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戴有色眼镜
2014-12-12徐瑾
徐瑾
18岁的迈克尔·布朗是一个手无寸铁的非洲裔美国青年,前不久被路易斯弗格森街区的一名警察击毙。根据《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报道,他的死引发了当地的种族矛盾冲突。据悉这座小城有2.1万居民,却被种族问题折磨了几十年,该城市的居民原来基本都是白人,后来非洲裔美国人占了绝大多数,但市政府的官员和警察仍以白人为主。
类似的新闻向我们揭示,基于种族等因素之类的偏见即使在理性层面被规避甚至讨伐,但是现实中人们还是会有意无意地做出难以预测的选择,很多偏见都来自潜意识。这并不仅仅涉及政治立场的讨论,事实上也有学术研究作为支撑,在本书中提及一项超过150万美国白人参与的测试,40%的人都明确表示自己崇尚平等原则,但其测试结果却显示了无意识的白人偏好。
当经济学在赫伯特·西蒙、丹尼尔·卡尼曼等先驱的引导下,开始怀疑理性人预期之际,心理学已经更进一步了,研究从人类意识深入到潜意识。然而,潜意识以及潜意识所衍生的隐性偏见如何影响人类行为乃至社会行动呢?本书的两位作者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内隐态度,他们最终设计出一种在线测试来揭示人们的潜在偏见。
以内隐联想测试为基础,“盲点”成为一种隐喻,它不仅指视觉上的盲点,更是社会认知上的盲点。“社会认知错误不只局限于基于某人的种族或者民族信息所做出的判断,它源于从心理和社会角度对不同人类群体做出的判断,包括年龄、性别、宗教、社会阶层、外表、职业以及性格等因素,其中一些因素更容易成为人们解释某种行为的原因”。
人类作为社会动物,一方面人类社会成员间的相互影响非常频繁,大脑也因此进化出相关区域来处理社会性的思考和感觉;另一方面人类的进化速度往往赶不上现代社会的变化程度。一向在过去有利于祖先求生的社会认知技能,在今天则可能成为谬误的起源,因此人类难以避免会存在各种社会认知错误。
公正是人类的原始情感之一,一般情况下,多数人往往会以诚实自居,自认为是公平或者是没有什么偏见的“好人”。但是通过内隐联想测试还是会暴露出很多隐性偏见,甚至我们不需要对“别人”表示明显的歧视态度,而只是更照顾“自己人”,也能加重这种歧视。
揭露隐性歧视是为了社会公正,但值得指出的是,追求公正过头有时候也会成为另一种反向歧视。人总是抱团竞争,社会中的个人总被归入不同的社会群体,一般情况下这样做没有太多问题,甚至我们的大脑在省力之余还可以使得生活更便利。当然,如果这些刻板印象被错误地滥用,则可能导致悲剧的产生,尤其是过分信任或怀疑,比如前面说的黑人警察。理想的状况是随着价值观的变化,人们的抱团方式可以随之调试、变化,变得更开放、更多元。
从种族到年龄,从性别到宗教,有色眼镜无处不在。如何消除社会认知错误带来的各种偏见呢?一方面我们应该更多承认认知偏见的存在,另一方面也通过多接触更多元化的人和事来改变思维惯性以及刻板印象,比如更多女老板的出现会强化女性作为领导者的关联性。
从经济学的角度,我认为一方面不必对人们太过苛求,如果他们能够认识到自身的群体偏好已经善莫大焉。心理学家指出,大脑存在两个系统,一是反省思维,二是自发思维,这两个系统如果不一致,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偏好。如果隐性偏见大多来源自发思维,那么反省思维就可能因此触发,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应该向他们说明,社会认知错误不仅误导、误判他人,甚至还会导致自我认知的谬误,比如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老年人在他们年轻时对老年人所持的消极想法与他们晚年罹患心脏病的概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也正因如此,偏见的受害者不仅局限于别人,也往往包括我们自己。
编辑推荐
1.《颠覆与重构: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商务》
李志刚,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8月
我在读:毋庸置疑,信息化正快速而深刻地改变着这个世界,大到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格局,小到每个人的日常工作生活。在信息通信产业中,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快速发展不仅催生着新的经济增长点,造就了谷歌、Twitter、腾讯等一个又一个的明星企业,我们更是迎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它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也正在颠覆传统,重构未来。本书从移动互联网商业市场、商业策略、移动O2O、市场规则和4G移动互联网等内容入手,通过与传统商业生态和运作模式的对比分析,梳理出移动互联网与众不同的主要玩法与游戏规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主导消费市场的是“屌丝”群体,撬动市场的是SoLoMo(social、local、mobile)理念与A立方营销策略,开创新商机的是O2O模式创新。随着今年4G的到来,作者指出,未来5年将迎来新的移动商务浪潮,这也将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书基于这样的大环境应运而生,书中既有理论指导,又有案例辅证,值得一读。
2.《创新十型》
【美】拉里·基利,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8月
我在读:创新,一直是我们想要突破的瓶颈,不管是在国家还是在企业层面。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需要创新,企业的持续发展更需要创新。但是,纵观目前中国创新思想和实践的现状,大多数创新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方面,对设计企业最深层次的运营和商业系统的创新,以及对有关产品交付、客户服务和客户体验的创新却比较少。本书指出,所有伟大的创新都是由三个范畴里的创新基本类型组合而成。第一个范畴关注企业自身运营,包含盈利模式、网络、架构和流程方面的创新;第二个范畴包含产品表现和产品体系方面的创新;第三个范畴涵盖了服务、渠道、品牌、客户交互等方面的创新。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它不再将创新囿于产品和技术,而是将其贯穿从企业运营到用户体验的全过程,同时还展现了利用这个模型找到创新机会,并落实到组织行动的具体方法。这本书不仅实用,帮助诊断并丰富你正在实践的创新,还能找到差距或发现成就与众不同的潜在机会,甚至颠覆市场。
3.《参与感》
黎万强,中信出版社,2014年8月
我在读:到底是雷军成就了小米,还是小米成就了今日的雷军?众说纷纭,但有一点,雷军说对了——凡事顺势而为,风口上的猪也能飞起来。的确,雷军和他的团队用“参与感”让“小米”在短短四年里腾空而起。当小米开发产品时,数十万消费者热情地出谋划策;当小米新品上线时,几分钟内,数百万消费者涌入网站参与抢购,瞬间完成数亿元的销售额;当小米要推广产品时,上千万消费者兴奋地奔走相告;当小米产品售出后,几千万消费者又积极地参与到产品的口碑传播和每周更新完善之中……通过互联网,消费者扮演着小米的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口碑推荐人等各种角色,他们热情饱满地参与到一个品牌发展的各个细节当中。作为小米的联合创始人,本书作者黎万强,在书中真诚有趣地讲述了小米公司创业几年来的内部故事,从公司创立到产品开发,从产品设计到品牌建设,从日常运营到营销推广,从服务理念到公司理念等,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小细节、小故事,将外界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清晰透彻地道出其中的逻辑必然,并将其独创的“参与感三三法则”和盘托出。
4.《预言家的博弈》
【美】布鲁斯·布尔诺·德·梅斯奎塔,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
我在读:假如你打算买辆新车,你是亲自去4S店购车,还是通过网上比价购车呢?一跨入4S店的大门,你几乎就输定了,因为你会把手中所有重要的信息全部亮给4S店,而对市场的真实情况却知之甚少,你不知道拿到的价格是不是最优惠的。你如果通过网上比价购车,但网上的报价也不可靠。购买新车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博弈论思维:给经销商打电话而不是跟他们面谈,让信息单方向流向你,迫使卖家不得不透露他们的最低报价。本书通过博弈的故事告诉我们,用博弈论思考和看待问题,是我们预测和改变未来世界的新逻辑。其实,无论是生活中购买汽车的简单“小事”,还是法庭上涉及多方的复杂诉讼案,抑或是成功操作企业CEO的竞选流程和结果;无论是历史上类如斯巴达的衰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等重大事件,还是全球气候变暖等全球性问题,用博弈思维重新思考这些问题,都会得出与“常识”不同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