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影响

2014-12-15覃爱平QINAiping

价值工程 2014年35期
关键词:师生校园体系

覃爱平QIN Ai-ping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州 510900)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900,China)

0 引言

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学习生活等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灾害事故的发生,保护校园的财产和师生的人身安全。为此,各学校均形成以此校园安全管理为基础的校园安全文化体系。该文化体系包括校园安全建设的物质形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安全精神文化。校园安全文化体系是整个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教育和影响学生行为的基本任务,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了解基本的职业规范和适应科学的安全舆论氛围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构成

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文化体系是校园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平安校园创建为基本目标,将广大师生在校园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实践中关于安全的价值观、管理理念和行为规范加以总结和完善,形成一种以营造安全氛围为共同目标的校园文化现象。科学的校园安全文化体系能使全体师生全方位地投入到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价值观念和安全知识水平。高职院校以“平安校园”为核心的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由显性的安全文化和隐形的安全文化共同构成。

1.1 显性的安全文化体系

1.1.1 精神形态的安全文化体系 每所学校都有基于安全校园建设的基本理念,这是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思想与灵魂,并借由管理的实践来加以实现,或通过安全教育与宣传的形式加以传达。

1.1.2 制度形态的安全文化体系 在校园安全文化思想之下,以文字的形式形成校园安全管理的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代表着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规范性和约束性。

1.1.3 物质形态的安全文化体系 安全文化体系需要具体的载体和表现,以校园安全管理基础设施设备为基础的“人防”、“物防”和“技防”系统的建立,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提供了物质载体和实践渠道。

1.2 隐性的安全文化体系

1.2.1 全体师生的安全信念系统 安全信念是指全体师生所具有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和对安全行为规范的认识等内容,具体表现为在教育教学、科研、学习生活中所具有的安全道德、安全习惯、安全传统等水平和差异。

1.2.2 基于安全标识的安全文化教育系统 安全教育的方式除了通过第一课堂的安全教育课来开展以外,还有更多隐性的方式进行,比如以安全校园建设为目标的校园安全氛围建设、规范化的校园安全标识系统本身就是一种职业教育的场所和阵地,可以为学生养成安全意识和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提供帮助。

1.2.3 基于平安校园创建的学生安全活动体系 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类校园活动。以安全为主题的学生活动可以将安全教育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让安全的意识深入人心。

2 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文化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影响

校园安全文化体系一旦形成,将会把全体师生对于安全的基本需要转化为具体的管理目标、生活信条和行为准侧,促进校园内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同时对于广大师生形成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安全理念起到促进作用;尤其对于成长中的青年学生更好地体验规范的安全管理环境、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与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自救水平,提高安全文化素质和安全意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1 创建更加科学的安全管理氛围,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职场的教育环境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势必要确保安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和硬件设施的到位,通过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加强安全宣传工作,以约束不安全行为和防止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引导广大师生形成正确的安全思维习惯,调动大家重视安全的积极性。

在这样的一种管理氛围下,安全的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的要求转变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在这样的校园安全文化体系之下,安全文化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不仅可以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更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贴近职场要求的教育环境,让大家在校内就可以体验到职场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及职场安全管理的基本氛围和要求。校园安全化体系所强调的生命价值、规则意识、细节管理等精神都是职业世界普遍需要的基本素质,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下,能更加自觉去锻炼和塑造自己的职业素质。

2.2 采取更加规范的安全管理措施,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积极的安全行为 强化理论认为,学生的行为除了受到环境的作用影响外,还取决于强化的作用,强化是指紧随着某种行为重复出现而起到维持或加强作用的任何刺激,是操作性行为产生的中心环节。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对学生的积极的安全行为进行强化,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塑造和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可以修正学生的错误或消极的行为方式。同时,在学生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奖励、惩罚、教育等强化的方式,来改变学生对于安全的认识,从而达到改造和管理学生的安全行为的出现频率、实现期望行为的目标。

2.3 创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的提升 在校园内建立起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可以使广大师生真正认识到安全对自己、对学校、对他人的重要性,改进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被动地接受管理转变为自觉地按安全规范采取行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包括了显性的安全教育和隐性的安全活动,其本质就是要利用安全文化的载体来引导和转变师生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和态度等,引导学生在安全文化氛围下不断提高安全知识和素质,具备未来职业世界所需要的安全伦理道德、安全思维方式和安全行为取向。

同时,在校园的安全管理体系中,师生的参与是十分重要的要素。校园安全管理既要求全体师生遵守规则,又要求大家具备大局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通过全面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的实践活动,可以形成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补位意识等基本的职业素养。

3 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

3.1 在师生中倡导“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生命价值”等安全理念 学校的安全管理是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其本质就是为广大师生服务。在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学校的决策应尊重师生的实际需求,多渠道、多形式地听取师生的意见,在校园内倡导科学的安全价值观。近年来,“安全第一”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关注安全”已成为广大师生在所有活动中普遍认可的理念;然而如何在“关注安全”的同时做到“以人为本”,让广大师生去思考“生命价值”,却是学校管理层的深层次使命。

3.2 制定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个管理科学的高职院校,应形成独具特色又形式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应以“依法治校”的精神为指导,从校园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对校园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做到校内的安全管理制度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又具有很好的操作性。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安全管理的领导组织体系、责任评价与考核体系、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急与预警机制等内容。

3.3 加大对“人防”、“物防”和“技防”的投入力度,确保校园安全管理设施设备的有效性 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基础是校园安全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为了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校园安全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的力度,确保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和保障力度。同时,对于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建立完善的管理、考核和培训制度,让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在理念和实践上都能做到与时俱进。

3.4 建立起系统的校园安全文化标识系统 校园的安全文化标识系统包括校园的环境与分布指示标识、校园的消防安全标识、校园的公共安全防范标识、安全行为引导标识等内容。这些标识的规范程度作为一种隐性的安全教育载体直接影响到广大师生安全意识的形成。

3.5 创造性地开展平安校园建设的各类活动 高职院校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校园范围内开展以下四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安全活动:一是以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氛围宣传为主的课堂安全教育活动,比如安全教育报告会、安全救助课程、安全主题班会等;二是学生社团、各级学生组织所开展的平安校园建设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展览、安全技能展示与竞赛等活动;三是学校相关部门组织、学生全面参与的安全演练与演习等活动,在校园范围开展诸如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消防演习、地址灾害等特殊性质的学生活动;四是学生广泛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的校内管理实践活动,比如组建大学生特警队、社区服务大队、食品安全监督大队、校园环境督察大队等具有平安校园管理职能的学生组织全面参与平安校园的建设与管理过程。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校园安全文化体系不仅仅是校园后勤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学校育人工作不可缺少的保障和阵地,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校园安全文化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后勤、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多个部门共同关注,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基本目标。

[1]于海峰.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构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5).

[2]徐弘,任性遂.构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

[3]李晓靖.浅谈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J].职教研究,2013(8).

[4]田虎.校园安全文化体系范畴的解析与重构[J].教学与管理,2014(2).

猜你喜欢

师生校园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