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2014-12-13王春凯

关键词:预习习惯小学语文

王春凯

【摘要】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习惯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知识已有一定积淀,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习惯,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预习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57-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也能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习惯就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踏踏实实预习了才知道学习的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达到一定的效果。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汉字,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理解能力,也学会使用了工具书。预习已经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了。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兴趣

教师们历来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环节,而对预习这个环节重视不够,平时布置预习任务流于形式,过于笼统,或只限于一些简单的抄写作业,或只在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的掌握,格式化的预习要求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教师要在预习的方式和预习内容上动些脑筋,让学生多点自主选择预习的权利,培养和保护学生预习的兴趣。

二、教给正确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阅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难理解的字词。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等。

2.搜集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有些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很远,学生很难与作者达成感情上的共鸣。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这就需要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对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有个了解。这样可以比较好的帮助同学理解课文的有关内容。同时作为高年级的同学,应当有能力了解一些课文的历史背景,如:《负荆请罪》《将相和》等经典故事,只有搜集并查阅相关资料,才会对课文所涉及到的历史有一个了解,才会在课堂上更易理解老师的讲授。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知识已有一定积淀,学生在前面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细读课文,让学生在预习后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可重点抓住文章开头、结尾、重点段落、重点语句,从中有所发现。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哪几段?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的段意。段意的概括根据文章的写法有这样几种:(1)摘抄法。相关段落如果在写法上采用的是“段首概括”法、“总—分—总”、“总—分”、“分—总”的方式,就可以采用这种概括方式。(2)取主舍次法。一段中有几层意思,对最重要的一层作为概括段落大意的重点。(3)综合法。就是围绕文章的中心进行概括。

4.细读课文,解疑质疑。

课堂上许多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不愿花费时间去自查自找自问,养成一种懒散的学习习惯。针对这种心态,老师在给学生讲清道理之外,还应要求他们把疑难问题在书上标识出来,看谁提的问题最多。孩子们为了发现问题,会纷纷开动脑筋挖空心思找出疑点:有关于字词的,有关于内容的,也有关于布局谋篇的,还有关于文章作者的和时代背景的。对此,老师应该对他们认真的态度充分肯定,对提问题较有质量的提出表扬,以此激励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这些问题。

三、注意预习作业设计的科学与合理性

预习要求不能太高,过高的预习要求让学生望而生畏,兴趣索然,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预习要求最好是有所区别,比如说,有四项预习要求,那学习成绩好一点儿的学生可要求全做,而困难生则量力而行,做最基础的前两项,多做给予表扬,这样降低难度,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到预习中来,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要求也不能过多,不要过多过细的预习要求不断会浪费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增加沉重的学习负担。在预习中我们要多鼓励,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发现大大表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如:《碧螺春》的预习作业可以这样设计:(1)把课文读熟读正确,标好小节。(2)画出生字词,自学生字词,掌握音形,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3)思考课后习题: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文中还有哪些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4)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心动,简要点评。

四、注重预习效果的检查与评比

小学生的自觉性、自控能力还很差,如果教师的检查跟不上,学生又会流于形式,随便应付。因此,课外完成的预习作业,教师进行有效地检查、评价则必不可少。课前预习可分为书面预习和口头预习两种类型。书面预习作业,教师一定要收上来查看,但不需做细致批改,可盖朵小红花或写个“好”字。口头预习作业,检查的形式可以是教师提问检查、同桌互检、小组交流汇报等。二是课堂教学中检查、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认真地考评,交流预习成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

总之,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持之以恒,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方法的指导,坚持不懈的训练,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预习习惯小学语文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