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成都交通工具与旅游关系的研究

2014-12-12张雯屹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独轮车成都旅游

张雯屹(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一、引言

1912年—1949年期间,中国步入了中华民国时期,多数人认为这是北洋军阀的混战时期,战争的期间不会有旅游活动的产生,但是在西南大后方—成都虽然有着军阀混战气息的弥漫,从各方面研究来看,民国时期的成都却由于交通工具的不断演变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交通工具的发展,最后仍然在客观上促进了成都及周边旅游的发展。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火车、汽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不断的涌现,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正是由于这些新的交通工具的诞生,使得“近代旅游应运而生”。[2]近代工业革命的成功,进而出现了有组织的旅游活动。“英国人托马斯·库克(1808-1892年)率先将旅游与运输业联合起来,并于1845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3]使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就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民国时期的成都,依然是四川的省会。“民初成都政局变动剧烈,旧的地方政权被摧毁,新的地方政权仅具雏形,”[4]新与旧的杂糅,表现出当时成都社会的一个重要面貌。在这样的社会面貌之下,交通运输业与交通工具却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变化。交通运输工具的变化造成的结果也就是旅游交通的变化,从而促进民国时期,成都旅游业的发展。

二、民国时期成都交通工具的种类

民国时期的交通工具主要有独轮车、轿子、人力车(黄包车)、马车以及于1926年出现的公共汽车[5],和成都地区附近的旅游景区的滑杆等交通工具,从交通工具的种类可以了解到,此时的成都交通工具已经逐渐开始从人力、半人力向机械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也为远距离的旅游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独轮车又叫“鸡公车”,在三国以后被广泛的使用,宋应星在《天工开物·舟车》中描绘并记述了南北方独轮车之驾法:“北方独轮车,人推其后,驴曳其前;南方独轮车,仅视一人之力而推之。”[6]这是民国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载人交通工具,乘客坐在独轮车上,车夫在后方掌握方向推行,由于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生活水平的限制,独轮车是大多数市民进行较远距离出行的选择;独轮车不仅能够载人,更多是时候是用来载物所用。

轿子也称为肩舆,是一种古老的交通工具,轿子分为四人轿和八人轿。轿子多为竹木结构,瓦式轿顶,轿厢两侧各开一扇耳窗,挂麻布门帘[7]。四人轿与八人轿子的区别就在轿厢的大小与装饰的华丽程度,一般而言四人轿多用于出行,八人轿多用于婚礼所用;轿子多用于平地的近距离或较远距离出行。成都民国时期的轿子分为短途轿与长途轿,短途轿一般停放在城市之中,轿夫可以在城市专门供停轿的地方招揽生意,主要用于城市中的短途交通运输,这为成都的近郊旅游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长途轿,停放在城外的规定地方,轿夫也只能在城外四散招揽生意,长途轿主要用于出城或下乡的长途出游,同时也为有钱人的远距离旅游提供了交通的便捷[8]。

人力车又叫黄包车,成都人力车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由车行老板经营,租给以卖苦力为生的年轻男子拉客。由于当时汽车价格昂贵,除个别大官与大富豪有之外,大多数官员与有钱人也无力享受。所以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钱的人多以黄包车代步,车行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有一定权势的官员和有钱人便包车行的车专用,当然也需要按车的挡次付包车费。上等车的坐塾靠背、车形都显豪华,并装有美观的车灯。现在锦里的这辆黄包车只能算中等车,不过也属有钱人的包车之列,一般有点钱的人便只能临时租坐普通车了。因为最初是以有钱人包车为主,加之车行规定录用的车夫必须穿印有标志的黄马,老百姓便俗称这种洋车叫“黄包车”[9]黄包车的出现为成都市民的出游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客观上也可以促进近郊旅游的发展。

马车,是当时成都畜力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并且马车主要是在城市内运输,较少在城外行驶,“南门外通花市有马路一条,系省总办创筑者,每年春二三月劝工时,专行东洋车和马车,轿马均不准通行……树旁桃柳成荫,每年春间,车马如织,马车票价每人每回取银贰角。计轿车一辆,篷车六辆,女宾宜乘轿车,然欲豁目,乃以篷车为快”。[10]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交通工具种类的增多与发展,民众出游的数量也逐渐增多,由于当时交通工具价格较为公道,有利于促进成都旅游业的发展。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就是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用于交通运输的工具也随之有了新的发展,随着汽车在全世界的兴起,我国于20世纪初,开始引进汽车作为交通工具,成都也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有了汽车。但是由于当时的生活水平与道路的限制,汽车在成都的使用并不是那么的普遍,甚至一度汽车的运行遭到了百姓的反对。由于当时的道路狭窄,街道上人畜同行,所以常会引发交通事故,影响了百姓的生活及安全。

由于民国时期成都的旅游景点多在近郊,所以对于汽车的依赖并不是很大,在民国时期占主要地位的旅游交通工具依然是轿子、人力车以及马车等。

三、民国时期交通道路的修建对旅游业的促进

随着满清政府的覆灭,民国政府开始着手修建交通道路,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变化,交通道路的修建是十分重要的,道路的畅通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同时还能促进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针对成都而言,民国政府在1913年开始兴建交通道路。

(一) 民国时期成都公路的兴建

1、四川第一条公路——成灌路

1913年四川都督兼民政长官胡景伊决定修筑成都至灌县公路。自灌县一端开始修建,首段为观凤楼至赵家院子,长约1公里作为“示范路”,经过多年的修建成灌公路与1925年竣工,次年开始通行汽车,这是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第一条公路[11],成灌公路主要通往灌县,灌县当时的主要旅游景点分别有,都江堰水利工程、二王庙、道教文化名山青城山、经过汶川、茂县,然后到达松潘。当时,灌县人前往省城成都,穷人选择步行,女性选择坐轿子、年轻家底雄厚的选择骑马、家庭富有的中年人多选择乘坐马车,官员则乘坐汽车,没钱的妇人也会选择乘坐便宜的独轮车—鸡公车。有据可考的是,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英国摄影家伊莎贝拉·伯德女士来灌县考察时就坐的是轿子[12]。

正是由于道路的开通,促进了成都人与灌县两地之间的人们更好的来往,互通有无,同时有利于促进成都当时旅游的发展。

2、成渝公路

成渝公路修最初与1913年开始策划修建,但中途由于各种原因被搁置,这条公路历时20余年的波折于1933年四川第一条公路干线——成渝路才正是竣工。成渝公路从成都牛市口出发经龙泉山至简阳最后达到重庆。此路的开通是链接了四川省内两大城市之间的一条重要交通路线,其作用和和意义都十分的重要[13]。不仅为以后其他交通道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两地的旅游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重庆的有钱人开始利用公路交通来到成都,进行贸易、求学等经济活动,在此经济活动以外人们开始进行旅游活动,据记载,民国22年以后有较多的重庆人前往成都经商,经商之余人们多到青羊宫、杜甫草堂等旅游景区进行节令旅游与习俗游[14]。

3、川陕公路(市辖段)

1926年,有成都、金堂、新都、广汉四县的乡绅发起,经过当地的驻军同意决定按县分段修筑公路。1926年9月开始动工,1927年成都至广汉段通车,该段长41公里[15]。川陕公路市辖段虽然等级不高,且在修筑的过程中受到经济和各种条件的制约,但是由于道路的畅通,为交通工具的行驶奠定了基础,也进一步的促进成都人民与广汉人民的相互往来,同时还有助于刺激两地居民相互旅游。

民国时期成都重要三条交通道路情况表

注: 以上信息来自于四川旅游景点信息网www.scly.com[16] 成都路桥信息网www.rgif.nc [17]

四、民国时期成都旅游概况

民国时期,成都人的了旅游生活并不会因为社会政局的动荡而变得萧条,成都自古以来就是繁华的都市,有“扬一益二”之称,旅游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例如有“节令游”“时令游”“赏花游”“休闲游”等等种类繁多,同时由于交通工具的不断演变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交通的便利,由近距离的旅游逐渐

向中远距离的旅游开始发展,各地城市居民往返于自己城市和成都或成都市民往返于其它近距离城市,不仅能促进成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同时有助于促进两地旅游的发展。

(一)民国时期成都旅游的类型

1、风景名胜游

成都市内休闲观赏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成都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条环线所辐射,连缀成了众多的风景名胜,为成都市民及周边城市的市民提供了广阔开放的休闲旅游空间[18],使得居民有了旅游活动活动的客体。据民国时期的《成都导游》记载,里面描述了大量成都较为有名的旅游景区;

以成都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旅游景区以及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19]

方位 景点内容 可使用的交通工具北线城内至昭觉寺沿途景观驷马桥,昭觉寺肩舆 马车 汽车自行车(穷人步行)城外景点可乘坐独轮车

从以上的五条旅游线路中我们可以看出,到民国时期,成都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且较为固定的旅游线路,在出行游览的过程中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选择也有了一定固有的习惯。从社会身份与地位来以及经济能力来看,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旅游活动中所乘的交通工具。

2、新兴的城市公园

近代以来成都市内的旅游空间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由传统的旅游景点向具有文化特色旅游空间转变,城市公园在此刻得到了发展,成为了市民新的休闲娱乐场所。成都特有的文化特色,城市公园中的茶馆、戏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空间更是吸引了广大的游人。由于交通工具的发展,即便是路程比较遥远的公园,人们乘坐某种交通工具便能达到,市民们在公园之中喝茶、听戏、下棋、打牌、聊天等都体现出休闲旅游的一大特色,这极大的促进了民国时期成都休闲旅游的发展。

3、市集丰物游

市集丰物旅游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节令游”而产生的,例如在民国时期成都主要的“节令游”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的“浴佛节”。文殊院、大慈寺附近便有很多买卖香烛的摊贩,用扁担挑着一扁担或一背篓的香烛在寺院附近卖给前来寺庙祈福、还愿的香客,除了买卖香烛以外,还有一些生活用品以及特产在此等着游人选购,市民们以往主要是通过步行到此参加“节令游”并且购买的东西也是十分有限的,即便是达官贵人,所购买的东西也由“仆子相送”。[20]由于民国时期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参加“节令游”时更多的选择了出游的交通工具,通过乘坐交通工具,一来:缩短了在路途中浪费的时间;二来:人们选择交通工具在市集上购买的物品也方便于搬运,所以交通工具在此进一步促进了集市游的发展。人们通过参加“节令游”反过来又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五、交通工具与旅游的关系

随着1841年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组织人们坐火车去参加“禁酒大会”,[21]虽然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旅行,但是这次活动开启了交通工具带动旅游的新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中国交通业的发展与新起,中国的交通也开始逐渐促进经济、文化、旅游、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同时这些方面又反过来刺激中国交通的发展。

随着北洋政府的统治,西南的中心成都在民国时期的交通工具由人力、半人力逐渐向自动化过度,由于这一时期交通工具的不断演变,人们出游开始由步行过渡到选择肩舆、马车等交通工具,由于距离相对较远人们也开始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交通工具,有能力的人选择汽车等价格相对高昂的交通工具,当然大户人家也会自己购买汽车作为自己的交通工具所用,去社交或到远距离的景区进行游玩,但这都是数量较少的,大多数的平民百姓依然选择步行或其他的人力交通工具来作为自己出游的工具,当然由于交通工具的限制,人们出游的距离也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可能像其他有钱的大户人家那样到远距离的地方旅游,只能到市区近郊进行短途旅游,而且时间也是十分的紧张,所以“游不够性”[22]往往也就指的是这样。

交通工具的演变与发展一方面促进成都近代化的发展,使得成都开始向着机械化的方向迈进,另一方面促进了成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诸多方面的发展;由于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得政治上能与其他地方互通有无,也使得成都人能够走出去了解更多社会情况;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得全国各地的人来到成都或成都人走向全国各地进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在来往交流的过程中还能促进旅游的发展与兴旺,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文明的旅游城市,随着时代的变迁,民国时期的成都迎来了旅游的发展,究其原因是:第一,社会因素比起其他地区相对安定,市内及周边的旅游景点较多,交通道路的修建于发展,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又进一步满足百姓的生活需要;第二,由于长期以来的文化传统,节日旅游一直是成都人的一种特色,这一系列的原因归结起来都是因为民国时期成都交通工具的演变与发展进一步刺激与促进了成都旅游的发展。

当然在众多地区的旅游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交通工具与交通的发展能为当地的城市带来很多有利的影响,但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有利的影响于负面影响。从成都的例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发展不光需要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的传承,还需要利用先进的交通工具促进。

[1] 四川省旅游局.四川导游实务[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1.

[2] 鲁建平,魏群.导游业务[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4.

[3] 徐舒.旅行社经营与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3.

[4] 成都通史编撰委员会,成都通史.民国时期.卷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1.

[5] 徐晓峰,传统与变革——从公共汽车的出现看近代成都城市公共交通的变迁[D].四川师范大学,2007:4.

[6] 宋应星.天工开物·舟车[M].北京:中华书局,1986:173.

[7] 成都市交通志委员会编.成都市交通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36.

[8] 傅矩崇.成都通览.上册[M].成都:巴蜀书社,1987:306.

[9] 华西都市网 www.huaxi100.com.

[10] 傅矩崇.成都通览.上册[M].成都:巴蜀书社,1987:307.

[11] 成都通史编撰委员会.成都通史.民国时期.卷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253.

[12] 四川省灌县志编纂委员会.灌县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578-579.

[13] 成都通史编撰委员会.成都通史.民国时期.卷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254.

[14] 袁庭栋.成都街巷志[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277-301.

[15] 成都通史编撰委员会.成都通史.民国时期卷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 ,2011:256.

[16] 四川旅游景点信息网www.scly.com.

[17] 成都路桥信息网www.rgif.nc.

[18] 刘军丽.民国时期成都市民休闲游赏活动初探[J].文化论坛,2010(17):233.

[19] 莫钟戎.成都市方志编撰委员会 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成都指南[M].成都旧志.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7.

[20] 潘立勇,傅建祥.人文旅游.第三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177.

[21] 薛群惠.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3.

[22] 陈建勤.明清时期旅游活动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中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71.

猜你喜欢

独轮车成都旅游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推独轮车
旅游
成都
在成都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