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昌市茶叶技术推广的主体作用与模式发展

2014-12-12黄啟亮龚永新张耀武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20期
关键词:宜昌市技术推广模式

黄啟亮+龚永新+张耀武

摘要:分析阐述了宜昌茶叶技术推广活动中,以政府、科研教育单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茶农团体、专业公司和企业为主体,形成了多元化的茶叶技术推广模式,随着时代发展的不断完善,构成了与该地区茶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服务体系。以技术推广理论为基础,分析宜昌市茶叶技术推广的主体作用,阐述宜昌市茶叶技术推广的模式发展,旨在为茶叶技术的推广提供借鉴。

关键词:茶叶;技术推广;主体;模式;宜昌市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0-5011-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20.066

The Main Role and Development Model of Promoting Tea

Technology in Yichang City

HUANG Qi-liang1,GONG Yong-xin2,ZHANG Yao-wu2

(1.Hubei Three Gorges Polytechnic,Yichang  443000,Hubei,China;

2.Three Gorges Tourism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Yichang  443000,Hubei,China)

Abstract: During promoting tea technology in Yichang city, the government, scientific and educational units, service center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tea farmer groups, tea companies or enterprises becomes the main bodies. A kind of diversified mode of promoting tea technology was formed. A technical service system was built with continuous improvement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ocal te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echnology promotion, the effects of the main bodies in promoting tea technology were studied. It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ea technology in Yichang city.

Key words: tea; technology promotion; main body; mode; Yuchang city

改革开放以来,宜昌市茶产业获得突破性发展。2012年比2000年茶园面积扩大了2.5倍,茶叶产量提高了5.6倍,茶叶产值增长了8.4倍。在茶产业的发展中,茶叶生产技术开发、推广及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1]。茶叶技术推广主体作用和推广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形成了与该地区茶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服务体系,并随着国家宏观经济体制和宜昌市区域经济体制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本研究以技术推广理论为基础,分析宜昌市茶叶技术推广的主体作用[2],阐述宜昌市茶叶技术推广的模式发展,为茶叶技术的推广提供借鉴。

1  宜昌市茶叶技术推广主体及其作用

1.1  政府

政府主体在茶产业中的职责包括行政调控主体和专业指导主体两个部分。行政调控主体分级设立,按其行使职权的范围大小依次设有宜昌市级政府、县(市)级政府、乡(镇)级政府、村级基层组织;具有行政职能的专业指导主体设有宜昌市农业(特产)局、县(市)农业局技术推广中心、乡(镇)农技站。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政府主体的职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茶叶技术推广一直处于积极的发展状态,政府原有的行政主体调控职能主要体现在:行政干预;直接介入茶叶技术的内环境;对生产的计划指令;具体的茶叶技术指导;对茶叶产品数量的指令;茶叶产品控制;做茶叶技术的“第一推动力”;行政指令、技术操纵。发展至今的茶叶技术推广行政主体调控职能则转变为:宏观的茶产业政策制定;优化茶产业发展的外环境;规范的法律市场引导;茶产业结构的规划;对茶产品质量监控;改善茶产业的基础条件;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和服务;政策引导、法律规范、税收调节、金融扶持。在茶叶技术推广中,专业指导主体逐渐从繁重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指导职能得到加强,由指令实施的中介转变为技术服务的中介,由技术指导转变为技术承包,由单一技术指导转变为技术指导、信息引导和经营服务一体化。

1.2  科研和教学单位

宜昌市茶叶技术推广的科研和教学单位主体涉及各类各级研究院(所)、学会(研究会)和院校,主要包括中国茶叶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宜昌市三峡茶文化研究会、宜昌市特产学会、宜昌市茶叶商会、市(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企业研发所等。

科研和教学单位承担着教学、研究和服务的职能,在茶叶技术推广中为茶产业培养了大批茶叶技术人才。宜昌市从事茶产业管理、茶叶技术研究、茶叶技术指导和茶叶生产经营的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大都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尤其是县、乡两级的骨干技术人员,大都毕业于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同时,科研和教学单位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对茶农进行技术培训,推广了大量茶叶新技术。在对茶农的茶叶科技教育和茶叶科技推广中,科教单位和科教人员备受青睐。科研和教学单位通过基地示范、技术承包、茶农培训、送科技下乡、技术咨询、科技讲座、科普图书杂志报纸出版发行等实现研究成果转化;科研教学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深入到农户、了解生产问题、解决技术难题,激发了茶农的科技兴趣,增强了茶农的科技信心,提高了茶叶产量和质量,极大地促进了宜昌市茶产业的发展。endprint

1.3  农业技术技推广服务中心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是设在基层的农技推广服务公益性组织,在茶叶技术方面承担着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病虫害监测预报防治、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公共信息及培训教育等工作任务。长期以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茶叶技术推广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大部分县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现代化手段下建立了技术、信息一体化服务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物质、销售连锁经营的服务机制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的网点机制,强化了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科学合理布局了示范推广点,以点带面,形成了技术、信息、物质“三位一体”的推广服务模式。

1.4  茶农团体

宜昌市茶叶技术推广的茶农团体主体主要是指基地、专业户和村级茶农松散型生产联合体,团体的核心主要是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知识茶农,他们大都科技素质较高、信息灵通、富于创新、敢冒风险,有强烈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增加经济收入的要求,且生产经营条件较好。最先凝结在其周围的往往是家庭成员、家族成员,其次是同村的邻里朋友,当他们在茶叶生产上获得成功后,再辐射到一村一乡。在茶叶技术推广传播中,茶农团体先驱者最先接受新的茶叶技术,把新技术应用到茶叶生产中,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经验,成为成功的典范,也是广大茶农技术跟进的模仿对象;同时茶农团体对新技术应用经验的言传身教也是茶农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这些先驱者在茶树品改、茶园管理、茶叶采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使得茶叶新技术迅速以波浪式扩散方式得以推广。

1.5  专业公司和企业

自“八五”以来,特别是在“九五”后期,一些大型茶叶公司、加工企业和经营集团成长壮大,如采花毛尖茶叶集团公司、萧氏茶叶集团公司、邓村绿茶集团公司、宜都宜红茶叶有限公司、秭归九畹丝绵茶有限公司、湖北兴山昭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湖北和合永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成为了茶产业的龙头企业,并组建了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专业公司和企业在茶叶技术推广中实现了产前有资金注入、物质供应,产中有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生产标准,产后进行产品收购、加工、销售,有效地将农户小规模生产集约化,形成了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大大缩短了茶叶技术成果转化的周期,成为现代宜昌市茶叶技术推广和茶产业发展最有效的形式之一。

2  宜昌市茶叶技术推广模式的发展

茶叶技术推广模式是指由茶叶技术推广主体在推广动机的引导下所运用的有关推广方式、方法和措施的总和[3]。

2.1  以政府为主体的茶叶技术推广模式

20世纪70年代,宜昌地区行政公署便开始构建运作以政府为主体的茶叶技术推广模式,改革开放后地市合并,成立宜昌市,该模式有了新的发展。茶叶技术推广的主体是自上而下的由各级政府领导的茶叶技术推广系统;不同层次的机构承担着不同的具体推广任务,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是政府财政的事业拨款;推广方式为指令式、指导式和指令指导结合式,各项技术的应用多以项目计划的形式落实,督促或引导茶农采纳新技术,既带有指令性又具有指导性。这一模式结构体系比较完善,上下相通,便于宏观管理和统一协调,具有权威性和有效性。

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茶叶技术推广模式中,行政部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产业规划、下达指令、提供政策环境和资金保障、实行监督考核、进行宏观管理协调等工作。各级行政部门下设的专业职能机构制定并实施项目计划、进行技术示范、开展技术服务,为政府的计划落实提供技术保障,为茶农的茶叶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农民则是计划项目的接受者和生产技术的使用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以政府为主体的茶叶技术推广模式的内涵也不断发展变化。政府职能由计划指令转向服务,由直接参与到推广内部体系转向完善推广外部环境,推广方式由权威的行政干预为主转向自愿的农民参与为主,推广经费由完全依赖行政拨款转向服务经营相结合的自我积累,推广源要求由政府的指令转向市场的引导,推广动力由以精神动力为主转向精神动力与物质动力兼顾。

2.2  以科研和教学单位为主体的茶叶技术推广模式

承担茶叶技术推广工作主体的是茶叶科研和教学单位中专、兼职科研的人员,其多将本单位内的科技成果直接导入生产过程。

推广的动力包括精神动力、物质动力和教学需要。在经费来源上,一是政府为了鼓励科研和教学单位从事科技开发以加速成果转化而专门设立的科技贷款;二是政府的财政拨款,如推广类课题的计划经费等;三是单位自筹资金。在技术推广方式上,采用技术有偿转让、技术承包等方式。此外,科研和教学单位还常常利用自身优势进行技术咨询和培训,或派科研教育人员(包括参加暑期社会活动的学生)送科技下乡,帮助农民掌握和应用茶叶实用技术。这一模式因从事茶叶推广的主体素质较高,且在茶农中信任度高,又处于或邻近技术园区,中间环节少、时效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茶叶科研教育单位在宜昌市茶叶技术的推广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茶叶科研和教学单位的科研项目由以政府下达的科研计划为主逐步转向以面向市场需求为主,由纯学术性研究逐步转向学术与应用相结合,由研究与开发相脱离转向研究与开发相融合,科研和教学单位的茶叶科研、教学、推广与生产逐步实现一体化。

2.3  以茶农团体为主体的茶叶技术推广模式

以茶农团体为主体,以农业技术人员和专业科技人员为骨干、以各种民间协会和技术研究会为中心,将茶叶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由于推广主体多为当地的技术能人,在某些茶叶技术的应用上有一定成功经验,因此对周围农民的示范辐射作用较大。在茶叶技术上,其大多以实用性强、成本相对低廉的茶叶技术为推广重点,有的则是把自己长期摸索积累的成功经验向群众传授。

改革开放初期,家庭和家族茶叶生产中传习式扩散途径较为普遍,主要为父传子、子传孙,师傅传徒弟,家庭传家族,技术传习封闭、扩散效率低。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茶叶产业化的兴起发展和茶农科技意识与素质的提高,波浪式扩散途径逐渐成为主流的茶叶技术推广模式,主要为以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多村、多村形成基地、基地形成产业为形式,大幅度提高了茶叶技术的推广效率和推广效果,缩短了茶叶技术的推广周期。endprint

2.4  以专业公司和企业为主体的茶叶技术推广模式

以茶叶鲜叶为加工原料进行生产的公司企业,十分关注作为原料的鲜叶产品的生产状况及有关技术的应用水平。一些企业为了确保原料来源,自建原料基地,购买相关技术或与有关单位合作,将茶叶技术推广给农民。一些企业从技术研究机构购买在农村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巨大市场潜力的茶叶技术,将之物化为产品,如肥料、农药等,向农民介绍和推广。企业在追求最大利润的同时,也自然发挥着技术传输扩散的功能。这一模式运作的经济来源全部在企业;茶叶技术推广的动力源于公司和企业追求的最大利润、茶农在使用新技术或生产资料时取得比较经济效益,同时产品销售合同和订单降低了小规模生产、独立面向市场的风险;在技术选用上,多以市场前景好、效益高、能够迅速开发应用并物化为新产品的新技术为主,或以能保证优质原料供应的鲜叶产品生产新技术为主。

改革开放初期,茶叶产品市场短缺,主要追求数量型发展,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茶农独立小规模手工生产和销售,呈现“市场+农户”的模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市场对茶叶产品的质量、品种等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公司和企业应运而生,形成了“市场+公司(茶叶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链条。专业公司和企业成为连接市场与茶农的重要中间纽带,通过市场分析筛选茶叶产品需求信息、提供生产启动资金、进行茶叶生产技术指导、与茶农签订鲜叶产品生产合同、进行茶叶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极大地推动了茶叶技术的推广应用,在茶叶产品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小结

在宜昌市茶叶技术推广模式中,技术推广主体逐步发展为由单一的政府主体到多元化主体,专业公司和企业的产业龙头作用日益显著;茶叶技术推广逐步发展为由单一技术推广到综合技术推广;技术推广方法逐步多样化、现代化、高效化;技术推广主要动力沿“行政干预-体制激励-利益诱引-需求牵引”逐步转变[4];技术推广模式由单一政府主体模式向多元化主体模式转变。在茶叶技术推广中,政府主体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强;科研和教学单位的茶叶科研、教学、推广与生产逐步一体化;以专业企业和公司为主体形成的“市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链条成为现代茶产业发展中茶叶技术推广的最有效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孙振玉.优化动力机制加速农业推广[J].农业科技管理,1992(5):39-41.

[2] 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 刘志斌.农业科技推广和技术经济效益评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 董西运.推广农机化加速农业产业化[J].决策探索,2006(11A):35.endprint

2.4  以专业公司和企业为主体的茶叶技术推广模式

以茶叶鲜叶为加工原料进行生产的公司企业,十分关注作为原料的鲜叶产品的生产状况及有关技术的应用水平。一些企业为了确保原料来源,自建原料基地,购买相关技术或与有关单位合作,将茶叶技术推广给农民。一些企业从技术研究机构购买在农村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巨大市场潜力的茶叶技术,将之物化为产品,如肥料、农药等,向农民介绍和推广。企业在追求最大利润的同时,也自然发挥着技术传输扩散的功能。这一模式运作的经济来源全部在企业;茶叶技术推广的动力源于公司和企业追求的最大利润、茶农在使用新技术或生产资料时取得比较经济效益,同时产品销售合同和订单降低了小规模生产、独立面向市场的风险;在技术选用上,多以市场前景好、效益高、能够迅速开发应用并物化为新产品的新技术为主,或以能保证优质原料供应的鲜叶产品生产新技术为主。

改革开放初期,茶叶产品市场短缺,主要追求数量型发展,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茶农独立小规模手工生产和销售,呈现“市场+农户”的模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市场对茶叶产品的质量、品种等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公司和企业应运而生,形成了“市场+公司(茶叶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链条。专业公司和企业成为连接市场与茶农的重要中间纽带,通过市场分析筛选茶叶产品需求信息、提供生产启动资金、进行茶叶生产技术指导、与茶农签订鲜叶产品生产合同、进行茶叶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极大地推动了茶叶技术的推广应用,在茶叶产品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小结

在宜昌市茶叶技术推广模式中,技术推广主体逐步发展为由单一的政府主体到多元化主体,专业公司和企业的产业龙头作用日益显著;茶叶技术推广逐步发展为由单一技术推广到综合技术推广;技术推广方法逐步多样化、现代化、高效化;技术推广主要动力沿“行政干预-体制激励-利益诱引-需求牵引”逐步转变[4];技术推广模式由单一政府主体模式向多元化主体模式转变。在茶叶技术推广中,政府主体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强;科研和教学单位的茶叶科研、教学、推广与生产逐步一体化;以专业企业和公司为主体形成的“市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链条成为现代茶产业发展中茶叶技术推广的最有效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孙振玉.优化动力机制加速农业推广[J].农业科技管理,1992(5):39-41.

[2] 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 刘志斌.农业科技推广和技术经济效益评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 董西运.推广农机化加速农业产业化[J].决策探索,2006(11A):35.endprint

2.4  以专业公司和企业为主体的茶叶技术推广模式

以茶叶鲜叶为加工原料进行生产的公司企业,十分关注作为原料的鲜叶产品的生产状况及有关技术的应用水平。一些企业为了确保原料来源,自建原料基地,购买相关技术或与有关单位合作,将茶叶技术推广给农民。一些企业从技术研究机构购买在农村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巨大市场潜力的茶叶技术,将之物化为产品,如肥料、农药等,向农民介绍和推广。企业在追求最大利润的同时,也自然发挥着技术传输扩散的功能。这一模式运作的经济来源全部在企业;茶叶技术推广的动力源于公司和企业追求的最大利润、茶农在使用新技术或生产资料时取得比较经济效益,同时产品销售合同和订单降低了小规模生产、独立面向市场的风险;在技术选用上,多以市场前景好、效益高、能够迅速开发应用并物化为新产品的新技术为主,或以能保证优质原料供应的鲜叶产品生产新技术为主。

改革开放初期,茶叶产品市场短缺,主要追求数量型发展,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茶农独立小规模手工生产和销售,呈现“市场+农户”的模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市场对茶叶产品的质量、品种等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公司和企业应运而生,形成了“市场+公司(茶叶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链条。专业公司和企业成为连接市场与茶农的重要中间纽带,通过市场分析筛选茶叶产品需求信息、提供生产启动资金、进行茶叶生产技术指导、与茶农签订鲜叶产品生产合同、进行茶叶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极大地推动了茶叶技术的推广应用,在茶叶产品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小结

在宜昌市茶叶技术推广模式中,技术推广主体逐步发展为由单一的政府主体到多元化主体,专业公司和企业的产业龙头作用日益显著;茶叶技术推广逐步发展为由单一技术推广到综合技术推广;技术推广方法逐步多样化、现代化、高效化;技术推广主要动力沿“行政干预-体制激励-利益诱引-需求牵引”逐步转变[4];技术推广模式由单一政府主体模式向多元化主体模式转变。在茶叶技术推广中,政府主体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强;科研和教学单位的茶叶科研、教学、推广与生产逐步一体化;以专业企业和公司为主体形成的“市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链条成为现代茶产业发展中茶叶技术推广的最有效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孙振玉.优化动力机制加速农业推广[J].农业科技管理,1992(5):39-41.

[2] 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 刘志斌.农业科技推广和技术经济效益评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 董西运.推广农机化加速农业产业化[J].决策探索,2006(11A):35.endprint

猜你喜欢

宜昌市技术推广模式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第21题
务实创新 开拓奉献——湖北宜昌市第三批援藏干部援助西藏加查两周年扫描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几个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