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医学生医德的重要作用*

2014-12-13王自春路博文母春兰岳瑾熙邹陈程廖玲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6期
关键词:医务医德政治课

王自春 路博文 母春兰 岳瑾熙 邹陈程 廖玲

(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四川南充 637000)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医学生医德的重要作用*

王自春 路博文 母春兰 岳瑾熙 邹陈程 廖玲

(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四川南充 637000)

医德是医务工作者必备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创建和谐医患关系中起重要促进作用。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矛盾突出。因此培养医务人员的良好医德意义重大。课题组通过自制问卷,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医学生医德作用问题对我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再对问卷分类统计、分析。了解到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没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许多医学生没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医德培养的紧密联系,持以忽视思想政治课的态度。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参考性建议,希望引起医学生对该问题的重视,提高医学生的医德修养。

医德修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 医学生 医务工作者

医德是一个合格医务工作者的高尚修养,是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必备品质。但当今社会医德不足的现象日益突出,医患关系紧张,引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医学生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后备力量,其世界观、道德观的培养直接影响医务工作者的医德建设。目前医学生养成良好医德品质的雏形,就是在校接受的具有基础性、向导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多数学生未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及与医德修养的密切关系。对思想政治课采取忽视的态度。由此对本校学生展开调查,意在了解我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对医德塑造的认知情况,进而提出建设性建议,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牢固医德基础。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是针对我校2013、2012、2011级各专业在校大学生。自行设计《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医学生医德修养的重要作用研究》调查问卷。以调查表作为工具进行调查。问卷包括20个封闭式问题,12个单项选择题,7个多项选择题,1个开放性问答。随机抽取各年级200名学生独立填写问卷。并回收有效问卷578份。有效回收率达96.33%,符合统计学标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并用SPSS 19.0软件整理分析,进行统计描述。

2 调查内容与数据分析

2.1 我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种类及内容

我校绝大多数的同学已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等多门思想政治课,且开设这些思政课的情况良好。针对开设课程原因,73.30%的同学认为因国家为提高医学生品质,仅38.45%的同学认为是通过思想政治课学习培养医学生医德修养,而62.43%的同学认为是当代医学生具有对更高思想政治理论的需要。

由调查数据可知:大多数同学认为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目的在于国家为提高医学生道德品质及思想,为培养合格医务工作者奠定基础。我校主要开设一系列相关思想政治课。课程涉及的范围广泛,但主要目的在于树立医学生的正确思想道德品质,培育医学生医德。但有相当部分同学没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医学生医德的重要作用。

2.2 我校学生思想政治课现状分析

我校75.84%的同学对开设的思想政治课保持中立的态度,仅有10.64%的同学不喜欢。但是41.33%的同学偶尔逃思政课,甚至8.17%的同学经常逃思政课。其中57.37%的同学是因为不感兴趣;40.80%的同学是因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把时间用在学习专业课上,甚至12.02%的同学对自己约束力太差而经常逃课。

由调查数据可知:我校学生虽说不排斥思想政治课,但由于学生自身的各种原因而存在严重的逃课现象,对思想政治课重视度不高,这阻碍了对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对医学生进行医德的培养。

2.3 我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医德的认知情况

从表一可知:我校学生虽对在校思想政治课培养医德持较乐观态度,但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培养医德的认识不深刻,以至医学生就思想政治课理论未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并对思想政治课持有错误观念。妨碍了医学生进行医德基础的培养。

2.4 我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培育医德的影响因素的看法

从表二分析可知:影响思想政治课培育医德的因素复杂多样,其中医学生对课程的态度和教学的方法是主要影响因素,但课程性质、教师个人品质也对思想政治课培养医学生医德有影响。只有改善思政课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端正医学生对思政课的态度,才能加强思政课对医学生医德培养的基础向导作用。

2.5 我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医德的建议

我校绝大多数的学生期望采取开展课外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仅少数的同学期望采取课堂讲授教学及逻辑推演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期以提高思政课效率,而绝大多数的同学认为通过自我素质、修养,读书、看报及新闻,树立模范人物、榜样人物的方式;仅极少数的同学认为通过课堂学习思政课的方式,期以端正医学生思想政治课培养医德的态度。

由调查数据可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刻板的传统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同学们倾向于身体力行的实践性学习,只有将抽象化的理论具体化,才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且在校开设的思政课的教学对医学生医德培养没被良好的利用起来,阻碍了医学生医德基础的塑造,应通过多方式端正医学生对思政课培养医德的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思政课的效率以促进医学生医德的培养。

3 分析讨论

3.1 社会医德认知

医德是调整医务工作者与病人、医务工作者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是从医疗卫生这一职业特点中引申出来的道德规范要求。[2]医务工作者承担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医疗事故屡见不鲜,医务工作者医德缺乏,社会舆论高涨。严重影响了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破坏。造成社会上医患矛盾升级甚至演变为暴力事件影响社会安定。

表一 我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医德的认知情况

表二 我校学生对已上思想政治课的情况及改进

3.2 医学高校医德基础教育现状

伴随着医学跌撞前进的脚步,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人们对此争议众多,多数矛头指向医务工作者,而医务工作者的医德品质更是热点。解决问题的症结在于医德的培养,而医德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教育的过程。因此,医务工作者的医德应从医学生时期开始培养。在校期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基础性、向导性课程。我国各大医学高校均开设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将其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思想、政治和品德素质的重要举措。其意向性及预见性是被赞赏的,可见学校对医德教育的重视。但是,就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学校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方面稍有不足。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内容稍显枯燥,教学模式亟待改进,教师资源配置有待提高及管理需严格规范。

3.3 医学生医德现状

在校医学生,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接班人,面临着就业困难,工作压力大,严峻的医疗环境等不利因素。更应时刻武装自己,不仅是在专业知识方面,更是在医德修养方面。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医德修养及法律知识,才能站在“理”的肩上顺利工作,保护自己及有效的减少医疗纠纷。在校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医学生迈向医德修养的第一步,必须引起医学生的高度重视。但目前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培养医德的态度保持中立,甚至有部分同学不以为意,思想政治课出勤率不高,学习效率不高。阻碍了思想政治课对医学生进行医德的培养。

4 可行性建议及对策

4.1 社会医德完善途径

(1)尊重科学,实是求是:医疗行业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医学上有许多未知领域,患者自身也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医患双方都要遵循医学科学的客观规律,才能有效避免医疗纠纷。

(2)切实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质:我国自古便有“济世救人,仁爱为怀”的人本主义思想。除了专业知识,医务工作者应在学生时代开始培养医德。只有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才能在医疗工作中,给病人更多的亲情关怀,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3)完善医疗机制:规范医院医疗过程中的诊断、治疗记录,并严格执行。应注意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传教育,取得他们的支持、配合和谅解;认真对待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及时妥善的处理好已经出现的医疗纠纷。

4.2 医学高校对策

(1)医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变更:由原有传统的老师讲授,改变为传统式结合课堂互动、课堂讨论、课后活动或课上有趣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例如:演讲、辩论、唱红歌等),课后实践性教育活动等。

(2)加强医德培养概念的强化:可以通过在校宣传、专题讲座、表彰模范人物建立榜样、增加在附属医院实践活动的机会等加强低年级医学生对医德培养的重视。

(3)加强校园管理:设置完备的管理体系,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管理,以提高思想政治课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相关可行措施如:增加考试本科目学分,任课教师严格要求课堂纪律、出勤率,学校领导增加视察等。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管理,以提高思想政治课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

4.3 医学生自身医德培养浅见

(1)清楚的认识医学生的使命:作为新一代的医务工作者,必须谨记校训“健康之所系,性命之相托”。自始至终以培养良好的医德修养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正确的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医德的基础课程,需要医学生持以严谨崇尚的态度认真学习。

(2)自觉自愿的参与到政治课的学习中:包括按时出勤基础思想政治课、不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纪律、积极踊跃的参与教师的互动及课外活动、认真体会基础课程在生活中的医德应正等。

(3)提高自身医德修养:医德的修养不仅仅在于课堂,同时存在与生活。医学生应适时的观看新闻,阅览书籍报刊杂志,关注社会动态,浏览近期事实等提高自身修养、拓展思路。以便进入临床实习工作后能根据不同的医疗环境进一步加强医德培养。

[1]李恩昌,程乐森,王庆淼.打造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优质课程群——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研究之四[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4):414-417.

[2]贾敏.关于医德修养的思考[J].河南医药信息,1996(9):46+58.

[3]刘辉,于美军,谢欣.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刍议[J].大庆社会科学,2011(5):141-143.

[4]王梅.医德教育应从医学生抓起[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0):2965.

[5]李星.医学院校学生医德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

川北医学院2013年学生科研课题申报项目(编号:13029)。

川北医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资助项目(编号:CBY12-SZ02)。

王自春(1993-),女,四川攀枝花人,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系2011级本科,主要从事医学检验工作方向。

猜你喜欢

医务医德政治课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