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的探究

2014-12-15李丽娜刘英喜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思维

李丽娜+刘英喜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口语训练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课堂提问,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能,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升,纯然之功弥深”。有效提问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学生发现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质疑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使学生对新知有探索的欲望,才可以让其对新知产生探索的欲望。通过开动脑筋、分析问题,才可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善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且把学生引入此情境之中,努力引导与鼓励其自主发现与提出问题,明确其学习的目标,使其形成思维的动力与探究的欲望。为此作为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想问、敢问、善问。

1.掌握提问方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传统教学方式,所谓启发式教学,一般均为问答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片刻,便指名回答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了,再随即提出下一个问题,以此类推。整个课堂教师提问一个接着一个,学生几乎个个对答如流。教师的提问没有价值,缺乏有效性、针对性。而现在的生本课堂教学,问题则是在学生前置性独立学习中,在同桌对学互动中,在组内合作探究中自主生成的。这个课堂教学的过程几乎是呈现问题的过程和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正中了“学生”一词,学生课上学习的是生疏的东西。这样就要求教师课上引导点拨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养成善于整合问题的能力。

在训练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时,一般情况下学生就一个数学情景会提出若干个数学问题。其中有重复的问题;有不加思考就能解决的无价值的问题;有超出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有比较有价值且与学习新知有的问题……如此繁多的问题呈现,教师要帮助学生整合问题。最终选取与本课有关的较为有价值的一两个问题。

2. 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兴趣。

教师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闸门。为了实现有意义的探究学习,教师有必要把教学的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及时开启学生的思维仓库,迅速点燃学生主动探究的强烈欲火。

小学数学现行教材一般在新知呈现之前编排一幅情境图,这是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的切入点。处理方式:引导学生先观察情境图,思考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再从这些数学信息中提出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抓住数学重点,在新知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认知矛盾,这样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除了借助书中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外,还有悬念情境、故事情境、现实情境、活动情境、谜语情境等。但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是一能激发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二要紧扣数学内容,突出数学本质,三要节省时间,讲究教学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必需建立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之上,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产生兴趣,积极思考,大胆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如教学 “圆的认识”,教师生活中各种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各种几何图形,通过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等比较,学生初步感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接下来教师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徒手画圆的活动情境。此时学生总感觉自己画的圆不圆。教师提出了“为什么画出的圆不圆?”“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标准圆呢?”进而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选择工具创造性地去画圆,学生在画中慢慢体验到画圆的要领,再通过交流各自的感悟得出“从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相等”这一圆的特性。徒手画圆的活动情境虽然简单,但起到了启思激兴的作用,同时又紧扣数学主题,省时高效。

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的问题引领很关键

1.教师的提问要适度。

课堂上教师适度有效的提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深度,关系到课堂的效率。因此提问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把握好提问的“度”。

(1)问题开放要适度。问题需要一定的开放度,否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但是开放度太大,问题不着边际,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浪费了大量有效时间,降低了教学效率。问题开放度过小,在很大程度上有限制了学生思维。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教师情境图:蜻蜓、蝴蝶、树叶。便问:通过同学们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问题设计意图是想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物体图形左右两边形状大小是一样的,从而导出“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可是由于问题太开放了,学生不知道从何答起。有的说我发现了蜻蜓在飞;有的说我发现了蝴蝶很美丽;有的说发现一片树叶。于是老师进一步追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生①它们都是昆虫。生②它们都会飞的……说来说去化了很长时间,结果还是没说到点子上。这都是教师设计的问题笼统、太开放所致。如果教师:观察蜻蜓、蝴蝶的左右两扇翅膀,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颜色一样;形状一样;大小一样……这样可能很自然的导出“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教师:观察蜻蜓、蝴蝶的左右两扇翅膀,你感觉它们对称吗?这样的问题就没有价值,更谈不上开放性,也无助于学生思维。

(2)问题难易要适度:难易适度指的是问题的难度要适宜,难度过大,学生无从着手;难度过小,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失去探究的价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另外,教师提问的层次也要科学合理。一般来说,问题应先面向中等学生提问;中等生回答得不完整,接下来找优等生补充完整;最后再找差等生模仿叙述。这样做到好中差兼顾,体现教育对象的全面性。

2.在教学中生成问题。

如今的三代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问题需要预设。根据课堂的生成有时需将预设问题进行调整,有时为使学生对问题思考更深入,理解更深刻,需进行质疑和追问。其实,数学学习过程就是师生多元互动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又生成新的问题……循环反复的过程。所以每节数学课都要关注问题的生成知识的发展。

3.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学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思维提升处、教学反思处等提出质疑最有效;在学生新旧知识冲突处、思维受阻处、知识模糊处提问最有效。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们想通过创设一种宽松、积极氛围,使全体学生都能开拓思维,踊跃回答,大胆质疑,多元互动。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教师只有在课堂实践中,密切联系实际,不断优化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问题能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问题实效性,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