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2014-12-12齐若男
◎齐若男
父亲
◎齐若男
家中有一个磨得锃亮的樟木匣子,里面藏了几十张老照片,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照片泛黄,里面的人似曾相识,记录着久远的故事,不断引我从心底生出探求的渴望,我常拽着父亲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
故事开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父亲的语气和神情里,我感觉到了那时一切都很疯狂和热烈。爷爷奶奶每天起早贪黑去生产队干活挣工分,父亲的姐姐,如果不去上学,便会去帮忙。舅爷家有个大伯比父亲大三岁,舅爷遭了事故,把大伯寄放到爷爷家,于是整个家整个院子整个村子都是这哥俩儿的天地了。
大伯带父亲和村里几个大孩子做弹弓,上树打鸟,父亲偶然打到一只小猫头鹰,大伯逗父亲说见了死猫头鹰眼睛的人眼睛会瞎,原本乐颠颠的父亲蔫了,在心里琢磨着怎样办。但是没过几天,他又生龙活虎地和大伯满村子乱跑,早把这事不知丢到哪里了。他们光着脚走在泥地里唱《友谊的花开万里香》;他们躺在成捆的玉米秆上,大伯给父亲讲北京,讲毛主席;他们在明朗的阳光下,与乡间的一切生灵共呼吸。父亲常感叹那片淳朴的土地,孕育着神奇生命的土地,有一种物质生活无法传递的力量。
父亲长到十岁才上小学,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上学以后因为成绩优异更是集万千希望和宠爱于一身,不光是在家里,用奶奶的话说,父亲是被全屯子的人惯出来的,谁家炖了鸡,或是进城买了糖块一定会给父亲送来些。大概是因为爷爷奶奶心眼好,热心肠,而且父亲也懂事讨人喜欢吧。父亲在班级里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姓马,从小体弱多病,家里贫困离学校又远,好心的父亲每天都把自己的午饭匀给他一些,后来索性把他带回家。爷爷说,不差多养一口人。于是马叔在爷爷家住了下来。他和父亲每天迎着雾气去上学,又在夕阳的余晖下听高粱的根须汲水,两人有时共用一个书包,一同到院子里的老榆树下背课本,马叔在爷爷家住了一个月,这期间滋长的情分,早已在一茶一饭中融入了血液,转为亲情。我觉得这段故事异常温暖,试图在头脑中还原每一个场景,可是所有尝试都无力地告诉我这对我来说,永远只是梦幻。
现在马叔和父亲都是奔50的人了,相逢时还会像当年一样精神焕发。尤其是回顾起当年挤在人群里踮起脚尖看露天电影不小心丢了鞋,赖在别人家看国产动画片,还有二十多岁时在家里放磁带夸张地穿着花衬衫跳霹雳舞的趣事,他们语气里满满都是浓浓的兄弟情谊,满满都是怀念。
我羡慕父亲那些阳光下的日子,它们美好得仿佛有些虚幻。时代发展得太快,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可是每代人似乎又是相似的。六·一节庆典上,妈妈为我画上了红脸蛋,大有她当年演出的味道。我和同学们同样在桌上画三八线,我玩过父亲小时候的冰车,更是在家中听七八十年代的歌曲一遍又一遍。我们的身上有他们深深的痕迹或者更确切地说,子女是父母精神和思想的传承。
就像那个与我父亲把彼此的身影融进童年的大伯,他在女儿小时候就灌输要出国深造的思想。舅爷曾是大学老师,动乱中遭到迫害,也许是这个关系,大伯总是怕,怕出乱子。大伯没机会接受好的教育,于是他像一根火柴一样只盼望把一生的闪耀寄托在女儿考上国外大学的那一刻。他起早爬半夜地来赚钱,他似乎有一股劲憋在肺腑间,正是这股劲,让他抬起身为女儿挺起一座山,俯下去为女儿搭一座桥,他凭借执着或者说狂妄,一次次在挫折中奋起,终于成功地在生意场上捞回了一桶金!可是不久,大娘患了肺病,还没来得及享福就撒手而去,只有女儿的大伯,把女儿看作精神支柱的大伯在悲痛中为了女儿的光明未来又站了起来,他找到舅爷当年的同事,为女儿办理出国手续,他的女儿终于如愿去了美国一所高中学习,记得那时的大伯总算有了笑容,他终于得以靠自己的努力为女儿的未来奠基,终于收获了期待的结果。不久以后,他也搭乘去美国的飞机。
这该是美好的故事,就凭大伯的爱女心切,这也该是个正能量的故事。父亲把大伯看作模范,深深地被他的坚韧感染,也为我选择了省内最好的学校就读,哪怕自己每天都开三四小时的车上下班。
后来,听说大伯和女儿在美国的生活并不舒心,经济紧张是一方面,女儿深受美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她的思想与大伯仿佛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二人吵架是常有的事。在美国的自由主义下,她并没有成长为大伯期望的好孩子,最终她上了一所技校,后来做了护士,大伯挺过了生意上的不顺,挺过了失去妻子的伤痛。可是,当女儿这个支柱在他的心底崩塌时,他完完全全地垮下来,语言不通,他像生了锈思维迟钝,操劳过度,他的身体越来越差,甚至眼睛也瞎了。女儿上班忙,她每天早上都在大伯手上系上绳子,顺着绳子他可以安安全全地走到卫生间,其他时间,他就在床上坐着等着女儿休息时给他挂个电话……
也许过些年,大伯就会带着女儿回来,也许,他将永远把这个令人生怜的父亲形象留在美国。这种选择,还是要由他的女儿来决定吧。
父亲再提起大伯的时候,不觉的神态里写满了忧伤,应该是对儿时单纯时光的不舍,或者是对大伯处境的无奈,或者是对命运的茫然。现在,他很少和马叔等儿时的玩伴聚会了,他们都把心血倾注到子女身上。时光和人都是难以留住的,可是子女会参与父亲整个后半生,在他期许的目光中成长。他们一代人用热血和执着为子女创造一个世界,只是,作为我们,有的懂他们的倾其所有,有的依然在忽略。
(作者系吉大高中三年十班学生)
(责任编辑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