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问题与对策

2014-12-15王晶晶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4年33期
关键词:高校建设资助工作对策

王晶晶

摘 要 高校大学生中贫困生数目逐年增加,如何给予其经济资助,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是国家以及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然而,现阶段,高校对于资助工作的统筹程度不高;另外给予贫困生的资助大多仅局限于经济层面,对于资助后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资助过程中产生的思想问题给予的重视不够。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实效。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校建设 资助工作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高校贫困生群体一直是国家、社会关注的群体,如何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一直是国家、社会团体、个人所共同努力的方向。随着国家投入不断加大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资助工作也面临新的问题。

1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1资助志愿缺乏有效的配置

高校贫困生资助资金来源渠道丰富,包括国家、地方、社团、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多种渠道,各类资助项目缺乏统一规划,申请时间、申请条件、资助金额、资助对象要求各异,缺乏统一规划容易造成资助出现漏缺,反复资助同一对象,即出现资助力度不够或者过剩的现象,影响资助工作发挥实效。

1.2忽视自卑心理,“后”教育滞后

心理过于自卑是贫困生中易发的学习、生活障碍,他们大多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故积极争取发展空间,但这部分学生往往缺少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贫困生往往自尊心强,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家境贫寒;若既有自尊心,又存在虚荣心、攀比心的话,就极易影响积极心态和平和的精神状态,出现封闭、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大学生自主工作多以物资、经济援助的方式进行,对资助“后”的心理教育关注不够。

1.3依赖心理,负面效应

高校贫困生资助可以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但这种“不劳而获”易使之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观念,使得部分贫苦生不愿意靠自己的奋斗、努力去改变命运。

2完善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对策

2.1整合资助资源

对全年资助的所有项目进行梳理,包括评定时间、资助额度、名额分配、评定资格标准等,避免出现评选漏洞、重复获评等现象。评定过程中对于特别贫困的学生要重点关注,确保资助能贯穿贫困生上学的全过程。通过统筹协调,既要保证资助覆盖面尽可能扩大,又要保证重点资助对象的资助额度,建立“覆盖面广、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资助模式。

2.2做好资助“后”教育

除了做好经济资助工作,也要适时关注资助对象的心理健康,关注由资助引发的心理问题,激励学生自我悦纳,形成经济帮困与心理帮扶相结合的资助机制,具体措施包括:

2.2.1开展“自强之星”评选工作,发挥榜样的作用

挖掘贫困生中自强自立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与宣传,通过优秀典型激励贫困生克服不良情绪,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从而端正心态,认真学习文化知识,用知识改变命运,从而从根本上脱贫。

2.2.2重视心理帮扶,健全贫困生人格

经济压力往往会给贫困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但学生懂得自我化解的并不多,有些贫困生觉得自己低人一等,面对经济贫困深感无能为力,从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进而消极地看待生活,严重的,继而引发学习困难,由单纯经济困难,演变为经济、心理、学习的“三困”。应当依托校、院两级心理咨询专门部门,依托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对有潜在心理问题的贫困生进行主动心理干预。此外,在心理干预过程中,辅导员也应积极主动发挥作用,将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切实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其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2.2.3依托学生组织,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成立贫困生的专门学生组织,依托这些组织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互助活动等,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实现“自助”与“互助”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姚臻.大学生资助工作视域下育人体系构建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

[2] 吴衍涛,李广松,齐清.新视域下大学生资助工作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2(1).

猜你喜欢

高校建设资助工作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网络谣言的生成现象与高校自媒体建构中相应的疏导策略
高校学生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法创新的探讨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建立有效的学生谈话机制的思索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