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一座通向高考的桥梁

2014-12-13王丹

关键词:高三试题思维能力

王丹

【摘要】高考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因此在地理高考复习时要注重学生自身创造能力的培养,要关注热点,注重地理技能培养和积累,提高高三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考  地理思维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60-01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尤其是高三地理教学,不仅要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网络、总结答题技巧,还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高三的时间尤为宝贵,只有高效的课堂,才能有好的地理成绩。如何提高高三的课堂效率?

一、明确目标——高考的指向标

一堂高效率的课首先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为本堂课制定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在黑板上或者学案上明示,让学生有目的的学,有方向的听。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要注意学习目标是给学生看的,是学生通过学习最终实现的目标,学生才是主体,因此制定的目标要简单明了,让学生能够看懂。

二、课前预习——提高听课效率

因为是复习课,很多老师到了高三之后就忽视了让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学生虽然学会了知识,但还不能形成知识网络,有些知识甚至被遗忘。课前的预习能帮助学生回忆知识,寻找知识中的遗漏点。教师可以在课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要复习的知识,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提示,提前做好知识的梳理,课上有针对性的复习。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听课效率。

三、注重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注重能力与素质的考查,但是基础是必须掌握的,因为高质量的试题是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而教材是基础和主干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利用好教材,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跳出教材帮助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灵活地分析地理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高三复习时不能过分地依赖教辅资料而忽略教材。高考试题年年在变,但是基础知识不变,只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四、训练思维——立足高考服务生活

学习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地理知识是新课标的根本目的,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近几年高考地理的命题增加思维含量,力求能够展现考生的思维过程。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地理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应用更为灵活、联系更为广泛。思维能力的发展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经过分析、比较、想像、综合最终认识地理现象和人文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地理规律、原理的形成过程,解决地理问题。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通过做题来训练,更重要的是,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及对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引导。例如:在对大气的运动进行复习时,引导学生联系大气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明确大气对不同纬度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不同使地表受热不均,在高低纬间形成热力环流、气压带、风带。再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最终产生地球上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最后再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冷热、干湿性质引导学生总结出地气候的特征。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不但能很轻松的学会地理知识,更能掌握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学生才能学会终身有用的地理,体现学科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还要注重学科间的交叉点,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地理学中人口迁移的问题;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分析循环经济、资源开发等问题。

五、解读图表——最直观的语言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不能分割的信息载体,高考图表中承载大量的地理信息,能否从图中提取出地理信息是做题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各类图表信息呈现的特点。并要注意将文字与图表材料有机地结合,以获得完整的、综合性的地理信息。

六、关注热点——知识走进生活

高考命题要求“遵循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注重对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考查。试题多选取课本以外的素材,力图揭示地理知识与当今社会、人文观念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在授课时要求学生联系所学的课本知识,利用课外时间收集信息,如收听新闻联播等,联系现实生活或与政治、历史有机渗透理论联系实际,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教师利用刚上课的几分钟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这样针对现实问题整合知识、将社会焦点、热点问题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能够让书本知识变鲜活起来。让学生将这些“必要掌握”的知识变成“有用”的知识伴随终身。

七、精选试题、规范答题

要想有高效的高三课堂还要注意精选试题、注意试题难度,坚决舍弃偏题怪题,选题时还要注意选取新材料、新情景、新设问的问题,关注热点生活。还要加强学生的学科语言训练,一些学生在文字表达上出现条理不清、语句不通、缺乏逻辑等问题,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绩。因此,在平时备考课堂上要不断加强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如在试卷讲评时,引导学生得出答题思路之后,请给学生一点时间写出正确答案,然后教师将答案和采分标准投影到黑板上,这样日积月累便会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用地理学科语言的能力,答案也会有条理性、层次性。

总之,高考复习的最终目的是把知识整体化、系统化、提升综合运用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地理高考复习时要注重学生自身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要关注热点,要注重地理技能培养和积累。在制定复习策略时教师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这样高三的课堂才会高效率,学生才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胡海燕.选准支撑点课堂出效率 《吉林教育》2009年第28期

[2]王其良.如何提高高三地理的学习效率 《中学课程辅导》2013年第21期

猜你喜欢

高三试题思维能力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培养思维能力
高三·共鸣篇
培养思维能力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