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更需与时俱进
2014-12-13温建锋王富丽
温建锋+王富丽
成都是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是四川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近年来,成都市教育系统坚持“育人为本、开放创新、追求卓越、服务发展”的工作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多元化、特色化发展,率先在教育强市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刘处长,您好。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科教名城,成都是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的全过程?
刘科:教育肩负着向青少年播撒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重任。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和大中小学生的年龄和特点,通过不同的途径,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
第一,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我们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大力培养学高身正的教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开展骨干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培养,注重校长专项培训与研修。通过大力弘扬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和先进事迹,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浓厚氛围。
第二,发挥课程的主阵地作用。课程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我们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优化调整各学段德育课程的主要内容,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的教育重点,形成循序渐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的内容体系。统筹品德、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按照“总体融入、结合教材、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有教材的有机融合。
第三,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我们绘制成都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版图,逐步完善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现代公民教育等多个大主题,实现“学科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精准对接。充分利用博物馆、美术馆做好全市中小学生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爱国主义、传统优秀文化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
:前不久,成都市出台了《加强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全面推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到2020年,培养一批国内知名的德育专家。请问,成都市教育系统将通过哪些措施实现这一目标。
刘科: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做事的人。教师与时俱进的能力不强,凭经验办事,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新时期的特点要求教师尽快转变。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实施者,是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落实者,是家校沟通的纽带,是学生成长路的指路人,因此,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非常必要,迫在眉睫。这次,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了中小学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六大专业能力素养”:一是班级建设能力,强调班级的精细常规管理,抓实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二是指导个体发展的能力,强调全面了解、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三是课程育人领导力,强调学科间的配合协调、德育课程资源挖掘、活动实践育人;四是家校共育协同能力,调动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创新家访形式,增进家校沟通、家校合作;五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强调心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并跟进解决;六是网络媒介育人能力,强调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网络责任意识,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紧紧围绕“六大专业能力素养”,不断建立和完善班主任准入与研培机制,推进十大项目任务:一是建立《中小学班主任任职资格标准》,全面推进班主任准入制;二是探索中小学班主任职级管理制度和班主任导师制,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引领、辐射与示范作用;三是建立和完善市、县、校三级班主任教研制度;四是建立科研课题管理制度,提高科研效率和水平;五是完善教科研工作网络体系;六是建立《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标准》,将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整体规划;七是推进市县校三级培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校级常规培训、县级专题培训和市级骨干培训有机衔接的班主任培训体系;八是建设50所班主任发展基地校,为各级各类班主任培训提供研修基地与平台;九是建立和完善班主任月津贴制度,绩效工资分配要向班主任倾斜,并动态调整;十是评选“班主任带头人和特级班主任”,建立50个市、县级 “班主任(德育)名师工作室”。
下一步,我们将制定班主任工作的标准,为班主任量身打造课程和教材。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和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全国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之一,成都心育工作有哪些经验可以一同分享?
刘科:近年来,我们坚持“分层推进、典型引路”的区域推进策略,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心理咨询室建设、心理课程建设和灾后心理重建为重点,完善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有力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和心理素质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区域发展态势。市教育局成立了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通过详细的评估办法审核市、县两级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建立起了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目前,成都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已实现全覆盖,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室成为了学生倾吐心声、寻求帮助、放松心灵的温馨港湾。
另外,成都市教育局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市初步建立了心理辅导员资格认证制度,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目前,全市获得C级心理辅导员资格证书的教师人数占到全体班主任人数的98%,全市中小学全部配备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我市制定了《成都市自然灾害后师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形成了灾后心理教师培训的“心理教练培养模式”和“心理危机干预种子教师培养模式”,保障了灾后心理重建有序、科学、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在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未来五年,成都市教育局将重点实施三级心理维护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心理素养提升、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心理课程体系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主要包括学校心理辅导室(中心)建设、中小学生十项心理素质技能培育计划、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信息化平台建设等21个推进项目,其中多项新举措达到“全国领先,西部一流”水平。
:2012年,成都市从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制度的角度出发,对家长委员会赋予了五项权利,更加有利于学校管理和家委会作用的发挥。请您同我们介绍一下具体做法有哪些,以及下一步在家校工作上有哪些新的举措?
刘科:我们对家长委员会赋予了五项权利:重大事项知情权、参与决策权、评价权、质询权、监督权。一是促进各学校加强家长委会的制度建设,完善家长委员会日常工作制度、会议制度、议事规则、调研与沟通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志愿服务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促进家长委员会规范有效运作;二是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了配证上岗,学校或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向委员、主任委员颁发家长委员会委员证,委员可随时到校调研、督查工作,现在全市学校大门随时向家长们敞开;三是建立了例会机制,学校家长委员会每学年召开例会两次以上,年级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例会两次以上,班级家长委员会全体委员会根据需要适时召开,家长不单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者”,更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参与者”;四是各类评价考评逐渐完善,我们定期举办家长委员会工作现场会或经验交流会,评选“家长委员会建设示范学校”,对家长委员会工作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以推动家长委员会依法、规范、有序、有效地开展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家委会的规范建设,明确其地位,完善结构设置,加强机制建设。如,建立健全驻校办公制度,我们要求各学校根据实际条件设立家长委员会办公室,由家长委员会代表轮流驻校办公,每天完成“六个一”工作(听一节课、谈一次话、巡一遍食堂、转一圈校园、查一项安全、提一个建议),协助学校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探索“家长义工”工作模式,邀请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如开设兴趣讲座、组建校园护卫队、协助开展教育活动等。做好“动态家庭教育记录”,对各个班级学生家庭成员状况变化、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培训状态、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等情况,做到分类记录、及时更新,保证及时了解学生家庭变化,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家校沟通,做好心理疏导。
:品格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面。请问,成都全市以“中小学生品格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为引领的品格教育是如何推进的?
刘科:品格教育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梳理中小学生基本的品格类别、并以阶梯课程的方式逐步提升培养。通过营造学校品格教育氛围和环境,凸显品格教育要素,如品格墙、榜样力量、升旗讲话等。形成序列化、主题式的品格训练方式,不断固化内容及方式,形成学校品格教育常态。形成品格教育学校、家庭、社会指南。形成成都市中小学品格教育特色教材,并推广使用。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实践。
今年我们出台了《中小学生品格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实施方案,由成都市教科院与《精神文明报·品格周刊》联合成立品格教育项目研究组,研究并推进品格教育项目包括建设品格教育实验基地校,推进项目实践与研究。研究、开发品格教育的课程和教材,同时,组建品格教育教师协作团队和家长志愿者之家,共同参与到课题的研究、推广中来。现在全市已经有近400所学校加入了课题研究,虽然开展时间不长,但在学校有了很好的反响。
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品格教育是我们德育的一次创新的尝试,更重要的是聚集了众多社会资源参与其中,由科研院所、学校、家庭、企业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将其推广。
在成都全市开展品格教育,主要是鼓励基层教育机构的研究和创新,不管是内容、方式还是评价管理。而我们作为教育主管单位,主要是提出规划,做出指导性的方案。德育工作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法律法制观念、文明习惯、道德等方面,而基层教育中德育工作的重点首先应该落到道德教育方面。品格教育对传统的德育进行梳理,并以这个时代的青少年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培养,我是很支持的,也很希望能看到有好的成效,为孩子的幸福人生打下基础。
责任编辑/高艺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