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五位一体”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研究
2014-12-13杨光明聂铭
杨光明 聂铭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激化,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实时的进行调整和改善,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文章提出从培养五位一体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方式,去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校教育 旅游管理专业 应用型人才 五位一体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西部地区高校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2013Y25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32-01
所谓“五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去促进学生知识理论,职业素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达到理想的状态,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实现人才的人生价值。
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概况
1.1将“五位一体”培养模式运用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必要性
首先,“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从目标导向理论出发,在很多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已经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并且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将其引用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也是很有必要的;其次,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中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不佳,毕业之后其旅游素养不高,职业能力不强,难以找到本专业的工作岗位就职。在这样的背景下,值得思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应该以“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改革;最后,“五位一体”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可以在深化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校人才职业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1.2现阶段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缺陷
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发展的背后,存在大量的专业教育缺陷和不足,其主要表现在:其一,高校旅游教育管理专业扩张速度过快,专业设置重复倾向严重,专业口径下载,往往都是在教学硬件和软件体系不健全的背景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其二,高校旅游教育管理专业定位不明,使得专业设置,教学规划,课程结构与实际需求脱轨。其三,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师资不足,无论是教学经验,实践操作都极度缺乏,难以给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切实的指导。其四,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职业化,社会化意识淡薄,难以依据市场的需求,进行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改革,使得学生综合素质难以得以提升。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五位一体”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
2.1夯实基础,提升学生的知识素质
针对于目前很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忽视学生知识素质培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稳固这一基础性素质。具体来讲:其一,建立健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体系,以图书馆资源优化整理,网络教学资源归纳总结,行业专业期刊深入学习等方式去实现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其二,教师注意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处理好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专业扩展知识,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三,积极建立完善的学生知识掌握反馈机制,以考试,考核,答辩,辩论赛等形式来开展活动,以旅游管理的知识为考核因素,全面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且以此制定完善的旅游管理知识素质培养方案。
2.2强化管理,促进职业素养提高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主要涉及到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这是促进其专业教育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此,学校应该做好以下工作:其一,积极将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运用到旅游管理教学课程体系中去,使得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感受旅游管理职业岗位的责任,由此慢慢的形成比较正向的职业素养观念;其二,积极将职业素养理论和实践能力,纳入到学生的综合测评中去,并且做好学生职业素养信息反馈工作,引导学生进行纠正和调整;其三,积极针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开展职业素养文化周,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实现学生旅游管理职业素养的提高。
2.3主张独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要想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获得优势,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这是获得后期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讲:其一,强化对于自主学习的投入,兴建自主学习室,完善自主学习网络系统,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创设一个比较理想的环境;其二,积极开展问题式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接受教师安排的任务之后,积极去探析答案,解决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其三,坚持以人为本,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2.4调整观念,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旅游管理职业,是外向型的工作,需要开展大量的沟通工作,这是做好旅游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调整课堂开展模式,争取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情境模拟,辩论赛事,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使得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当众发言,塑造良好的沟通习惯;其二,关注于学生的心理动态,对于有自闭等沟通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使得其走出心理阴影,慢慢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得其成为人格健全,自信宽容的人才;其三,积极开展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其参与到旅游行业中去,尤其是要抓住就业时期的时机,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2.5扩展视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管理的范围也不断扩展,创新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旅游管理人才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其一,将创新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工作开展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去,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其二,积极开展校园的旅游管理创新大赛,从旅游产品销售,旅游信息化,旅游盈利模式等方面去进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三,积极开展高校与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的创意能够反馈到旅游行业中去,由此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结束语
以“五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为引导,积极促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我相信,随着五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我国旅游管理人才素质将得以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焦爱丽.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模式化研究——基于旅游产业与旅游高等教育的互动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8:7—8.
[2]马勇,巍卫,邓念梅.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估[J].旅游学刊·人力与资源管理特刊,63.
[3]于萍.我国高校会展旅游教育的现存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