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提升的“廉政领导力”
2014-12-15吴新华
吴新华
总体上看,当今世界各国的反腐主要依靠三个手段:制度、技术和领导力。所谓“廉政领导力”,是指领导者以自身的权力、能力和魅力,对廉政建设的过程和结果产生的正向影响力。廉政建设一定需要榜样和表率的作用,一定是自上而下。
廉政领导力决定反腐倡廉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现。反腐败战略目标的提出,就是高层领导人廉政領导力的重要体现。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反腐败战略目标,以及“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分目标。中央纪委还着手制定我国第二个反腐五年规划。未来如何从战略的高度,对廉洁政治目标的实现路径进行顶层设计,大力推进反腐,也将是对领导人廉政领导力的直接挑战。
要提高廉政制度的执行力,廉政领导力不可不可或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数量可观的防腐治腐制度,但是大量制度并未产生执行力,甚至严重降低了公众对新的廉政制度的期望值。其中,除了制度设计本身不严密外,更重要的是许多单位和部门的“一把手”没有起码的廉政领导力,甚至大搞腐败,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便被束之高阁。只有领导者率先垂范,发挥人格魅力和感召力,廉政制度才可能彻底、有效地执行。
廉政领导力还能提升反腐倡廉的公信力。反腐败的公信力主要来自领导者自身的廉洁自律。十八大报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事实上,这就是要求各级领导“正人先正己”。
提升廉政领导力是建设廉洁政治的必由之路。做到“三清”,是廉政领导力所要追求的目标,廉政领导力不是作秀、跟风,而是领导者脚踏实地、合理运用自己的权力,充分提升个人能力和魅力,在反腐败中敢于碰硬,提升反腐倡廉的有效性。
最后,廉政领导力在中国具有特别重要的传递效应。中央领导文风会风和工作作风的改变,会很快扭转地方政府官员的工作作风。若要保持和强化我国反腐败方面的体制优势,就必须加强各级官员的廉政领导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