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与分析
2014-12-15崔福义
崔福义
[摘 要] 目的:考察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NBSI)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类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09年3月-2013年6月间住院的23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观察和监测对所有患者NBSI的发生率、分布情况以及病原菌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500例患者中,共计发生NBSI 173例,总发生率约为0.736%,住院千日感染率约为0.482‰。在NBSI的分布方面,ICU的发生率最高(68.21%)、其次为肾内科(4.04%)和血液科(2.31%)。NBSI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58.54%)和革兰氏阴性菌为主(31.01%),其次为真菌菌属(11.15%)。结论:NBSI以ICU、肾内科、血液科为高发科室,且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为主要代表,应采取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措施。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流行病学;致病菌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4)06-046-03
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 NBSI)是一类患者住院期间,病原菌接触患者血液系统途径而诱发的感染性疾病,病原菌可由血液制品、与组织接触的器械、器材等引入[1]。NBSI的发生,不仅可延长患者的康复进程、加重患者医疗经济负担,严重感染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或诱发严重合并症[2]。近年来,由于生物制剂、血液制品以及介入器材使用量的不断增加,NBSI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并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医疗隐患。导致NBSI的因素繁多,在感染源不明确情况下,无法做到有效预防[3]。探讨NBSI的流行病学特征不仅能够使我们明确其诱因,且可为NBSI的临床预防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现以我院为例,对NBSI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相关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2009年3月-2013年6月间住院的23500例患者。其中男性12789例,女性10711例,年龄范围1~87岁,中位数41.5岁。所有患者均依据本研究的需要而选定,研究结果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4]:(1) 入院前患者无严重的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等感染相关的疾病;(2) 住院期间或者未接触住院区域以外的其它环境;(3) 住院期间患者未自行使用生物、血液制品或相关侵入性器械;(4) 患者住院期间,除接受主治医生所开处方中的药物治疗以外,未擅自使用其它药物;(5) 患者均在知情的情况下参与该项研究,且本次研究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排除标准:凡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任何一条者均不纳入研究范围。
2 研究方法
2.1 监测方法和相关监测指标
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若出现感染迹象,每日由相关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血液、痰液等标本的采集,送递到生化室进行分析。随后由主治医师或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电子病历、纸质病历进行查阅,并结合查房的情况对NBSI阳性的患者进行登记。关于NBSI的登记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姓名、年龄、住院ID、首次血培养的时间、患者所属科室等。依据患者科室和治疗情况,对导致患者出现NBS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记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血管内插管、胃内插管、心脏内介入术、透析以及外科手术等。此外,为明确导致NBSI的病原菌种类,对病原菌进行培养、分离、鉴定等,记录相关结果。
2.2 NBSI判断标准
血流性感染的判定标准[5]:患者住院期间其体液、痰或血液中连续1周培养出同一种病原菌,即判定为1例该类病原菌导致的有效感染。NBSI的判定标准:患者入院48h后所导致的血流感染即可认为是NBSI。所有判定过程均严格按照我国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和具体操作。
2.3 数据统计学分析方法
数据采集后,使用软件EXCEL建立数据库,并使用分析软件SPSS16.0完成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对NBSI患者的科室分布、感染率以及住院天数等进行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ICU中的NBSI患者比例最高,其累计感染率约为68.21%,血液科、肾内科中的NBSI患者比例其次,分别为9.4%和3.32%,肿瘤科、消化科以及外科各科室的感染率则相对较低。NBSI的主要感染科室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经统计分析发现,173例NBSI患者中,与NBSI直接相关的死亡病例为31例,病死率约为17.92%。NBSI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的分布与构成情况如表2所示。
对NBSI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173例NBSI患者共分离出287株病原菌,且27例患者同时分离出了2种以上的病原菌,占总患者数的15.61%。对病原菌进行定性分类,其中革兰氏阳性菌株168株,占58.54%;革兰氏阴性菌株89株,占31.01%;真菌类菌株32株,占11.15%,整体而言,NBSI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为主。此外,在致病菌的分布方面,ICU病房中以肠球菌属、白色假丝酵母菌、鲍式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较多,而在普通病房中则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为主。该结果表明,NBSI以ICU中的发病率较高,且主要致病菌为肠球菌属、白色假丝酵母菌等,临床预防应以对这些致病菌的预防为重点。
4 讨论
NBSI作为医院范围内的感染性疾病,不仅可延长患者的康复进程、且可增加患者感染性死亡的风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临床预防的重要对象。美国的相关报道显示[6],NBSI的千日平均发生率约为0.6‰ ~ 0.8‰左右,我国境内近期的报道则显示NBSI的平均发生率在3.2‰左右。造成我国NBSI平均发生率高于美国的原因,除与医疗条件有一定关系以外,与预防NBSI系统化措施的缺乏也有较大关系。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全年NBSI的发生率为0.736%,住院千日感染率约为0.482‰,略低于国内外的近期报道数据。在NBSI的年龄分布方面,以40~60岁年龄段和60岁以上年龄段的发病率较高,且60岁以上的患者的NBSI发生率最高,即表明60岁以上的患者是NBSI目标预防的重要对象。王芳等[7]对NBSI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NBSI的千日平均发生率为0.432‰,全年发生率为0.67%,且60岁以上的患者为主要发病群体,与本次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endprint
在NBSI的科室分布方面,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以ICU下属的各科室、血液科和肾内科中NBSI的发病率较高,且ICU中的NBSI发生率最高,与既往的相关报道基本一致[8]。ICU中NBSI发生率较高的原因,考虑主要与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辅助器械较多、机体创伤大、应激能力和免疫能力下降等有密切关系,为降低NBSI在ICU中患者的发生率,应针对上述原因采取干预措施。NBSI的致病菌研究结果显示,以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革兰氏阳性菌以肠球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为典型代表,革兰氏阴性菌则以鲍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等为典型代表,与赵敬焕等[9]吴月丽等[10]的研究结果相近。其中,ICU病房中以肠球菌属、白色假丝酵母菌、鲍式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较多,而在普通病房中则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为主。在致病菌的占有比例方面,本次研究中的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的占有比与近期国内外的相关报道相近[11],其中肠球菌属的占有比较往年的数据均有所增长,这与美国SCOPE近20年来监测的肠球菌属菌血症发生率持续升高的结果相符[12]。整体而言,本次研究的结果与诸多类似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NBSI的流行病学趋势。
参 考 文 献
[1] 王继美,李挺山,郭道利. 94例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及临床分析[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8):207-209.
[2] 张冀霞,陈宏斌,王辉,等.2007年和2009年医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9):441-443.
[3] 田鸾英,Aaron HAMVA.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8):276-277.
[4] 向东明,周矗. 外科ICU患者血流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1):513-514.
[5] 王淑颖,黄美先,董晓勤,等. 杭州地区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与医院血流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2011,40(4):704-706.
[6] 吴吉芹,朱利平,区雪婷,等. 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109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J]. 2011,29(4):551-553.
[7] 王芳,赵静雅,涂显春.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4):3040-3041.
[8] 黄絮,王书鹏,李刚.108例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9):1793-1794.
[9] 赵敬焕,刘迪,李亭,等.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12(5):443-445.
[10] 吴月丽,吕雪.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及病原菌构成变化研究[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19(4):65-68.
[11] 陈德珠,左六二,朱瑞秋,等.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临床分析[J]. 临床医学工程,2013,20(2):441-443.
[12] 陈宏斌,赵春江,王辉. 2011年中国13家教学医院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 中华内科杂志,2013,52(3):1013-1015.endprint
在NBSI的科室分布方面,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以ICU下属的各科室、血液科和肾内科中NBSI的发病率较高,且ICU中的NBSI发生率最高,与既往的相关报道基本一致[8]。ICU中NBSI发生率较高的原因,考虑主要与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辅助器械较多、机体创伤大、应激能力和免疫能力下降等有密切关系,为降低NBSI在ICU中患者的发生率,应针对上述原因采取干预措施。NBSI的致病菌研究结果显示,以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革兰氏阳性菌以肠球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为典型代表,革兰氏阴性菌则以鲍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等为典型代表,与赵敬焕等[9]吴月丽等[10]的研究结果相近。其中,ICU病房中以肠球菌属、白色假丝酵母菌、鲍式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较多,而在普通病房中则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为主。在致病菌的占有比例方面,本次研究中的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的占有比与近期国内外的相关报道相近[11],其中肠球菌属的占有比较往年的数据均有所增长,这与美国SCOPE近20年来监测的肠球菌属菌血症发生率持续升高的结果相符[12]。整体而言,本次研究的结果与诸多类似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NBSI的流行病学趋势。
参 考 文 献
[1] 王继美,李挺山,郭道利. 94例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及临床分析[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8):207-209.
[2] 张冀霞,陈宏斌,王辉,等.2007年和2009年医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9):441-443.
[3] 田鸾英,Aaron HAMVA.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8):276-277.
[4] 向东明,周矗. 外科ICU患者血流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1):513-514.
[5] 王淑颖,黄美先,董晓勤,等. 杭州地区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与医院血流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2011,40(4):704-706.
[6] 吴吉芹,朱利平,区雪婷,等. 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109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J]. 2011,29(4):551-553.
[7] 王芳,赵静雅,涂显春.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4):3040-3041.
[8] 黄絮,王书鹏,李刚.108例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9):1793-1794.
[9] 赵敬焕,刘迪,李亭,等.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12(5):443-445.
[10] 吴月丽,吕雪.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及病原菌构成变化研究[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19(4):65-68.
[11] 陈德珠,左六二,朱瑞秋,等.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临床分析[J]. 临床医学工程,2013,20(2):441-443.
[12] 陈宏斌,赵春江,王辉. 2011年中国13家教学医院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 中华内科杂志,2013,52(3):1013-1015.endprint
在NBSI的科室分布方面,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以ICU下属的各科室、血液科和肾内科中NBSI的发病率较高,且ICU中的NBSI发生率最高,与既往的相关报道基本一致[8]。ICU中NBSI发生率较高的原因,考虑主要与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辅助器械较多、机体创伤大、应激能力和免疫能力下降等有密切关系,为降低NBSI在ICU中患者的发生率,应针对上述原因采取干预措施。NBSI的致病菌研究结果显示,以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革兰氏阳性菌以肠球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为典型代表,革兰氏阴性菌则以鲍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等为典型代表,与赵敬焕等[9]吴月丽等[10]的研究结果相近。其中,ICU病房中以肠球菌属、白色假丝酵母菌、鲍式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较多,而在普通病房中则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为主。在致病菌的占有比例方面,本次研究中的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的占有比与近期国内外的相关报道相近[11],其中肠球菌属的占有比较往年的数据均有所增长,这与美国SCOPE近20年来监测的肠球菌属菌血症发生率持续升高的结果相符[12]。整体而言,本次研究的结果与诸多类似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NBSI的流行病学趋势。
参 考 文 献
[1] 王继美,李挺山,郭道利. 94例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及临床分析[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8):207-209.
[2] 张冀霞,陈宏斌,王辉,等.2007年和2009年医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9):441-443.
[3] 田鸾英,Aaron HAMVA.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8):276-277.
[4] 向东明,周矗. 外科ICU患者血流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1):513-514.
[5] 王淑颖,黄美先,董晓勤,等. 杭州地区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与医院血流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2011,40(4):704-706.
[6] 吴吉芹,朱利平,区雪婷,等. 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109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J]. 2011,29(4):551-553.
[7] 王芳,赵静雅,涂显春.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4):3040-3041.
[8] 黄絮,王书鹏,李刚.108例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9):1793-1794.
[9] 赵敬焕,刘迪,李亭,等.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12(5):443-445.
[10] 吴月丽,吕雪.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及病原菌构成变化研究[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19(4):65-68.
[11] 陈德珠,左六二,朱瑞秋,等.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临床分析[J]. 临床医学工程,2013,20(2):441-443.
[12] 陈宏斌,赵春江,王辉. 2011年中国13家教学医院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 中华内科杂志,2013,52(3):1013-1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