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潭
2014-12-15朱自清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潭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童心感悟
《梅雨潭》,节选自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绿》。这篇不到五百字的课文,以朴素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大自然的秀丽画图。画面的基本色调是绿色:岩面与草丛“透出油油绿意”,深深的梅雨潭以及踞于岩角的梅雨亭也都是绿的。而在这绿色的山野里,镶着黑边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梅雨曝布哗哗地飞溅而下,使幽静的环境又添丫色。这样的描写,我们读来仿佛置身画中,大有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运用了贴切而富有新意的比喻。文章一开篇,作者就把“湿湿的”岩壁比作镶嵌瀑布的黑边,使白亮如帛的梅雨瀑布的色调更加突出。接着把踞于凌空岩角的梅雨亭也比作一只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的苍鹰,形象地描绘了梅雨亭奇妙、险峻的姿态。梅雨亭下那深深的梅雨潭,“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坐在亭边的“人如在井底”,这里,作者先把三面拥潭的山比作“半个环儿”,再把人坐亭边比成“如在井底”。这两个比喻形象地展示了亭、瀑、潭的幽深环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