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软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实测研究
2014-12-13孙平勇李洪彪
孙平勇,李洪彪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 梨园矿,河南 汝州 467500)
宁庄井是中平能化集团梨园矿下属的生产矿井,于2010年9月正式投产,主要生产系统按年产80万吨装备。该井达到标准化矿井的标准,并于2012年通过省五优矿井的验收。现宁庄井所采煤层为山西组二1 煤层,井田范围内地质条件复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质松软,极易破碎。煤层顶板为节理裂隙发育程度较高的灰黑色炭质泥岩、灰黑色泥岩和深灰色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煤层强度较低,所采煤层整体属于“三软”煤层。在工作面回采期间,采场端头冒漏严重、煤壁极易片帮,给工作面的回采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以该井21090 工作面为例,研究三软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以期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指导。
1 工作面概况
21090工作面位于宁庄井东一下山采区首采工作面,工作面东部为村庄保护煤柱、北部为实体煤,南邻21070工作面、西部为该采区3条下山。该工作面范围内煤层厚2.5~5.7m,均厚为3.5m;煤层倾角为17°~26°,平均为23°;设计可采走向长960m,采长122m,伪斜长8~11m。该工作面伪顶为黑色粉末状炭质泥岩;直接顶为含少量云母和砂质的浅灰色~灰黑色泥岩;基本顶为夹有薄层泥岩的黑色砂质泥岩;直接底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基本底为含黑色矿物及白云母碎片的灰色细砂岩。工作面采用“一进一回”通风方式,采场装备ZY-4000/17/37 型液压支架81台,该型支架额定工作阻力为4000kN,初撑力为3090 kN。
2 矿压观测及结果分析
2.1 观测方案设计
采场液压支架载荷变化能够直接反应顶板来压步距、来压强度、动载系数等矿压显现特征和支架适应性〔1-3〕。因此,可通过观测支架载荷来掌握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现将21090工作面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并分别布置1个测站,每个测站布置2条或3条测线,每条测线对应1台液压支架,在该液压支架上安装1台KBJ-60III压力记录仪,记录仪采集的数据可通过数据采集器进行采集,工作面采场矿压观测站/线布置见图1。由图1可知,矿压观测线分别对应10#、20#、45#、60#、75#、100#和110#架。观测时长以初次来压后,五次周期来压为准。为了更好地掌握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在正常回采过程中,进行煤壁片帮和活柱下缩量观测。
图1 21090采场矿压测站/测线布置
2.2 来压规律分析
2.2.1 顶板来压分析
(1)初次来压特征:工作面正式回采后,支架载荷随工作面推进逐渐增大,直接顶随采随冒,在机头和机尾部分始终存在2~3m 悬顶;当工作面推至16.5m 时,基本顶开始垮落,推至19.8 m 时,基本顶全部垮落,可知初次来压步距为16m。在垮落前支架平均工作阻力为2665kN,垮落时平均工作阻力为3842kN,动载系数为1.44。初次来压具体特征为:顶板垮落时有明显的顶板折断和冒落声响,支架载荷明显增大;煤壁片帮加剧,部分区域有大范围连续性片帮现象;支架端头处出现不同程度的冒漏,工作面中部更为明显。
(2)周期来压特征:将工作面支架所安装的KBJ-60III压力记录仪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工作面推进距离、煤壁片帮情况和顶板冒漏、破碎情况可得21090工作面周期来压特征(见表1)。由表1可知,周期来压步距为10.8~13.4m,平均为12.12m;来压强度为38.9~40.4 MPa,平均为39.28 MPa;动载系数分布在1.66~1.71,平均为1.674;反映出了顶板来压较均匀、缓和,且强度较低,该型号液压支架能够满足顶板支护要求。
表1 21090工作面周期来压特征分析
2.2.2 支架载荷分析
在现场观测期间,来压前液压支架载荷呈现出前柱大于后柱,工作面中部稍大于两端的现象,来压时这种现象不明显,将KBJ-60III压力记录仪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见表2)。由表2可知:观测期间,整个工作面最大工作阻力为4357kN,为额定工作阻力(4000kN)的108.9%;平均工作阻力为2396kN,为额定工作阻力的59.9%;平均初撑力为1528kN,为额定初撑力(3090kN)的49.4%;超出额定工作阻力现象较少,仅占统计次数的0.01%。由观可知,该工作面液压支架适应性较好,能够满足支护要求,最大支护阻力仅超过额定工作阻力357kN,可通过卸压避免支架受损。此外,工作面支架初撑力较低是采场支护的显著问题,对于破碎顶板而言不利于对顶板形成积极主动支护,易发生顶板离层、冒漏。
表2 21090工作面采场液压支架受力情况
2.2.3 宏观观测
开采实践和理论研究认为,三软煤层工作面煤壁极易出现片帮,且片帮程度随采高增加有加剧趋势〔4-5〕。21090综采工作面平均采高为3.5m,煤体强度较低,在回采过程中经常出现端头冒顶和大面积片帮现象,降低了开机率和回采率,给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带来一系列严重隐患。通过近两个月的现场观测得出:在开采初期,煤壁片帮现象较少,且片帮程度较轻,呈现出断续性小范围片帮;随着工作面的进一步推进,煤壁片帮程度加剧,尤其是机头、机尾等支护弱区更容易出现片帮和端头顶板冒漏;在来压期间,煤壁片帮明显加剧,且往往伴随着端头顶板掉渣现象。据统计,在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煤壁片帮率分别为65.2%和55.4%,片帮深度分别可达1.2m 和1.0m,片帮长度严重地带可延续25~30m。
运用标点法对工作面采场支架活柱下缩量进行记录,经分析后可知,整个工作面来压前活柱下缩量较小且变化较缓和,来压时活柱下缩量明显加大,且活柱下缩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与液压支架载荷变化相符,能够正确地反应采场来压特征和规律,距统计分析可得:所测支架活柱下缩量分布在1~13mm 范围内,平均为4.5mm,其中下缩量小于5mm 的支架占所测支架总数的72.3%,说明该型号支架适应性较好,能够对采场形成有效支护。
3 观测结果
1)由21090工作面矿压观测结果可得,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16m,平均周期来压步距为12.12m。
2)在回采期间,工作面平均工作阻力较小,仅为2396 kN,为额定工作阻力的59.9%;支架初撑力普遍较低,平均初撑力为1528kN,为额定初撑力的49.4%,不利于对顶板形成有效支护;动载系数较小,平均为1.674;活柱下缩量较小,绝大部分小于5mm,平均为4.5mm;支架整体适应性良好,能够满足采场支护要求。
3)在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工作面煤壁片帮有加剧现象,出现大范围连续性片帮现象;支护阻力超出额定工作阻力较小,仅占统计数的0.01%。
4 措施
1)应加强乳化液供液系统检修力度,保证供液畅通和液压正常,在回采过程中,适当提高支架初撑力。
2)充分利用掌握的矿压显现特征和规律,在来压前对煤壁和顶板进行超前加固,对煤壁片帮和顶板破碎严重地带实施铺网和化学注浆加固,提高煤壁和顶板整体性和稳定性,防止片帮、冒顶事故的发生。
3)在实施拉架时坚持“少降、快升”的擦顶拉架方式,及时打开闭帮板;在煤壁片帮和顶板不稳定区域可施行超前拉架,确保安全回采。
4)适当提高回采速度,减少煤壁暴露时间,缩短超前支承压力作用时间。
通过这些措施,可一定程度地对煤壁片帮和顶板冒漏进行控制,有利于工作面回采作业安全进行。
〔1〕于长里,李洪彪,蔡秀凡.半岛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J〕.中州煤炭,2012,(4):3-4.
〔2〕任天存,魏明利,陈兴隆.宁庄井三软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J〕.中州煤炭,2011,(5):5-7.
〔3〕王广帅,蔡秀凡,李洪彪.超长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适应性分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3,(1):116-118.
〔4〕刘 超,曹品伟.三软煤层综放工作面片帮漏顶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州煤炭,2010,(8):52-54.
〔5〕宫培发,孔德山.三软煤层综采工作面煤壁加固技 术〔J〕.煤炭技术,2003,(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