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五抓五促”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2014-12-14李反根新干县农业局
◇文/李反根(新干县农业局)
近年来,新干县用抓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围绕粮食、生猪、果业、蔬菜、药材、水产等特色主导产业,坚持“五抓五促”,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抓好产业规划促进发展思路的理清
该县于2010年聘请了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了《新干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确定了发展战略和目标,提出了“一带一区一城”的规划布局,发展战略是稳定粮油生产,培育壮大蔬菜、果业、药材、水产等特色产业,规范发展生猪养殖,加快该县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稳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其中,果业重点发展赣江两岸冲积平原绿色(无公害)三湖红桔主产区、东部山区早熟(特早熟)绿色(有机)温柑生产区、105国道大洋洲葡萄生态走廊;蔬菜重点在三湖、荷浦、界埠、大洋洲、溧江、金川等冲积平原区建立6万亩沿江两岸常年性绿色生态蔬菜产业带和在大洋洲、溧江、金川、沂江沿江低洼地带建立2万亩水生蔬菜产业带。通过实施基础优先、科技推动、产业化推进、生态保障四大战略,强化质量、科技、市场、信息和人才五大支撑体系,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长效发展机制。
抓好产业园区平台建设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发展
该县立足资源优势,专门成立了食品产业促进办公室(由粮油产业促进办和生猪产业促进办合并组建),全力打造赣中绿色粮油工业城和河西食品工业城两个产业平台,为园区建设和进区企业做好全方位服务。一是建设赣中绿色粮油工业城。赣中绿色粮油工业城于2005 年开始规划建设,目前已开发面积1500 亩,进城落户了金佳谷物、良豪米业、海珠米业、琴联米业、港达米业等30家企业,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创省级名牌农产品5个、江西名牌产品2个、江西省著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粮油工业城主要生产大米、饲料、面条、米糠油等食品,年加工能力达200万吨,在粮油工业城的带动下,该县每年可吸纳周边县市粮食8亿公斤以上。“金佳”、“川仙”、“奥粘”、“良豪”等品牌大米叫响全国,远销东南亚。二是建设河西食品工业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邦集团于2006年落户在县河西食品工业园,正邦集团是集生猪养殖、加工、运输、销售一体化全程式肉食品产业链的企业。企业年生猪屠宰加工50万头以上,冷链猪肉远销上海、广东、香港等地区。企业于2008年投资5000万元,在新干潭丘建立了占地面积300亩,栏舍面积3.5万平方米的种猪场和繁育基地;在新干金川建立了年出栏商品猪3.6万头的标准化规模养猪场,采取“猪-沼-果(菜)”生态种养模式。该公司拟投资2亿元,建立10个生态养殖小区,与农户共同构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企业+畜牧小区+农户”和“五统一保”(统一仔猪种苗、统一饲料、统一预防治疗药品、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定价回收出栏的商品猪)的产业模式,带动标准化生猪生产,促进了农民增收。
抓好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优势产业的不断壮大
以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新干县结合区域特色,强化示范引导,打造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通过基地带动,形成了以优质稻果、良种猪、名优水产、中药材四大特色产业为主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98个。建立粮食万亩高产示范片8个,千亩粮食高产示范片13个;建立果蔬特色产业基地15个,其中重点打造了界埠胡家脑千亩蔬菜基地、溧江千亩茭白基地、百亩早熟温柑完熟栽培基地,千亩绿色葡萄基地;建设特色水产示范基地17个,其中全国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示范基地1个;建立生态养殖小区39个。截至目前,全县标准粮田面积达到了22万亩,标准果园6个,标准化猪场120个,标准菜园12个,标准化池塘1800亩。
抓好农村经济体系建设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该县积极培育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村能人、大户组建各类合作社,培育创办了一批产品特色明显的农庭农场。一是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全县农民抱团组建专业合作社的热情日益高涨,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截止到2013年年底全县有农民合作社450家,入社农户8725人,社成员出资额达1.8亿元,带动农户2.9万户,全县农户入社率达23.4%。涌现出新干县永安香菇专业合作社、新干县塘西鱼苗养殖专业合作社、新干县惠源生猪养殖、新干县金谷优质稻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管理民主化、产业基础好、生产规模大的规范化农民合作社。获得省级以上表彰的合作社达到13家,其中省级示范社达10家、省级农机示范社2家、省工商局表彰的样板社1家。据统计,2013年全县农民合作社总产值达5.5亿元,真正做到建一个合作社,带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二是搞好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直接关系到特色优势产业和高效设施农业的持续发展,是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基础,是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该县特色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需求日益增加,把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作为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来抓。全县流转总面积5.57 万亩,流转总户数9152户。通过土地流转,涌现了诸如江西振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承租土地1360亩,江西绿富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陈勇在界埠胡家脑村租土地500亩等一大批种植大户和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抓好农业多元化投入促进资金扶持的力度加大
该县积极构建农业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促进全县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政府出台多项扶持鼓励政策。在政府主导下,积极做好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工作,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加大对农业的直接投资和加强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补贴力度。新干县政府制定了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实施意见》、《新干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业产业化财政奖补办法》、《新干县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意见》等扶持政策,对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进行重奖。创一个省级以上大米品牌,政府奖励1万元;创一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或创一个省级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政府均奖励5万元;申报成功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企业,分别奖励3万元、1万元、3000元。二是加强金融部门支持农业力度。强化金融部门信贷融资服务,降低贷款门槛,提高合作社、种养专业户、涉农企业等授信额度,实行利率优惠。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提供扶持,促进社会资本进入。金融单位改变以往“农户联保”的方式,针对农民合作社出台新的金融产品,让农民合作社真正享受到金融扶持。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业,重点加强高标准农田和小型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