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老来求无字
2014-12-15夏华东
夏华东
文字曾是张洁的钟爱。好友胡紫微多次听到过张洁说——“再没有什么能像我的文字那样,让我从容地独立于世。我曾狂妄地说过,哪怕天下人都讨厌我,我也会因为这些文字而活得自由自在。”
张洁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说:“从1978年开始写东西,即便手上不写,脑子也没有休息,有时做梦都在写小说。”
然而,2014年10月23日至26日,77岁的张洁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个人首次油画展后,就宣告着那个写文字的她远去了。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有部作品叫《永远有多远》,在张洁看来,永远是不可能的。“花开花落会有时”,“长江后浪推前浪”,适时而退,才是道理。
画展之前,张洁在公众前的标签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作家,是作品《无字》《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远去了》《沉重的翅膀》的作者,直到目前,她仍是惟一获得两次“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有评价说,张洁的作品在灵心蕙质之外,特别富有中国人的骨气和不让须眉的锐气。所以,有很多同道中人将其奉为神一般的存在。
尽管如此,张洁依然坚持每一部新作尝试新的风格、新的题材,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她说自己总喜欢“试一试”。怀着这种浓烈的感情,她一次次将笔触探索到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婚姻失败,母亲去世。张洁70岁以后自我放逐,生活状态几乎一半是“独行侠在路上”。但她渴望自己以各种形态都能站立着。大约十年前,张洁开始作画。
“书写,绵密编织的语言,是流体属性的时间;而绘画,是在一瞬间说出所有,是在语言的边界,无尽暗处,划亮一根火柴,照亮本来并不可及的地方。”有人如此评论。
这么多年来,张洁一直默默地、专注地画着。在她的画里,荒凉而温柔的旷野,层层停云,远远的地平线。在世界的边缘有光出现,仿若神迹潜入永在的瞬间,有光、有灵。
艺术家穷其一生追求的就是感觉与表达之间的零距离。勇于尝试各种可能性,将张洁逐渐从文字表达推向了以画表达,求无字的道路。也让喜爱她的人们在《无字》之后,继续领略到了她的精神和风骨。
过去无论是最火的时候,张洁都不愿意抛头露面,更不愿意成为话题让人议论。她的生活基本上由写作和远行构成,直到如今,上网搜她的消息相较于其他作家都太少太少。
对于已移居美国、久不在国内文坛露面的张洁来说,这次画展不是为了出名,更像是一场“为了告别的聚会”。她说:“如果你们喜欢我的画,我很高兴,如果你们不喜欢,臭骂一顿,我也不在意。我现在的状态是云淡风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