级关系,又要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师徒之间的关系,加上“90后”的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淡薄、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精神缺乏,这些现象导致学生压力较大,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3.校企双方低融合,教学流于形式。调查中发现,部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合作模式单一,基本停留在一纸合作协议上,违背了校企合作的真正内涵。学校输出学生,企业接受实习生,校企双方并没有共同制定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大纲、实施教学内容、评价教学效果等,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三、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的策略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涉及学校、学生、企业三者,要有效地做到顶岗实习教学以学生为本、校企深度融合,保证一年时间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正常有序运作,可以采用如下几点策略:
(一)构建“二级二线”教学管理机制
“二级”中,一级是构建以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为组长,企业领导、教学处处长、学生工作处处长、二级学院(系)正职领导、企业骨干共同参加的一级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校外实践教学文件的制定、工作统筹、组织协调等。另一级是构建以二级学院(系)正职领导为组长,二级学院(系)副职领导、企业骨干、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年级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二级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管理小组,具体负责校外实践教学的管理、实施、评价等工作,使得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真正做到校外教学管理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有评价。
“二线”中,一线是专业知识线,由二级学院(系)主管教学副职、教研主任、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企业生产一线的指导教师组建专业知识指导团队,团队成员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学大纲、计划,负责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内容的实施、教学质量的监控等工作。另一线是职业素质线,由二级学院(系)主管学生副职、年级主任(辅导员)、班主任、指导教师组建职业素质线,主要任务是通过微信、QQ、短信、电话、飞信、电子邮件、深入企业、面谈等多种方式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全方位了解学生动态,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二)打造“四结合”立体化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与校外实践教学任务相结合。校企双方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在校期间两年的理论教学内容和专业基本技能知识紧紧围绕校外职业岗位实践教学任务主线来进行,促使校内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技能“无缝”对接。同时,校企双方根据实习企业和职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专业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2.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相结合。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实习的日常管理、安全、教育教学等工作,全程跟进学生的实习管理,解决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校外指导教师具体落实顶岗实习任务,指导学生加强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行业规范的训练。校内外指导教师及时加强联系、沟通、协调和合作,共同完成学生顶岗实习教学任务。促进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校企指导一体化。
3.毕业综合实践报告与顶岗实习教学任务相结合。毕业综合实践报告(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在此环节中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和总结,能够丰富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社会经验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传统的毕业综合实践报告(毕业设计)是学生在顶岗实习前确定设计任务,在顶岗实习期间完成报告,实习结束后回校答辩的过程,但是,这种方式与顶岗实习环节严重脱轨,两者没有丝毫联系。为了促使毕业综合实践报告与顶岗实习教学任务一体化,可采用“双导师”制,学生在工作岗位中根据岗位工作过程自主选择,与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探讨确定毕业综合实践报告(毕业设计)任务,毕业综合实践报告(毕业设计)任务始终贯穿在顶岗实习教学过程中。同时,将回校答辩改为岗位现场答辩、网络答辩相结合,从而实现毕业综合实践报告与顶岗实习教学任务有机融合,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4.实习与就业相结合。高职教育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学生的就业率、就业稳定率、就业对口率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准。传统的顶岗实习方式以学校安排为主、学生自主选择为辅,这种方式的缺点,一是学生没有经过寻找实习单位的过程,往往不珍惜;二是企业没有经过严格的面试,往往对部分实习生不满意,影响学生就业。因此,高职院校要转变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观念,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学生自主寻找和学校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直接与企业面对面地交流和双向选择,便于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提升就业率和稳定率。
(三)建立完善的三方考核评价体系
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的考核与校内课程的考核不同,校外实践教学的考核重在过程性和形成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岗位工作技能、工作业绩、职业素养等。因此,应建立校内指导教师评价、校外指导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的三方考核评价体系。校内指导教师根据顶岗实习教学大纲、计划重点考核学生工作表现和完成教学任务情况。校外指导教师主要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行业规范、创新能力等。学生本人根据岗位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熟练程度等进行自我评价。通过三方监督考核,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四)构建学校—人力资源服务商—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三方联动合作新模式
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更新,学校的专业设置也随之变化,一些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就比较分散,学校在管理上存在不小的困难,尤其是学生的顶岗实习地点在外地的,学校就更加难于跟踪和管理。如何建立学校与学生、与企业的联系桥梁并及时掌握学生各方面动态这一问题摆在了学校管理者的面前。为此,可以着力构建学校—人力资源服务商—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三方联动合作的新模式,即学校对专业致力于服务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帮助的教育服务机构进行考察比较,从中选择出有实力、服务好、口碑好、管理到位的教育服务机构并与之合作,即前期学生与该机构沟通交流,自愿地参加教育服务机构组织的顶岗、就业培训,既为学校提供稳定的管理、跟踪、服务,又为学生提供顶岗、就业的岗位,同时更是为企业解决用工难和管理难的问题。这样,教育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商就成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座桥梁,既解决了沟通问题,也解决了培训、服务、跟踪、管理的难题,真正使合作三方联动起来服务学生,使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或就业初期都有到位的管理与服务,为“2+1”的人才培养模式注入新的活力,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
总之,加强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养能力、增加职业工作岗位适应性和提高就业竞争力,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蒙启成.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研究[J].广西教育,2012(19)
[2]林雯.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管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7)
【基金项目】2013 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383)
【作者简介】蒙启成,男,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讲师,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