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2014-12-15李卫民柳亚输
李卫民 柳亚输
【摘 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保证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应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完善教学体系;强调教学与职业的关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密切结合、有机搭配;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可分别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并将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应用在教学中。
【关键词】高职 模具专业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158-03
高职教育定位在人才的技术技能培养上,强调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生产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须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强调知识、技术技能的综合与迁移。
随着我国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要能够从容不迫地面对先进的生产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先进的操作技术和复杂的操作系统;要能够在生产一线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完成具体的工作职责,其工作过程有一定的高新技术含量;要能够在岗位上有技术技能水平和能力的表现,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资格,而这些资格以及能力的形成是要通过专门训练逐步形成的。因此,要突出技能培养,保证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就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模式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以“需求导向,模式创新;突出实践,双证并举”来构建知识、能力、素质教学体系和教学系统,将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基本素质要求作为改革教学模式的依据,进行教学原则、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的制定和实施。培养适应专业领域职业岗位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的“学用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强调知识和技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专业课之前开设基本工种实训,如金工实习,在专业课之后开设专项实训、毕业综合实训。改变“理论—实践—再理论”的做法,遵循“多实践,早实践,三年实践不断线”的原则,在课程教学模式上走“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路子。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完善教学体系。应与企业建立良好的联合办学和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关系。在这些企业和社会行业中可聘请相关专家成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制订及专业建设发展等工作。在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和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最新岗位资格要求,及时修订教学计划,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整和安排。通过积极组织调研,把握生产一线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的应用情况,使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符合生产技术发展实际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
(二)强调教学与职业的关系,提倡培养对象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已经势不可挡,高等职业教育应当支持与回应这一趋势,即培养模式,始终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观念,为其在未来的职业和工作中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在制定培养学生能力分析框架图中,应强调基本素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综合能力、职业拓宽能力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不厚此薄彼,强调全面的发展。即融专业能力培养与基本素质教育为一体,强调人的基本素质是人才全面发展的基础。
2.始终突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这一主题,在教育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方法。即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强调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辨证统一,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广的知识面,又要有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围绕这一目标,本专业在教学模式改革尝试中应遵循的原则是:理论教学把握好“理论够用”与“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尺度,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三)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密切结合、有机搭配。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是学习专业技能,从事专业工作及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是以理论为指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1.学生三年的学习可分为两段进行,第一段在校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第二段到企业进行全程岗位实习。在校学习中,应该科学合理地安排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训课程的比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实训操作,强化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具备更强的实践技能,以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如所培养的学生应能获取中级以上模具钳工职业技能证书或中级以上数控机床操作职业技能证书等。
2.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以课堂教学为重,实践教学形式有课内实验、参观实习、大作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综合实训。课内实验、参观实习根据课程教学进度与理论课程交叉进行,大作业、课程设计、综合实训一般是理论教学基本完成后,学生根据指导书、任务书要求独立完成的实践内容,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一次综合实践应用训练,每学期都应该安排有一定量的实践实训课程。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职业技能培养,贯穿于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按照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
3.毕业综合实训和毕业答辩阶段。毕业综合实训,学生根据本专业设定的就业岗位群,顶岗实习,能够有所选择和侧重。毕业综合实训和毕业答辩是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前述各教学环节的深化和继续。其根本目的是:毕业即就业即上岗。
(四)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有利于实现“一书多证制”培养模式,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推行。将行业准入标准同高职高专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就业的准确定位,也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1.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中应该明确要求学生可获取的劳动厅等行业主管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在毕业生质量标准中除明确规定毕业生所必须获取的计算机及英语证书外,还需获取的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2.积极与劳动局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联系,为学生培训,考核获取职业证书提供方便,使学生职业技能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接轨。本专业学生可获得模具钳工、车工、高级绘图员或绘图师、数控机床操作工等职业技能鉴定或认证资格考试,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拿到双证书。
(五)满足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和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现代社会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日趋增加,一方面是由于职业岗位之间的交叉渗透日益增多,另一方面是由于职业岗位不断分化、专门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分工日趋细化,使相关职业群类之间的工作领域存在大量交叉重叠现象,为适应这一趋势,本专业在进行各专业课程设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职业性与学科性结合。
1.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学习基础与专业课程,构筑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专业方向上进行强化。
2.充分利用好选修课。选修课是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措施,学院和系部都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每学期都可开设若干门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修习。例如,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教学计划及毕业生质量标准中就规定了“学生必须在学院开设的选修课中自主选择至少三门课程,取得3个学分”;同时,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也规定“学生必须在系部开设的选修课中自主选择至少三门课程,取得6个学分”。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知识的明确性、具体性、根据性、有效性、可信性,有益于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因此,正确选择和运营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
(一)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根据各课程的特点,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对一些与工程实践结合较密切的课程,如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可采用参观教学法与实体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法。通过参观和实地考察,可形象、直观地将书本知识表现出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参观教学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时间、安全、费用等,而实体模型教学法可弥补这一不足,如模具的结构、模具的工作状态、模具零件的拆装等一系列工序制成模型,组织学生观看,可起到身临其境的作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根据各类课程特点,其他的教学方法也得到普遍应用,如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CAD所用的演示教学法等。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法,所掌握的原则不变,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全面、正确理解“够用”原则;理论教学要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理论教学要有利于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专业技能训练法。模具专业学生要掌握的技能有:较强的机械制图及计算机CAD/CAM能力;较强的普通机械加工机床操作及数控加工机床编程、操作能力;具有冷冲压模具、塑料成型模具及其加工工艺的设计能力;具有动手操作机床加工和装配模具的能力;具有编制和管理冷冲压成型工艺和塑料成型工艺的能力等,这类技能的掌握是通过课内实验和集中实训来达到。
2.模拟教学法。充分利用具有真实(仿真)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室,如机电类各专业工种实训中心、数控机床模拟实训室等。可根据各实训项目的特点分别采用模拟设备教学方法和模拟情境教学法。
3.项目教学法。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课程设计、大作业和短期见习。
4.顶岗实习法。最后一学期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采用顶岗实习法。
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应该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明确实践教学的内容、要求、考核方法和标准,其目的就是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与岗位证书制接轨、毕业即就业即上岗。
(三)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在教学上的应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发展给教育方法和理念带来了深远的、革命性的影响。本专业也不例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CAI的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的特点大家都熟知,而使用的关键是课件。鼓励教师制作课件,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
2.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进程。强化素质教育的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本专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用。(1)教学计划编制中,处理好显性课程和潜在课程的关系,使其互相补充,互相促进。(2)理论教学强调系统性、实用性,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3)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同时,又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可获得更高的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出适应高职培养目标的、服务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列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能力培养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2001(3)
[2]陈善飞.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5)
[3]唐红春.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
[4]杨海波.对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教育生态学审观[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3(5)
[5]卢晓春,姜远文.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01(10)
[6]吴恒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7)
[7]姜振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浅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
【基金项目】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ZY201419)
【作者简介】李卫民(1974- ),男,江苏泰州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副教授;柳亚输(1982- ),男,河南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讲师。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