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误区
2014-12-13马玉祥
马玉祥
【摘要】简要叙述了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解决谈了几点具体看法。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误区
Shallow talk current park view design medium existence of mistake area
Ma Yu-xiang
(Xinjiang Forestry programming design hospitalWulumuqiXinjiang830049)
【Abstract】Synopsis describe current park view design medium existence of some mistake area, analysis it creation of reason, and how solved to talk what time concrete viewpoint.
【Key words】Park view design;Mistake area
如今,园林绿化已成为加强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把城市扮靓,许多城市不惜代价争相在园林绿化上大做文章。
无论在北方大都市还是南方小镇,无论是迁址新建的小城,还是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城,都毫无例外开始城市化妆运动。有的不惜耗费数千万元巨资修建“人造景观”,不顾居民的生活休闲和活动的需要。更有甚者,推平乡土的自然山头改成奇花异木的“公园”;伐去蜿蜒河流两岸的林木,铲掉自然的野生植物群落,代之以水泥护岸等。这些轰轰烈烈的城市美化,不但没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也与建设可持续、生态安全与健康的城市相去甚远。
1. 景观设计中的误区
1.1为美而美,设计单纯地满足视觉功能。 “城市美化运动”发源于100年前的美国,给西方国家留下了一块城市的“伤疤”。而今,国内不少地方正在重蹈西方国家的覆辙:盲目追求气派,追求最大、最宽、最长,攀比之风盛行;强调几何图案、金碧辉煌等等,单纯地满足视觉功能。主要表现在城市广场、居住小区。
(1)城市广场:许多广场往往不是以市民的休闲和活动为目的的,而是把广场、广场上的雕塑或者广场边的市府大楼作为主体。有的广场抛弃地方特色,以空旷为美,以不准上人的大草坪为美,以花样翻新、繁复的几何图案为美,以大理石和刨光花岗岩铺地为美,全然不考虑人的需要、人的安全。白天烈日之下是一块连蚂蚁都不敢光顾的“热锅”,无树荫供人庇护,无安静场所供人休闲。
(2)居住小区:为了招来生意,把居住者和居住环境作为展示品,而忽略了环境对居住者日常生活和休闲的意义。把小区搞成如城市广场一般,用瓷砖、花岗岩铺地,花坛、树雕泛滥,树种选择更是刻意的使用景观树,而不考虑调节空气功能的树种。也缺乏乔木供人庇荫、蔽雨,缺乏儿童游乐设施、老人休闲场所和青年人的体育场所。
(3)我觉得:“有了生机盎然的绿色和浓荫,有了清新的水和空气,也就有了美”;一些形式主义的、无实际功用的,特别是对改善生态环境毫无实效的城市美化工程,往往适得其反。
1.2作品缺少灵魂。景观设计在我国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而今又作为一种思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大大小小的景观作品在城市中不断涌现,虽有不少设计比较适合现代人游憩,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生态性,但我觉得还是缺少文化内涵,缺少园林意境。能引起人们复杂的思绪变化或联想美的景观不多。例如:在我国的很多景观作品中都用到罗马柱。某地甚至把林立的罗马柱作为主景,这样的作品往往缺少灵魂。
1.3设计方案过多的强调效果图。画效果图作为景观设计的一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效果图是景观设计中设计思想、设计意图的直接表现,也是评价设计作品优劣的一种途径。而现今有不少设计师反对电脑效果图。我想主要是电脑效果图太失真了。很多是一种无法植根于现实的梦幻般的东西。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1.3.1电脑效果图的色彩失真。而从欣赏心里学的角度来讲,色彩是产生美感的主要因素。
1.3.2电脑效果图内表现的植物并非是同时段内的植物色彩、形体。即它把不同季节的植物色彩、形体表现在同一张图纸上。这就给现实中造成极大的差距。
更有甚者把立体电脑效果图做成动画,再配以美妙的轻音乐,这就更失真,也更令人陶醉,电脑效果图的迷魂作用就这样产生了。作为学园林专业的专业设计人员在漂亮的电脑效果图前也会被深深的打动,更何况其他人。这样一来,一些好的景观设计作品因没有好的电脑效果图而被拒之门外。难怪一些设计师把电脑效果图喻为“迷魂汤”,我觉得这很有道理。我想在一段时期内电脑效果图的迷魂作用还将继续存在。
1.4设计与施工脱节。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否则,往往会使细节的忽略。而细节是决定造园成败的关键之一。就拿树种的配置来讲,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从选苗到现场施工,设计师均须亲临指导。至于自然山水园的放样、施工,没有景观设计师的现场把关,更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复杂地形的施工,现场出现问题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置身于现场,景观设计师更容易把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并且便于及时发现和纠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设计者的即兴创作,可以说,擅于处理现场是一个优秀景观设计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可是,不少景观设计师并不乐于下工地,且很少与施工人员沟通,最后建成的景观与设计的景观相差甚远,留下诸多遗憾。
1.5片面追求“档次”,设计以贵为美。作品上“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但现在的“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高档,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尤其表现在广场、住宅小区和别墅。决策者、投资者常常标榜建筑装修用料是从国外进口、是如此豪华考究等。而不考虑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以及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endprint
1.6照搬照抄,盲目模仿 。现在的景观设计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不衰,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这导致景观设计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具体表现如下:
1.6.1没有个性: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与众不同的个性。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设计之前深刻地理解场所精神并综合协调各种因素进行创作,这就是创新。
1.6.2风格迷失:不管景观设计要体现何种风格,都要使风格的统一。比如仿造一个典型的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内放一个日式石灯笼,就会造成风格的不统一。
1.6.3形式混乱:照搬照抄往往表现在拾取其它作品的局部或一个小品、雕塑之类的东西。而在多个局部组合时往往衔接不合理,造成既不是自然式或规整式,又不是混合式。
1.6.4缺少内涵:内涵往往具有地方性。如一个精美的小品,在某个地方能反映出当地的历史故事、民族风情或神话传说,但在别的地方却只能单纯的满足视觉功能。再说,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何不把它用景观的方式展现在自己的土地上,而照搬照抄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东西。
1.7设计程序的不合理。现在的很多景观设计往往把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分开,最严重的就是建筑物完成以后开始景观设计,仅仅靠一张电脑效果图决定设计方案。程序颠倒,不研究规划布局,先确定园建小品,这里搞一点水,那里搞一个小品、一个雕塑;不考虑交通、消防、停车等硬技术指标而先去考虑平面布局。
2. 景观设计中误区产生的主要原因
景观设计中产生的种种误区,总的来说,是行业的不规范所造成的。而行业的不规范首先集中反映在名称、教育及市场管理方面。表现在名称:在这个领域,以前惯称“园林”或“风景园林”,以后引入美国的称法叫“景观建筑”,后来又时髦叫“环境景观设计”,也有人叫“环境设计”或“景观设计”……最近按吴良镛教授的提法又叫“地景”,究竟哪种称法更确切更合理,使之既要符合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并便于职业称呼?名称的统一非常重要,名正而言顺,可以说是行业规范的前提。这样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景观设计师将以独立而重要的角色与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密切合作,真正实现吴良镛教授“三位一体”的构想。表现在教育:景观设计专业的教育如同上述名称一样混乱不堪。目前从事这一职业的大多毕业于林业院校的园林系(偏重绿化)、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偏重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小品、造型)等。从目前景观设计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述三种专业的综合甚至有更高的要求。景观设计专业应该有明确完善的教学大纲,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并制定一系列的从业规范,最终实行与建筑、城市规划一样的执业注册制度,彻底实现行业的规范化管理。表现在市场管理:景观产品具有其特殊性,与建筑相比,少了很多安全(如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并有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这些特点导致了各方面的干预增多。同时,主管部门对景观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管理把关不严(如无图签、未盖章的图纸可用于施工)。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免费设计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而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也多不规范。在这种较为混乱的市场形势下,景观作品的质量确实难以保证。具体原因如下:
2.1忽视人的需要及城市元素的功能特征。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景观设计对满足人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而现在的景观设计往往强调形式美,把功能理解为休息桌椅、集散广场和活动场地之类最基本的需求。景观规划作为城市规范和设计思潮,在国内出现才不过十年,人们对景观设计的理解比较模糊。不少人称中国的景观设计处在开始阶段,产生误区是可以理解的。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觉得与其说中国的景观设计还处在国外景观设计的初级阶段,还不如说现在国外的景观设计还远没有达到我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阶段。不过,这是从造园思想来讲的,从技术来讲,那另当别论。再说,不管园林设计还是景观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是体现技术,而是营造适合人生存的和谐的自然空间。而现在国内的很多景观设计者偏偏抛弃祖宗留下的精华,去吸取国外的糟粕,实令人可惜。我觉得主要是他们对古典园林缺少认识,对国外的东西缺少分析。我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自然美与现在的景观设计的目的是相吻合的。其最大区别是服务对象的不同,一个是为少数人服务,另一个是为多数人服务。所以,我想要从事景观设计,最好先去研究中国的古典园林,再来学习现在的景观设计,这样大有好处。但要把古典园林中的精华在具体的现代景观设计中体现、实施,使之与国际上领先的景观设计相谐调,那还要从业者去不断的思考、摸索和总结。
2.2设计者的专业水平不够。最近几年,大大小小的园林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而园林专业在以往作为冷门专业,一直没有得到重视,这就决定了高素质的园林设计者少得可怜,就是对园林略知一二的也不多。而今许多园林公司内都有园林设计者,很明显,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队伍的总体水平如何。任何一个行业,只有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会产生本行业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我国有高素质的园林设计者,但很少。为什么有?因为我国园林有很久的历史,且有辉煌的成就,而我国这种古典园林的造园宗旨正是现代园林建造所要追求的。极少数从事园林的工作者在领会了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后,又吸取了现代国外景观设计的优点。而成为现代园林设计大师或景观设计大师。为什么少?因为多数所谓的学园林的人士在没有学好我国古代造园思想时,又受到国外景观设计糟粕的影响,使自己学的东西不伦不类。我想景观设计在我国发展、完善和大量合格景观设计者的产生还需要一段时间。
2.3效果图在投标书中的重要作用。现在几乎所有景观设计的投标书中都有效果图(这里效果图指立体效果图,而实际上效果图就指立体图)。投资者、决策者很喜欢效果图,并且把它作为评价景观设计的主要依据。原本这也无可厚非,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讲,要区别景观设计的优劣,我想最好的办法是根据效果图和设计说明来作出判断。即使是专业人员,光看平面图也很难对景观设计做出正确、全面的评价,还必需借助设计说明,但不一定要效果图。问题出在现在的效果图已失去原来应有的效果(效果图要能比较真实的反映景观建成后的特征)。endprint
2.4设计者与施工者缺少交流。设计与施工脱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直接影响景观设计的效果。产生原因主要是:首先,设计者不愿置身于施工现场,至少缺乏主动性,同样,施工者也很少与设计者沟通,尤其表现在施工水平差的队伍。其次,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分离,很多园林公司刚形成,内部结构不完善,其中有不少单位纯粹搞设计或施工,这也大大减小了设计者与施工者交流的可能性。
2.5投资者对生态效益的认识欠缺。随着城市的出现及不断扩大,人与自然越来越远。城市的生态化就尤为重要 ,其中居住区更要突出生态性。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大量农民进城,一批暴发户出现,其中有相当一些人是地产开发商。其最大特点是经济实力与文化、品位不相称,这就使得城市建设在暴发户与小农意识的支配下发展,难以避免出现城市美化中大种花草的庄稼意识和广场金玉堆砌、建筑镀金琉璃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基于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价值取向和以贵为美的暴发户价值取向。另外,许多市民虽生活在与自然相对隔离的城市中,但他们并未认识到这一点。我想主要是当前城市化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除了一些大城市中出现较大的生态问题外,其它一些中小城市的生态问题虽在日益暴露,但在多数市民看来城市的优越性远远超过了农村,这就自然而然的使市民很难发现当今城市中存在的生态问题。
2.6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从现今的教育看,自幼儿园到大学,学生习惯被当作容器来接受知识,对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够。
(1)首先,决策人或业主往往把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不以模仿为耻,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方案构想。在他们看来,蓝图上的线条是虚无缥缈的,而曾经见过的景观却是真真切切的。反过来,设计单位为了追求方案通过率,千方百计地了解业主的意图,迎合他们先入为主的思路,以求得方案一次通过。更重要的是,面对比比皆是的雷同的景观作品,大众的反应总是一片叫好。我们的舆论只关心建设前后的效果对比,而对真正成功的作品缺乏评判能力。这些因素更加剧了景观设计的照搬照抄,盲目模仿。
(2)其次,设计者怕失败的心里,实际上,即使是设计大师也难免有失败的地方,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去对待失败;高付出低报酬,目前收费标准是按工程造价的3%~5%。而真正能收到的恐怕只有1%~3%。大家知道,一般项目的景观工程只是作为建筑的配套工程,造价都被控制在较低水准。工程往往需要土建、绿化、水电等多种专业的配合,大家的收入低得可怜可想而知了,如果把工程做得认真细致,景观设计师的劳动付出却是巨大的,小体量的景观建筑、别具一格的小品设计、精心的绿化配置以及场地装饰的方方面面,其工作量实在不比大型建筑少。在这种处境下,景观设计师模仿他人之作以取得急功近利的效益便不足为奇了;建设用时的限制,许多景观工程在投资者、决策者决定要做之后,便急于就成,要设计单位在短时期内拿出设计方案,实际上,景观设计是高度综合的创作过程,好的作品很难在短期内完成。但在某些人看来景观设计似乎是买方便面一样的容易。这极大的打击了景观设计师的创作积极性。
2.7投资者、决策者对景观设计的意识局限性。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而一些投资者、决策者把它错误的理解为建筑的附属物,理解为搞一点水体,一些小品、雕塑,简单的插上一些植物,尤其表现在居住区的建造。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的,是相互相存,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者出问题,将直接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空间的营造。
3. 景观设计中误区的解决途径
景观设计误区多多,要彻底解决并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成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现今,国内的景观设计出现不久,人们对它的理解比较模糊,尤其是非本专业人员。这想要避免误区产生:总的来说,要规范景观设计这个行业。表现为:规范名称,是园林设计,是环境设计,还是景观设计或其它。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完善教育,这个专业应该有明确完善的教学大纲,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并制定一系列的从业规范。同时,有关部门要多做宣传,让广大人民充分了解什么是景观设计以及它的重要性、必要性;加强管理,景观产品具有其特殊性,与建筑相比,少了很多安全(如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并有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这些特点导致了管理的疏忽。针对上述种种误区,具体解决途径如下:
3.1继承和发扬古代造园思想,吸纳国际上领先的东西。
3.1.1把自然生趣注入城市环境。 “有自然之理,才有自然之趣。”在因工业化和城市化而导致自然环境严重破坏的今天,全世界的环境和城市规划,都在大力发扬源于中国的“居城市须有山林之乐”以及“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环境规划思想。我国更应该如此。首先,城市应该拥有与城市规模相匹配的绿地,不应该尽是没有自然生命乐趣的石屎(钢筋混凝土铸成的)森林。树木花草可以净化城市的空气和水体,是城市环境健康的卫士。一个特大型的城市,至少应留出60%的绿地,少于60%的绿地产生不了生态效益。比如,城市的楼房顶层枯燥刻板、冬冷夏热,假如有关方面从规划设计时就考虑在楼顶上适当铺加土层,栽上草,种上花,搞成楼顶花园,就可以让林立的高楼也焕发出自然生趣。其次,在布局城市花园时,不应把一个品种、一个品种的植物一畦一畦地排列栽植,而应按植物自然群落的规律栽植,才显得自然有趣。再者,现在许多城市都在移植大树,但是,如果把同样大小的树木成行成排地等距离栽植,千篇一律,也是很不自然的。特别是城市要优选树种。我认为过去有些城市种的柳树和梧桐树,多为雌性,一到春天或初夏柳絮漫天,桐花满地,污染环境。所以,园林部门应多种雄性树苗或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另外,城市里也不一定总是种松柏、白杨、梧桐等等,也可以种一些粗放的经济林木,如竹子、核桃树等,这样便能增添自然生趣和生活气息。从更深层的考虑,要让城市园林绿化充满自然生趣,仅靠上述一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园林规划设计师应该以画家的眼光、音乐家的听觉去创造城市的自然之美,应该以诗人的爱心、哲学家的智慧、儿童的天真去拥抱城市园林。endprint
3.1.2吸纳国际上领先的东西。景观设计学在国外已有百年发展历史,可在我国这一理念还刚刚引入。在设计思想和人才上存在明显的差距:城市建设品位不高,先进的设计思想得不到体现;景观设计学的人才极度匮乏,相关的教育体系不完善。我们不要自我封闭,更不要崇洋媚外。
3.2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和历史。
(1)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当今世界依然是:文化落后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先进的文化就造就不出先进的民族,也不会有好的城市文化景观。
(2)作为中国人,要更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风俗民情,更好地创造出中国人喜好的生活环境和空间。真正的现代景观设计是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统一。景观作品,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一定要融合当地文化和历史以及运用园林文学,比如:鉴借诗文,来创造园林意境;引用传说,来加深文化内涵;题名题联,来赋于诗情画意。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本色,达到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
3.3增加效果图的真实性。目前,要投资者、决策者来改变自己的做法(根据效果图来判断景观作品的优劣)较难。我觉得切实可行的是提高效果图的真实性,即画图贴近真实。同
时,也可用不同时间段的景观效果图来更详尽地表示景观设计的效果,如景观刚建成时、三年后、五年后或不同季节的效果图。这主要表现植物的变化情况,因为植物才是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另外,现在有一种说法,效果图要用手工来表现。我并不这样认为,但是,若能用手工来画固然是好,这要求太高,可以作为追求的目标。
3.4融设计、施工于一体。首先,园林公司内部要调整、完善结构,同时培养规划、设计、施工这三方面的人才。其次,加强设计者与施工者的交流,尤其是设计者应放下架子(现在似乎有一种设计者看不起施工者的倾向),主动与施工者勾通,增强责任感,不要把一个项目的中标当作自己任务的结束。我想一个值得尊敬的设计师应参与施工,并且对建成的景观进行分析、思考其中存在的不足,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这才有利于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3.5改变投资者的观念。景观设计要追求美观,更要追求生态性,在建筑用料的选择上应考虑再生性、本土化、易得性等
特点。其生产和使用过程对环境影响要最小,不要以贵为美、以贵为好。我国的国情决定我们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需要上档次和创作精品的景观毕竟不多,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
3.6提高整个社会的景观设计意识、创新意识。整个社会需要树立创新观念,包括投资者、决策者、设计者和欣赏者,不要在比比皆是的雷同的景观前毫无反应。设计者更要把创新当作景观设计的追求,要不断的积累景观设计这方面的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还要敢于面对创新中的失败。
3.7调整设计程序。一个成功的作品,首先要控制景观设计的介入时间,在规划阶段就应该选择景观公司进行介入。同时还要找一个好的公司,这个公司要有足够好的人来掌控你的项目。这样的话,早期的介入可以进行概念上的沟通。再者,建筑设计单位一定要把自己景观方面的人才培养起来,要很专业,很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三者是一个统一整体。
4. 结束语
行业的发展需要从业者不断地思考、自省,需要接受社会各方面的评判以及听到不同的声音。我非常担心社会对景观作品总是一片叫好,致使景观设计一步步走向误区的泥潭难以自拔。我希望整个社会能对景观设计这个行业有更多的关注,因为景观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与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体现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景观事业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10-02-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