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和声教学中的应用
2014-12-15戴丽霞
【摘 要】将微课引入和声教学,在四部和声写作、和声分析、键盘和声的教学中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探索新型的和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微课 和声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175-02
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是一个继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会性软件之后风靡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网络为媒介,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其特点是以“微”见称,没有冗长的视频,教学视频时长往往控制在5~6分钟,紧紧围绕着某个知识点或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视频教学。
微课在和声教学中应用,既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符合学习者的注意力要求,可以让学习氛围变得相对轻松与愉悦,学生不必像课堂教学那样紧绷着神经听教师讲解,生怕遗漏某些知识点。同时,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除了课堂上的微课视频学习,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内与课堂外充分利用各种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智能化数字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师生在和声教学中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让我学”变为“我要学”,提升学生学习和声的兴趣与积极性,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微课在和声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在四部和声写作、和声分析、键盘和声三方面进行。
一、微课在四部和声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四部和声写作是和声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多声部音乐写作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多声部音乐思维的重要手段。四部和声写作强调声部的进行以及和弦序进的连接法则,而这些条条框框的理论往往让学生觉得抽象而枯燥乏味,因此,在四部和声写作教学中运用微课,可以构建音响化的教学、展示和声写作实例以及进行课后作业的讲评,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与直观性。
(一)运用微课构建四部和声的音响化教学。目前,和声教学的主要内容仍强调声部进行的规律性,禁止平行五、八度进行等,使本来充满着由多声部音乐色彩的课程失去了应有的光彩。由于和声教学缺少音响感受,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多声部音乐的思维方式,更缺乏对和声语汇的了解,从根本上制约了学生多声部音乐思维模式的发展。而且四部和声作业写得再完美,没有把“固体”的和弦连接变成了“流动”可听的和声进行,就不能达到和声学培养多声思维的教学目的。因此,利用微课的视频教学,构建图像与音效于一体的四部和声音响效果,让学生通过音响的体验,体会四部和声写作的实际音响效果,通过视听深刻体会和声写作中所遵循的规律目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音响效果,从而加深和巩固四部和声写作的声部进行与连接法则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四部和声写作的兴趣与积极性,为和声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如课前要求学生观看指定的四声部混声合唱在线视频作为预习,课堂上老师讲解所观看四声部混声合唱的和声连接法则,以及作巡回指导、个别辅导、重点讲解。其讲解的方式可以采用提前录制好的微课,即教师针对该合唱作品的四部和声连接法则提前录制好的在线视频,或者采用传统的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讲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微课讲授新课,学生通过在线学习新课,教师再作巡回指导、个别辅导、重点讲解。当然,微课中的在线教学视频可以在课前用,作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或自主学习的内容;也可以在课堂中用,作为教师传道授业的辅助工具;更可以在课后用,作为学生的课后练习或学习巩固。关键是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无论哪种方式都是采用“面对面教学+在线教学”的教学方式,既有学生的在线自主学习,也有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两者有机地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巧妙地运用微课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和声教学的效果。
(二)运用微课展示和声写作实例。传统的和声教学,通常为教师在黑板演示四部和声写作步骤与讲解连接法则,或者通过钢琴弹奏,边讲解连接法则,边让学生倾听其写作的音响效果。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高度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解。其缺陷为一旦学生精神开小差则错过教师的讲解,在教学上存在着时间性与空间性。而运用微课展示和声写作实例,既符合学生的注意力要求,也利用微课的在线性、短小性、生动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方便。众所周知,微课中的在线视频是图像与音效相结合的流媒体,比起教师的课堂讲解与演示,更具生动性与趣味性。此外,微课的制作可以是名师讲解的视频实录,也可以是教师重点、难点的视频讲解,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的视频,打破时间性与空间性,针对自己的疑惑反复观看和琢磨在线视频的讲解,接纳视频所传递的信息,这对课堂高度集中的精神是一种解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视频中自主学习,查缺补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在线学习后,教师在课堂进行重点、难点的提示与教学检查,或者在课堂上则针对学生没掌握的重点、难点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或全班讲解,这无疑可充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此外,教师可以将一道四部和声写作题的多个写作方案制作为短小的微课视频,作为在线资源共享在网络上,让学生通过自主在线学习,感受所学知识点在写作中的运用,通过微课实例的展示,让学生积累和强化四部和声写作的知识。
可见,微课以视频的形式教授新知识,讲解新课的重点、难点,它利用在线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在线的名师视频进行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在拥有强大的教学资源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某个知识点或难点设计和声课堂所需要的微课,让学生在短小精悍的5~6分钟的微课视频中学习新课知识,并通过一系列在线的教学设计、教学练习、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微课在和声分析中的运用
和声分析的教学难点在于分析各类和弦在音乐织体中的表现方式以及和弦外音在各个声部的进行,而教学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为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将谱例与教师的讲解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各类和弦在音乐织体中的表现方式以及和弦外音在各个声部的进行。微课则解决了和声分析教学的这一瓶颈问题,它可以把分析谱例以录屏的方式录制,同时配以教师幕后的旁白和讲解,既能让学生通过视频看到分析谱例,也能听到教师对谱例的分析,这比起单纯的“学生看课本的谱例+教师的口头讲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更关注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讲解、分析,在最少的时间内学到最关键的内容而不会感到疲劳和注意力分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在线网络学习课程”,除了微视频的短小精悍容易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外,还可运用其在线的资源共享观看教学名师以及不同教师对同一个谱例的分析讲解,了解与涉猎不同角度的分析方法与分析过程,积累和声分析的方法与手段,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此外,教师除了利用微课讲解和声分析要点,对和声分析的重点、难点进行实录外,还可以运用微课讲评和声分析习题,如剖析同一谱例不同学生的分析答案,让学生在分析、对比中领悟分析的要领,加深对分析技术手段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微课对学生的分析作业进行教学评价,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
三、微课在键盘和声教学中的运用
键盘和声是和声教学的重点版块,也是实现和声理论与键盘实践转换的桥梁,它将所学的和弦序进连接法则运用到键盘实践中并与钢琴织体相结合,为即兴伴奏打下基础。键盘和声作为和声教学的一部分,往往因为课时的限制或教学设备的限制而被弱化,传统的和声教学侧重四部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而忽略了键盘和声的教学。然而,对于培养中小学的音乐教师而言,即兴伴奏是应对未来工作与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学习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微课解决课时和教学设备的限制。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运用微课展示和弦序进的弹奏。和声课虽然一直在探索和弦序的键盘化,即如何将四部和声写作转化为钢琴键盘上的弹奏,为即兴伴奏打下基础,但这一探索往往受教学设施的限制,如教室只有一台钢琴,教师无法在钢琴上同时给全班40多位学生展示和弦的序进弹奏,必须分小组进行,这无疑削减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微课则可以把教师提前录制的和弦序进弹奏视频,在多媒体上播放,让全班学生在同一时间看到和弦序进弹奏的视频,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解决了教学设备对键盘和声教学的限制。因为很多学校受教学资源的限制,并不能为和声教学提供一间同时能容纳40多个学生的电钢琴教室或键盘教室,这给学生的键盘化的练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微课的介入,把课堂的展示以网络的形式留存,供学生课堂与课后自主学习,并可通过反复观看,反复练习,提高自身的技能。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利用微课可以温故而知新;对于接受能力稍弱的学生,利用微课可以查缺补漏。
(二)运用微课展示带钢琴伴奏织体的和弦连接弹奏。在完成和弦序进弹奏的基础上,往往会引入带钢琴伴奏织体的和弦连接弹奏,关于“钢琴伴奏织体的引入”是键盘和声的教学难点,教师可针对这一难点,制作关于介绍常用钢琴伴奏织体的短小视频,并放在网络中在线共享,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观看在线视频,学习和了解常用的钢琴伴奏织体,既充分利用课后的零碎时间学习,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微课视频的“短小精悍”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涉猎和积累不同的钢琴伴奏织体,增长见识,减轻在学习时间上的负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微课不是普通的视频或者PPT+配音,或者用FLASH制作带解说的课件,而是在线共享的课程资源。其针对各种知识点、重点、难点所录制的各种教学视频以及各种课堂实例与学生课后作业的在线视频展示,使“面对面教学+在线教学”的教学方式在和声教学中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了和声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2011(10)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梁乐名,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5]胡小勇,詹斌,等.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6)
【作者简介】戴丽霞(1980- ),女,广西梧州人,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
(责编 吴 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