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与血小板、血糖、心肌酶在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诊断中的相关性分析
2014-12-13叶迎宾黄秀香
叶迎宾,黄秀香
(河北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河北邯郸 056002)
血常规、血糖、心肌酶的检测是临床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的许多病理改变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可协助临床判断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能够指导临床有效用药,是观察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1],极具诊断参考价值。本研究通过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血常规、血糖和心肌酶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手足口病的诊断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随机抽取2011年5—6月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患儿中44例(危重组)。均符合卫生部发布《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2]。最小的为7个月,最大的为4岁,年龄平均1.58岁,男24例,女20例,性别之比为1.2∶1,既往体健。正常体检儿童50(对照组),最小的为3岁,最大的为4岁,平均3.72岁。
1.2 仪器及试剂 Roche 400 Pl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项目为GLU和心肌酶。迈瑞BC-3000血常规分析仪,测试项目为WBC、PLT,均符合室内质控。
1.3 样本的采集 血常规:抽取手足口病患儿静脉血2 mL,EDTA - K2抗凝,30min内完成。心肌酶、血糖抽取2mL静脉血于装有促凝剂的试管中,1 h内完成,以上项目质控在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数据用±s表示,两组间采用t检验,分级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危重组与对照组WBC、PLT、GLU、AST、CK、CKMB、LDH检测结果 危重组中 WBC、PLT、GLU、AST、CK、CKMB、LDH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表1 危重组与对照组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糖、心肌酶的检测结果
2.2 危重手足口病患儿 WBC与 PLT、GLU、AST、CK、CKMB、LDH相关性 44例危重组患儿的 WBC与PLT、GLU、AST、CK 呈直线正相关(r=0.399 0、0.415 3、8.169 3、9.327 6,P <0.01)。与 CKMB、LDH 无明确相关(P >0.05)。见表2。
表2 危重组患儿的WBC与PLT、GLU、AST、CK、CKMB、LDH相关性
3 讨论
近年来HFMD发病率增高,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病死率也有增高趋势,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对症和支持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措施[3]。
WBC随病情的恶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其原因有二:其一,患儿感染EV71后,刺激骨髓释放白细胞,患儿血液中白细胞明显增高。其二,病毒和细菌共同致病导致WBC急剧上升。由于患儿感染EV71后,导致其免疫抵抗力低下,条件致病菌寄生部位改变或寄居菌群平衡失调[4],成为致病菌。在临床上表现为急性炎症,是WBC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肠道病毒从上呼吸道、咽喉、和肠道侵入,在局部黏膜或淋巴组织中繁殖,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经血液循环侵入深一层的淋巴结、肝胆脾、骨髓等组织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5]。易感者感染EV71后,出现血管变态反应和组织炎症病变。当病毒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小血管内皮时,容易出现细胞融合、血栓形成。表1中显示,血小板的数量呈现升高的态势。其升高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可能是少儿骨髓增生旺盛,释放到外周血的PLT较成人高。其二,与感染此病毒,急性症状有关。此类疾病血小板数虽然增多,仍可引起出血现象,是由于活动性凝血活酶生成迟缓或伴有血小板功能异常所致[6]。GLU血糖升高的机制是EV71直接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β细胞功能受损。后者可降低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使血糖有升高趋势[7]。
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酶指标显著增高,这主要由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柯萨奇等病毒通过心肌细胞的相关受体侵入心肌细胞,在细胞内进行复制,并直接损害心肌细胞,从而导致变性、坏死和溶解,释放出心肌酶[8]。临床上发现心肌受损与年龄大小密切相关,年龄越小,心肌越容易受损害[9]。从本文中可以看出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患儿的AST、CK、CKMB、LDH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提示早期检测心肌酶可及早发现患儿是否并发心肌炎等,以便指导临床及时治疗。
表2中显示,本文中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的WBC与PLT、GLU、AST、CK 呈直线正相关(r=0.3990、0.4153、8.1693、9.3276,P <0.01)。与 CKMB、LDH 无明确相关(>0.05)。提示WBC、PLT、GLU、AST、CK检测值越高,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患儿的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室检验及早预防手足口病患儿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危重患儿的救治成功率。
[1] 余善丁.临床基础检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
[2]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3] 李国辉.儿童手足口病检验及治疗进展[J].海南医学,2012,23(23):129-131.
[4] 张卓然,倪语星.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
[5] 周正任.医学微生物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6.
[6] 吴佳学,季海生.沂蒙山区健康人群血细胞及其相关指标分析[J].检验医学,2007,22(3):263 -267.
[7] 赵增荣.临床医学概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318.
[8] 鲁奇志,张朝勇,易冬玲.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J].广西医学,2013,35(1):67 -68.
[9] 魏 健.血清心肌酶谱改变患儿临床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9):812 -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