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通养牛业发展现状及思路

2014-12-15周金梅王文奎

中国牛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畜产品牦牛肉牛

周金梅,王文奎

(1.青海省大通县畜牧兽医站,青海 大通810100;2.青海省大通县养殖业服务中心,青海 大通810100)

1 养牛业发展概述

2009年以来,根据大通县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大通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畜种,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大通畜牧业发展思路及规划》,把畜牧业的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紧紧围绕以“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奋斗目标,大力调整畜种结构,全县畜牧业连年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牛及鲜奶产量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优化区域布局,逐步建立和发展奶牛、肉牛养殖生产基地。按照优势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的要求,顺应市场需求,突出地域特点,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畜牧业内部结构,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饲养,转变传统养殖观念,逐步树立现代科学养殖观念,大力发展奶牛、肉牛等一批优势主导产业,逐步建立奶牛、肉牛养殖生产基地,推动全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1.1 畜牧业产值逐年增加

全县畜牧业产值由2009年的73 496.9万元增长到2012年114 050.67万元,2009年的基础上年均增长15.77%。

1.2 饲养量增加,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

2012年,牛存栏13.97万头,2009年的基础上年均增长3.45%,其中奶牛存栏5.77万头,肉牛存栏4.11万头,高原牦牛存栏2.97万头(大通牦牛存栏2.57万头);牛出栏10.26万头,出栏率达到80.53%;繁活仔畜4.79万头,在2009年的基础上年均增长8.02%。2012年牛肉产量达1.17万t,在2009年0.97万t的基础上年均增长6.6%;2012年牛奶产量达4.35万t,在2009年3.64万t的基础上年均增长6.09%(见表1)。

表1 牛产业发展概况表

2 牛业规模化养殖情况

2.1 项目实施情况

2009年至2012年实施市级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省级支农资金扶持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和中央扶持“菜篮子”畜产品生产项目,共引进肉牛620头,奶牛6 573头,修建改善了饲料房、办公室、青贮窖及道路设施。

2.2 规模养殖场情况

2012年末新(扩)建各类规模化养殖基地62处,其中:奶牛养殖场5个、肉牛养殖场18个。养殖基地存栏奶牛1 100头,肉牛4 800头,年育肥出栏肉牛1.44万头,向社会提供牛肉2 880t,年产鲜奶0.32万t。截止目前通过省级认定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47处(其中:奶牛养殖场5个、肉牛养殖场14个)。

2.3 大通牦牛推广工作

为抑制高原牦牛进一步退化,提高其生产性能,青海省大通种牛场依托项目,在本省大范围推广大通牦牛种公牛,在牦牛复壮改良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大通牦牛是连续20年执行农业部重点项目而培育成功的牦牛新品种,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新品种。该品种于2004年12月通过了国家畜禽品种委员会的审定,2005年3月8日农业部发布公告予以批准(第470号)并颁发了《畜禽新品种证书》,命名为大通牦牛。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了一整套先进的大通牦牛选育、培育生产管理新模式,年生产2 000余头大通牦牛种公牛和5~10万支细管冻精,每年有计划地向全省31个牦牛主产县推广大通牦牛,形成了完整的大通牦牛繁育和推广体系。截至至2009年底,已累计推广大通牦牛种公牛近万头。据不完全统计,大通牦牛后裔在推广区近50万头。初步测算,从犊牛繁活率、死亡率以及18月龄犊牛胴体重与家牦牛群体相比较,累计新增效益2.6亿元。在本省推广的同时,还向省外其他牦牛产区提供种牛。现已辐射到新疆、西藏、内蒙、四川、甘肃等全国各大牦牛产区,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连续三年荣获省、部和国家科技奖,2005年“大通牦牛培育技术”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青海省牦牛改良技术推广”,荣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007年“大通牦牛新品种及培育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引进优良品种,运用先进科技技术

2009年以来,我县认真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奶牛良种补贴、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等项目,开展奶牛人工授精等畜种改良技术,使全县良种畜比例明显得到提高。先后引进荷斯坦奶牛细管冻精、西门塔尔肉牛细管冻精对全县牛进行杂交改良。2012年,全县现有牛改点37处,其中乡站牛改点27处,个体牛改点9处,国营农牧场1处。累计改良奶牛12万头,肉牛2.3万头。全县肉牛、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70%、90%。牛的母畜比例由2009年的49%提高到2012年的55%。同时,积极开展牛舍饲育肥、饲料配方等养殖技术,使全县60%的养殖户采用科学养殖技术进行养殖,畜牧业经济效益明显得到提高。

4 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优化区域布局,逐步建立和发展奶牛、肉牛养殖生产基地

按照优势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的要求,顺应市场需求,突出地域特点,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畜牧业内部结构,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饲养,转变传统养殖观念,逐步树立现代科学养殖观念,在极乐、塔尔、良教、石山等浅山和部分川水地区扩大奶牛饲养量,提高奶牛质量,发展奶牛产业。在向化、东峡、青林、多林等脑山和浅脑山地区通过杂交改良,发展肉牛生产,建立肉牛养殖生产基地,推动全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5 发展养牛业主要做法

5.1 领导重视

全县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发展养牛业作为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上,广大农民也都把发展养牛业作为增收致富、选择就业的主要途径,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发展畜牧业的一系列政策,制定优惠政策,实行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加快畜牧业的发展,通过政策倾斜,宣传引导,资金扶持,使广大农民对发展养殖业积极性空前高涨,推动了我县畜牧业的发展。

5.2 加强畜种改良和畜疫防治,提高畜产品质量

首先,随着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和杂交改良,我县畜禽良种的覆盖率逐年增加,黄牛改良方面主要引进荷斯坦、西门塔尔等细管冻精开展人工授精技术,在我县已经被广大养殖户普遍接受。其次是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加大了质检力度,①是加强了动物防疫工作,推行动物免疫标治制度。实行佩戴耳标,发放免疫证明和建立免疫档案,从而使动物疫病得到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②是加大对假冒伪劣药品及禁用药物和添加剂的查处力度,净化全县兽药市场;③是加强动物检疫,严格执法,从而保证全县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④是是畜疫防治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连续五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⑤是加大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争取乡镇兽医站建设、冷链体系等动物防疫建设项目投入资金300多万元,修建了县兽医站化验室及仪器设备,修建了2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并配备了电脑、摩托车及诊断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为全县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动物防疫方面,累计投入210余万元,统一采购注射器、针头、消毒药等防疫物资和防疫补助费,并开展了口蹄疫、布病、结核等动物疫病的监测防治工作。

5.3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科学养畜水平

首先,在围绕降低饲养成本,提高质量和加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方面,大力开展黄牛改良,并通过送科技下乡,技术培训,技术讲座等形式,全面推广牛高效饲养技术,畜禽规模化养殖技术,药残控制及疫病综合防治等技术,其次是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县、乡都有畜牧兽医站,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养殖户,开展了畜牧科技进农家活动,动员畜牧科技人员入村进户,推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用技术。

5.4 扎实抓好项目兴牧工作,促进畜牧产业化发展

加强了畜牧项目的争取。树立“项目至上、招商为先”的理念,加大了项目投入和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争取了奶牛良补、畜棚建设和奶牛保险等畜牧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改善了养殖业基础条件,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取得良好的项目效益。

6 今后采取措施

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县要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强化动物防疫监督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保障,大力推进传统分散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型,大力推进传统粗放养殖向生态健康养殖转型,坚持走高效生态、优质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畜产品自给能力和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得到大幅度增强,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加快建设农牧结合、高效生态和养殖、加工、流通、服务各业协调发展的现代畜牧业。

6.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县、乡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现代养牛业重要性的认识,将养牛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建议县政府立足县情,出台更直接、更有效、更有力的养牛业发展扶持政策,重点扶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场、户)建设;建议政府部门应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采取多方融资的办法,解决养牛业发展资金的瓶颈问题。作为农牧部门,要继续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自我加压,创新工作思路,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推广力度,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建议土管部门应将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养殖用地,对于重点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用地应按政策规定,实行“一事一议”,满足用地需求。建议发展改革和经济贸易部门应加大招商引资和流通体系建设,借助外力,发展我县畜牧业,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畜禽定点屠宰场的监管。总之,全县上下应积极创造发展规模养殖的良好环境,引导社会力量投资畜牧业,鼓励社会各界仁人志士兴办规模养殖场,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力量,为发展平安特色现代畜牧业出资献力。

6.2 立足高原特色,发展现代畜牧业

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坚持运用近两年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持之以恒,重点围绕肉牛、奶牛养殖,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推广,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基地村建设。

6.3 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培育新的畜牧业经济增长点

通过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畜牧部门加强技术服务,强化项目资金整合使用力度,扎实推进“大通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6.4 争抓畜牧业项目,努力增加资金投入

以项目建设年为契机,调整项目发展规划,加大项目申报落实力度,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资。继续充实完善项目库,争取更多、更大的畜牧业项目在我县落户。认真实施管理好各类项目,坚持做到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并强化项目资金整合使用力度,在资金渠道不改、用途不变的原则下,将畜用暖棚建设项目资金进行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畜牧业项目建设效益,进一步推动全县畜牧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

6.5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以农区小型畜用暖棚建设项目为依托,大力实施标准化、科学化的暖棚畜舍为重点的设施畜牧业建设,加快草原及饲草建设,积极推广牧草种植、农作物秸秆微贮技术,扩大优质饲草种植面积和提高秸秆利用率,增加饲草量。

6.6 突出品种改良,推进畜牧业向优质型转变

实现我县畜牧业质的飞跃,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把科技兴牧放在畜牧业发展的优先位置,因此,我们必须加快畜禽良种工程建设步伐,在继续认真实施好由省、市财政每年投资畜禽良种工程项目工作,引进、推广适应现代市场的优良新品种,提高我县畜禽良种化程度。通过认真举办畜种改良培训班,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规程。大力推广良种奶牛细管冻精,尽快增加我县高产奶牛的数量,加快奶牛生产。加快肉牛繁育体系建设。通过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优良种畜禽和大力开展牛人工授精工作,扎实推进畜禽良繁体系建设,进一步调优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要认真贯彻执行《畜牧法》、《种畜禽管理条例》,依法监督和管理全县种畜禽生产、经营活动,更好地指导种畜禽生产。

6.7 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发展

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加大对养殖龙头企业技术及项目资金上的扶持。积极推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改善饲养和防疫条件,不断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产能力,在巩固现有养殖场的基础上,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品牌畜产品培育,并从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

6.8 扎实做好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不断提升畜牧业生产经营水平

大力推广普及新品种新技术,特别是畜禽规模养殖技术,畜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秸秆青贮氨化技术、人工牧草栽培技术、全价配合饲料、草产品加工利用技术,多层次、多形式开展科技培训活动,提高我县畜牧业生产水平。

6.9 建立长效防疫机制,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①是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坚持“二十四”字防控方针,认真履行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制定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认真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狠抓以基础免疫为主的各项防控措施,畜禽各项免疫密度达到100%;指导养殖户建立养殖、防疫档案,扎实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②是加强动物检疫监督工作,积极推进和完善产地检疫报检制度,提高产地检疫率,屠宰牲畜受检率、病害动物及产品处理率、上市肉品持证率达到100%。强化动物防疫执法监督,加强畜禽养殖、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调运和流通等环节的检疫监管,严格执法,防止重大动物疫情传入;③是根据当前动物疫情种类多,免疫工作任务重的实际,建议县政府提高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年工资报酬,增加对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并通过公开招聘应届大中专院校学生等形式,补充增加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

6.9 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力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严格执行《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围绕肉奶蛋等畜产品生产环节,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畜产品生产环节投入品为重点,强化执法监管,坚持标本兼治,着力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加大联合执法力度,逐步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我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有效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全面加快无公害畜产品认定工作步伐,确保无公害畜产品工作依法认证、规范管理、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畜产品牦牛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赛牦牛(布面油画)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肉牛口炎咋防治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跟着牦牛去巡山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