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商业元素的电视剧没人看

2014-12-12覃柳笛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46期
关键词:红高粱俊杰

覃柳笛

电视剧《红高粱》播出的这段日子里,编剧赵冬苓每天都会关注网上的反馈。

“作品应该有情怀,同时要符合商业规律。”2014年11月14日,赵冬苓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表示,“这两年电视剧市场对商业性的要求确实提高了不少,也迫使编剧除了追求社会效益之外,探索如何增加电视剧的可看性。”

赵冬苓强调,剧本创造加入商业性元素有其必要性,“我在这几年的创作中,力图在每部作品中都添加一点新的尝试,在《红高粱》这部电视剧里,迈的步子更大一些。”

增加了很多人物和故事

《瞭望东方周刊》:跟原著相比,《红高粱》最重要的人物和情节的变化在哪里?投资方对你有什么创作方向上的要求吗?

赵冬苓:首先要说投资方非常尊重我的创作自由,没有给我关于如何创作的意见;剧中新增了很多原著中没有的角色,比如说张俊杰和淑贤等等,并且以他们为线索展开新的故事,另外还重新创造了一个人物朱豪三。

一方面是因为对观赏性和连续性的考虑,另外一方面电视剧和小说在审美特点上有很大不同,它需要有非常具体的人物和情节来进行表达。其实很多故事莫言都留了空间,他没写,我觉得小说是不用写的,但是电视剧要面对最广大的电视观众,要把它补白。而一些过分残忍、血腥的情节在电视剧里不适合出现。

淑贤这个人物原小说没有,增加她是想丰富九儿的个性。多年苦熬的大少奶奶淑贤是旧社会里活得很不幸的一类女性,她是完全顺从的,而九儿是以一种激烈反抗的姿态来生活。

张俊杰这个非常正能量的角色原小说也没有,但如果要把九儿的情感命运发展写出来的话,这样一个白马王子一样的少女时期偶像就少不了。作为那个时代的有志青年,无论是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还是寻求民族的解放,都是很自然的事,这也包括加入早期共产党,我想我更强调他作为一个寻路者的角色。如果要表现那个时代的各种政治力量,画一幅饱满的社会关系图,张俊杰这样的人物也少不了,张俊杰、朱豪三始终在探寻救国救民道路。

电影几乎是没有社会关系的一个单纯故事,而电视剧要把精神性的东西改成一个富有烟火气的故事。

变男性视角为女性视角

《瞭望东方周刊》:跟原著相比,九儿变成了第一主角,而九儿跟余占鳌的关系颇值得玩味,一直是女方在调教男方,有《驯悍记》的感觉。

赵冬苓:确实,九儿是我写过个性最强悍的一种女性了。颠轿的桥段,电影里把巩俐颠哭了,电视剧里始终没有把周迅颠哭,她吐完了上去说,接着颠吧,姑奶奶还没颠够呢。我们着力塑造九儿身上那种桀骜不驯的张扬个性。

我对九儿和余占鳌的关系定位为男人和女人的战争,而且她绝不是失败的那一方。野合的场景跟电影版的完全不一样,电影里巩俐就一个大字躺在那里,而电视剧里是男人和女人一番搏斗,余占鳌说“不干就算”,反而是九儿主动,一方面突出九儿是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女性,另外余占鳌对九儿是非常尊重的。男人总喜欢自己征服不了的女人嘛,恋儿无论如何没有得到余占鳌的爱,因为她爱得没有自尊。

《瞭望东方周刊》:周迅版九儿跟巩俐版九儿相比,有什么不同?

赵冬苓:电影是男性视角,电视剧我们改为以九儿为中心视角,她身上很多东西丰富了。这主要是从艺术创作规律来考虑的。余占鳌后来当了土匪,等于是割断了社会关系,九儿就成为了剧中社会关系的联结者,在各种复杂社会关系的中心,这样才满足我们电视剧讲故事的要求。

商业性的探讨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大家觉得这个剧可能商业元素多了些,像三角恋、宅斗、剿匪,在以往的年代戏中都很常见,一些观众觉得落于俗套,缺少了原著的韵味。

赵冬苓:我对莫言的《红高粱》怀有高度的敬意,《红高粱》在那个时代具有振聋发聩的影响力。但这毕竟是1986年的作品,现在人的自由程度、社会的宽松度已经大不一样了,我们必须根据现在的时代特点,根据电视剧艺术形式的要求,对《红高粱》原著作一次重新阐述。

莫言的创作笔法有大量的浪漫、魔幻色彩,时代背景、社会关系不是他铺陈的重点,我们的剧中希望有家国情怀,对于人物关系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我们需要做人物关系、社会背景的补充、丰富和扩展,当然在做这些的时候要符合一些商业的规律。我这两年一直在探索剧作的商业性问题。

《瞭望东方周刊》:主旋律作品要怎么写,才能符合商业规律?

赵冬苓:长期以来不少人对主旋律作品有一个很深的误解,以为它必须主题先行甚至要生硬灌输。我个人相信任何关于情操和道德的命题,都有植根于人之常情的出发点,编剧的挑战在于找到两者之间的那根“线”,将之通过故事表现出来。

譬如说九儿,在剧中没有人对她进行过爱国主义教育,她也不懂这方面的大道理,但是当她深爱的人和深爱的土地受到侵犯破坏时,反抗就成了下意识的行为。观众觉得能理解她的情感,是因为通过之前的故事已经和九儿所处的时代和人物建立了感情。

我写到后半段的时候突然发现,剧中所有人物的立场都不一样。这有一个好处,一个事件一旦出来,所有的人都要动起来,因为他们要根据各自的价值观对这个事情作出反应,矛盾刹那间就被激化。这导致了戏剧冲突不断,矛盾不断,导致戏能够不断翻转,不断出现新的戏剧点,保持了剧的好看度。这是我写这个剧特别棒的感受。

电视剧要寓教于乐,不可能干巴巴地写一个东西,没有商业元素,没有人要看的吧。

人物不能非黑即白

《瞭望东方周刊》:跟普通的年代剧相比,《红高粱》的“高粱味”如何体现呢?

赵冬苓:人物个性更狂野,精神更强悍。主人公九儿和余占鳌都是精神比较强悍的人,他们一辈子都在征服和被征服、男人和女人战争的关系中,一个从来也没能战胜另外一个,而当外敌入侵的时候,他们一起抵御外侮。包括剧中全新塑造的朱豪三、张俊杰,都是精神很强悍的人,和传统的逆来顺受不一样。

《瞭望东方周刊》:你曾说你有受到《甄嬛传》的影响?

赵冬苓:不能用非黑即白的观念去看待人物形象,每个人身上都是有瑕疵的,这样才是真实的人物。《甄嬛传》里面对不同人物的立场和生态刻画启发了我,但具体到九儿和淑贤的戏,更多是为了写出男权社会下的女性解放主题。她们争斗到最后的结果是互相理解和扶持。就立意来说,我认为和《甄嬛传》是很不一样的。

有个别媒体断章取义,强调我从《甄嬛传》得到借鉴,开始写所谓“三观不正”的角色,这个表述肯定是不完整和错误的。我本意只是说现在刻画人物不会一开始就把他们放在道德制高点上,然而这么做,恰恰是为了让他们能够不断摆脱人性中的弱点,向正确的方向走去。《红高粱》里面所有的主要角色,都是这么一个从不完美走向自我完善的过程。

多年以来我笔下也没有纯粹的坏人了,后来剧情发展到抗日阶段,我特别希望能写得庄重、严肃,我不想把鬼子妖魔化。

但这次剧中还是出现了一个坏人玉郎,他是作为九儿设计陷害淑贤的棋子出场的,之后他做了一系列坏事,基本上是一个功能单一的反面角色。现在回头看,他的心理活动过于单一。如果有机会修改,我希望他走向堕落的层次更丰富一些,让人看到一个坏人的形成过程。我把他当作了一个功能性的人物,就像我们需要有鬼子,不用把鬼子当人写,现在想想这是我的遗憾。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高粱俊杰
红高粱
Bian Que
莫言自称再也写不出《红高粱》了
表演大师
我的同桌
我可是有主角光环的人
走近红高粱
变译视角下《红高粱》文化诠释与英译策略
以《红高梁》为例浅析从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
我给桌子“洗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