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苏联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影响

2014-12-13孔梓力

决策与信息 2014年33期
关键词:苏联特色建设

孔梓力

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昆明 650500

浅谈苏联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影响

孔梓力

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昆明 650500

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百年来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两个最重大的互相衔接的实践,是世界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重大的组成部分。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显著区别。邓小平曾说过“学习苏联好的东西对我们用处很大,借鉴苏联错误的东西,对我们也有很大的益处。我们要善于接受苏联的经验教训,这样就可以减少损失。”

苏联模式;弊端及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苏联模式的基本内涵

所谓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长期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一套经济、政治、文化和对外关系的体制。苏联模式的基本内涵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政治上,苏联模式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是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规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这就造成国家的权力过度集中于党,共产党领导一切,直接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民主集中制有名无实,社会主义法治被忽视。

经济上,过度集中地全民所有制,过度集中地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过分强调行政手段的经济管理方法,过分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从而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的命令管理经济。将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内。实行低价工资政策,对必需品实行计划价格,保证人们的基本要求。片面的发展重工业,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改善生活的手段,达到高积累多的投资目的。

思想上,思想文化领域的管理权集中于党中央,领袖言论成为衡量真理的唯一的标准。党中央对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通过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掌握着文化领导的任免权。通过党中央宣传鼓动等机构对思想文化领域的直接控制。

二、苏联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影响

建国初期,国外,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对中国实行封锁、遏制,而前苏联则给予新中国援助和帮助。苏联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上半时期苏联模式形成和确立时期就已经存在。当时,新中国还没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而苏联又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在工业化建设中取得了高速发展的速度显示了苏联模式威力。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国内如何进行经济建设上基本采用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自此,中国走向了“苏化”道路。

在经济上,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建立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以重工业化为主的指令性计划,这都是按照斯大林模式的样板制定的。由于中共领导国家的经验不足,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影响,在当时,中共选择苏联模式作为中共的社会发展模式几乎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必须要看到,当时选择苏联模式对中国带来了一系列优点,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社会发展稳步进行等等。毛泽东后来说:“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得抄苏联,自己的创造很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

新中国成立后采用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赢得了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各国对新中国的援助和支持。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苏联模式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慢慢的显现,权力集中地政治体制本身的缺陷逐渐显露。权力集中制表现为权力向党中央政治局集中,党政制度上,党内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和最高领袖手中,在政治结构上,中共拥有高于全国人大的权力,在干部制度上,实行任命制和实际存在的终身制更是典型的斯大林模式。但是,由于国家领导权力的高度集中,在我国建国初期凝聚民族合力,打退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突破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封锁,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社会主义对苏联模式的突破

中国人能不能走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样的想法,毛泽东同志及中共党中央在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苏联模式所具有的弊端,比如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他说:“他们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力也没有。”因此他们开始思考该如何从苏联模式中吸取经验教训。由于思想的局限性,最终没有突破苏联模式,但是通过对社会主义的不断探索,对苏联模式的弊端的认识逐渐清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始于毛,成于邓。邓小平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系统的提出了有分析、区别对待苏联模式的科学态度。“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直向前看,毅然提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了新时期的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走出苏联模式后,如何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长期考虑的问题。邓小平系统科学的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同时,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些重大的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他们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

四、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的30多年,就是我们不断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内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我们在改革中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正是我们在吸取了苏联建设中的教训,分析他们的问题后,所总结出来的。在经济建设上,我们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将宏观调控作为手段,充分认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改革了以前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现在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实现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的过程同社会主义本质逐步体现的过程相结合,虽然仍有一些不足,但是贫困人口以大大减少,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教育、医疗、等各种保障体制都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同时,民主政治改革上,干部的选拔也是层层把关,基层经验是重要的依据,实行分权制以及严格的监督体制。改革开放是我们和苏联最大的不同,苏联的社会主义是不完善的社会主义,他们既不敢接受资本主义的思想,又不敢于资本主义进行交流,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将自己积极地展现在世界面前,与时俱进,不怕接受世界的检验,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功也是有目共睹的。

[1]周新城.关于社会主义模式问题的若干思考.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5

[2]《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63 264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31

[4]赵学林,陆静.中国选择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苏联因素[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8,6(1)35 38

[5]吴恩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苏联模式”关系析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8):5 9

猜你喜欢

苏联特色建设
特色种植促增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苏联1991年解体前的最后时光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雾在做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