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建筑空间的发展

2014-12-13朱晓珑李特

中华建设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历程空间发展

朱晓珑+李特

【摘要】建筑空间的发展在建筑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空间的概念也被最大化,客观的评价和论述对建筑空间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

【关键词】空间;历程;发展

Theory building space of development

Zhu Xiao-long1,Li Te2

(1.China medium construction account the Liaoning limited companyShenyangLiaoning110015;

2.Liaoning Building design hospitalShenyangLiaoning110000)

【Abstract】Building space of development in the building the history the development the process always impersonation prominent role, at society fast fierce development of today space of the concept be also maximize, objective of evaluation and discuss to building space of development the process carry on study.

【Key words】Space;Process;Development

众所周知人类在建筑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对空间进行研究,探索,创造符合自身所需要的空间。建筑师的作品就是通过各种物质技术手段来围合,分割空间,从而形成各种体量的场所,或封闭的,或开敞的,或直线的,或曲线的,或凝聚的,或分散的。从建筑空间的意义上可分为满足生理和心理需要。建筑最初的作用是以创造栖息的场所,比如原始社会就出现洞穴,其作用单一,建造简单。随着社会进步生产能力的发达,建筑得以满足精神领域的需求,即心理需求。比如宫殿,庙宇,展馆,纪念馆,各种形式的住宅。由于建筑流派及哲学的影响也使建筑日趋反映人的更多需求,进而不断的进步。

1. 建筑材料

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古代中国与世界建筑空间的研究来看。首先从建筑材料来看,中国古典建筑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在黄河中下游及江南一带,当地盛产的木材,由于木材便于加工,运输,建造,因此成为房屋主要原料。中国建筑也凭借木料的优点为特点来尽可能满足建筑功能空间上的需要。古代社会房屋建筑的主要问题是房屋支撑体系所提供的有限空间与使用功能需求之间的矛盾。进而中国发明了很多作法来解决空间上的矛盾。在结构体系中国发明的迭梁式作法,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结构构件中的斗拱,在结构上挑出承重,一方面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递到柱上,另一方面又可获得更大空间,此外还有减柱造,移柱造,叉柱造,缠柱造,举架,举折,推山,收山等等,都是古代建筑设计手段来满足使用上的需要。中国古代因为很好的利用了木材的优势,可以建造更大空间,更大高度的建筑,为世界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建筑遗产。而西方则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历史说明空间上的建造和技术材料密切相关。

2. 建筑的空间布局

2.1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这与西方人很早就经常通过海上往来互相交往及社会内部实行奴隶民主制有关。古希腊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古罗马,还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同时,如果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譬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万神殿”高43.5米,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 米。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米。这庄严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2.2现代建筑的出现,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的出现,使空间在更大限度的减少空间上的支撑。密斯范德罗1929年设计巴塞罗纳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展示了流动的空间,建筑变得轻盈,钢,玻璃下分割出来的空间与古代建筑浑厚粗壮的感觉截然相反。密斯提出他的主要观点 “少就是多”,即把理性抽象与简化的原则发展到极致。以极少的维护结构来创造尽可能多的空间及含义。现代建筑因为其比以往建筑更能体现功能及效率,因而很快的被推广,成为了历史的主流。

在同一时代,现代建筑主要创始人之一,勒·柯布西耶1926年也提出他的设计新建筑五个特点;

2.2.1底层的独立支柱——房屋的主要使用部分放在层以上一下面全部或部分腾空留出独立的支柱。

2.2.2屋顶花园。

2.2.3自由的平面。

2.2.4横向长窗。

2.2.5自由的立面。

这些都是由于采用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以后产生的建筑特点。建筑主体主要有梁柱板承重,外围护的墙体从承重的负荷中解脱出来,可以创造更多的建筑形式。勒·柯布西耶允分发挥这些特点,在20年代设计了一些同传统的建筑endprint

完全异趣的住宅建筑,萨伏伊别墅是一个著名的代表作品,萨伏伊别墅的

外形轮廓是比较简洁,内部空间则比较复杂,如同一个内部细巧镂空的几何体,又好像一架复杂的机器——勒·柯布西耶所说

的“居住的机器”。作为建筑师,勒·柯布西耶追求的并不是机器般的功能和效率,而是机器般造形,即 “机器美学”。现代建筑依靠结构的进步进而能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建筑形体和内部空间的把握上。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在现实中的大量应用,使越来越复杂的空间功能可以创造出来,而承受相对轻的结构荷载。

2.3现代建筑的空间是以开放的平面和流动空间为特点的有机空间。它的发展使静止的空间变成流动,间断变成连续。而之后在二十世纪末出现的的解构主义,在其空间上更有意突出结构的不稳定状态,打破和谐统一的建筑美学法则,运用模糊、散乱、重构、突变等,造成时空的混合。这时期的审美时空观转变为四维,突出了时间这一维度,追求空间不断地重叠与流动,强调审美主体的感觉,随心所欲不受限制。这时期代表人物有屈米,彼得埃申曼,库哈斯,哈迪得。

2.4屈米通过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向人展示了解构主义。他提出解构主义正如它自身所强调的冲突住和不确定性那样。除了向传统观念提出挑战外,没有形式、文化、观念诸方面明确一致的目标。这里有约束力的因素不是不同建筑师之间形式上的相似,面是相似的意图。屈米对这种相似的意图作了阐述。

他认为解构主义建筑对传统的秩序,统一等概念提出怀疑。作品常常显得没有起始感、没有终结感,而不断体现“重复”、“扭曲”、“重叠”等手法的运作。尽管作品有自身内在的逻辑——它们不是无目的的多元化,但这种秩序不能用纯“内在转形”这样的术语来描述。秩序的思想不断受到怀疑、挑战,被推到了边缘。

2.5现代技术推动建筑空间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参数化及数字化模型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建筑设计的工作方式和思考方式,使错综复杂的建筑形体表现成为可能。建筑师更容易的通过数字化模型对设计进行深入分析,对新形式和空间进行研究,而且大大减少了重复性及繁琐的工作。依靠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数字化建筑及非线性建筑的设计,而更多的作品更是能新的建筑观念付诸实施。

建筑作为实实在在的存在日趋向超出一般人想象发展。为人类创造更适合居住和使用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外国建筑史》     陈志华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编写组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中国建筑美学》   侯幼彬著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10-02-50

[作者简介] 朱晓珑(1975.04.08-),男,籍贯:山东省黄县,职称:中级建筑师,工作单位: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

李特(1982.10.06-), 女,籍贯:辽宁省营口市, 职称:助理工程师, 工作单位:辽宁省城市建筑设计院。 bidi-theme-font:minor-bidi; 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完全异趣的住宅建筑,萨伏伊别墅是一个著名的代表作品,萨伏伊别墅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程空间发展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