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4-12-13张建兰

决策与信息 2014年33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政治

张建兰

石家庄经济学院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张建兰

石家庄经济学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已形成了伟大的精神成果。因此抓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质,使之与当代中国相适应,保持其民族性并体现其时代性和创新性,对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繁衍生息中形成的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已经融入了中国人民的血脉中,其对于维系民族团结、培养民族精神以及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教育内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濒聚了民族精神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致性,对提高当代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完善道德修养以及塑造健全人格等具有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功能。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几千年来沉淀的精华即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成教材。

1、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家、社会、家庭、自我息息相关,融为一体段有国家、社会、便没有家庭和自我。在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面前应以“舍生取义”为原则。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还是一种人生的精神支柱和价值信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每一代人同心协力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同心同德,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天人合一”的和谐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境界是以追求真、善、美相统一为目标的倡导以“和合”为准则的统一发展观,即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发展。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能够塑造学生的人文关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非常注重自然尊重自然的力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先贤们看来,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应该是相应的。“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董仲舒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这种宽容仁爱、真诚和谐的思想能够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和社会并能将自身和谐地融入自然和社会焙养一种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加自然更加顺利地融入将来的社会生活。

3、追求理想人格的人文主义精神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池意味着必将实现人的现代化。我们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焙养人文精神户国传统文化的人生理想着眼于理想人格的形成。这是中国儒教、道教和佛学一致追求的目标。对善的人格理想的追求使中国人重气节、讲情操的品德特别突出在目前物欲横流的中国社会中多宣传些“德”的精神、“义”的道理和情操与气节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是大有裨益的。

4、自强不息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永无已时放称为“健”君子应效法天的意志品格,自强不息努力向上。荀子也认为人必须自强不息,强调“学不可以已”往重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态度。儒家学说倡导积极进取和谦虚谨慎的实用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思想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的过程成为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对我们不断发学术探讨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要敢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有不怕吃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1.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认识不足

高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育不够重视,重“术”轻“道”现象严重,学生过分强调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而忽视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

2.学生对传统美德观念比较淡薄

目前高校中确实存在诸如极端个人主义的盛行,奉献精神减弱、失信现象等违背了传统的道德规范的现象。另外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冲击也是造成学生对传统美德观念比较淡薄的主要原因,导致学生盲目认同和接受西方的价值观,从而怀疑甚至否定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3.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认识不足

当代整个社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都不够重视,造成了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忽视。

二、借助传统文化的优势,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在历史教育中培育民族精神

中国文化,表现在中国已往全部历史过程中,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国学大师钱穆曾说:“若一民族对其以往历史了无所知,此必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有奋斗而牺牲小论文,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世之力量。”历史教育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是培育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落脚点。传统历史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源泉,只有采取科学的、进步的历史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现阶段,我们必须从拓宽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教育中入手,致力于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2.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有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传授和教育,这是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最直接、最迅速的手段。目前,各高校仅是开设了一些公共选修课,部分学校甚至未设置相关课程。这不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普及,导致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的贫乏。所以各高校有必要开设专门的必修课程,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专门安排讲授传统文化的内容。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

3.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目前,受网络文化、快餐文化、流行文化的冲击,校园文化业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如导致校园内盲目崇拜流行文化,诋毁传统民族文化现象,并缺少道德理性、审美价值和思想深度;部分学生内心矛盾加剧、思想混乱、无所适从,思想和道德水准有所下降。所以,通过传统文化熏陶,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与深度显得尤为重要。如可以通过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充实文化标志、名人画像、名人警句、艺术作品、地方文化特色等,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4.通过社会实践感受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事实疏导、自我教育、自觉服务等德育功能,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充分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如组织大学生参观、考察一些重要的传统文化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此过程中,让大学生自觉地感受和体验其中的人格精神、爱国主义情怀,使这种人格精神对其产生潜在而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政治
我们的民族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