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编剧创作构思的路径
2014-12-12◎李威
◎李 威
谈编剧创作构思的路径
◎李 威
由于创作活动是极为复杂多样的思维活动,所以,在创作实践过程中,编剧绝不可能因循着完全相同的路径。本文对编剧创作构思的路径进行简要的分析。
编剧创作 构思 路径
由于创作活动是极为复杂多样的思维活动,所以,在创作实践过程中,编剧绝不可能因循着完全相同的路径。在创作实践中,创意的产生和形成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它描述为网状的路径。不同的剧作者进入公路网的某一端点,通过不同路径,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一、创作构思的线性模型与网状模型
如果说创作构思的流程是线性的,那么构思的路径可能是网状的。也就是说,创意形成的过程是时间维度的,而创意思维却是空间维度的。下面是一个线性的流程图式:
线性的模型:混沌→吸引子→种子→情境→情节
在这个理想模型中,创作流程的路线是直的,在实际创作中思维却可能是前后跳跃的,它可能由情境的某一因素缘起,而进入混沌状态;也可能由一个有趣情节转化为创作的种子等等。与其说构思是一条路线,不如说是一条相互联通的网络。创意有可能因为线性流程的某一节点上切入,也有可能与情境的某一要素发生关联。从哪一条路径进入,取决于各种偶然性。这是一个共时性的网络,由于没有标明路线,所以呈现出一种无方位感的混沌形态。创作者实际上要面对的不是一条明确路线,而是这样一种没有坐标方位的地图。
创作思维不是一种线性思维,而是一种非线性思维。线性意味着中心和单一目标;非线性意味多中心、多目标或无中心、无目标。线性只有一条途径——路线图;非线性是一张网——地图。它们是一条线与一个面的关系,我们只有先了解自身所处的“点”,才能理解和控制网状的“面”,进而找到达到目标的“线”。
线性模型与网状模型在一个重要的性质上是相同的,那就是创意产生于无意识之中,受到无意识的引导和制约。创意由哪个节点启始是由无意识支配的,这一节点是潜意识中的某种结构性潜思维决定的。要在混沌领域寻找到构思的启始点和发展方向,就需要探寻创作思维的空间结构。有时一部剧作的种子在一瞬间就产生了,由于它在潜意识中已经完成整个孕育期,所以一旦产生就已经十分成熟。也就是说,这个剧作的构思跨过了最初的混沌期,直接进入了种子形成阶段。
创意和构思的方式可以有多种路线、不同切入点和各种排列顺序,构思也可能形成循环往复,直到这一构思最终成熟。
二、思维内容的混沌——问题情境与情境问题
创作思维的最大特点就是经常陷于复杂、无序的状态,也就是遇到混沌现象。我们把创作领域的混沌分为两类,一种是灵感萌动形成的混沌,我们称之为思维性混沌;另一种是进行题材内容时遇到的混沌,我们称之为情境性混沌。
在创作中遇到的题材带来的混沌,是一种认知情境时遇到的混沌。编剧要对情境作出独特的而不是老生常谈的认识,就自然地会陷入情境混沌状态。这种混沌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它表明编剧进入了一个未知领域。我们把情境思维,分为情境问题与问题情境;编剧要解决他遇到的问题情境,必须要上升到情境问题的高度才能透彻地把握问题情境,反之,情境问题必须深入到问题情境中才能落地生根得到具体生动的体现。编剧最大的问题并不是遇到混沌,而是遇不到混沌,发现不了混沌。科赫指出:“我们不是用眼睛来看的,而完全是用脑来看的。人们的思维习惯,会对传统范式外的事实视而不见,甚至会自欺欺人地不符合范式的现实。富于创造性的思维,就在于打破范式,在被人们忽视的事物上,发现它们的深刻意义。”
编剧的创造性集中体现在对生活进行深入探索,并赋予生活以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类型化作品的模仿者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他面对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他人的创作成果,他不过是按照别人的图样做一名工匠的活计,而不是在进行艺术创造。工匠与艺术家有着本质的差别。
三、技术环节上的障碍——形式创新的内在需求
编剧创作遇到的另一个重要的障碍是技术环节。在进行具有独创性的工作时,所要处理的素材往往是独特的,难以找到更多的借鉴。这时就需要编剧具有足够的耐心去思考、琢磨,直到这些技术环节一一得到解决,研究出有针对性的创造性技法。创作实践证明,持之以恒的努力,对于一部剧作的成功是至为重要的。技术障碍的出现, 往往是素材新颖独到的标志。没有技术障碍也就无从创新,技术障碍与创新是相互伴生的。
编剧的技术创新与其内心力量有着内在的相互关联。没有强烈的内心驱动力量就无法克服重重的技术障碍。剧本创作过程也是一种内心情感能量的转换过程。
(作者单位: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
(责任编辑 冯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