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青春里的那些爱情
2014-12-12潘钦楠
潘钦楠
看,窗外樱花盛开了,花瓣随风而散,落在手掌甚至感受不到重量;看,天空飘起丝丝小雨,雨滴轻落无声,渗入那已古旧的房顶;看,学校放学了,学生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离开用知识围起的“牢笼”。许多年前,每当要写排比句的时候,总是无从下笔。现在想想,怎么能让一群没经历的小学生写这个呢,语文老师应该讲过排比句的奥妙,可我似懂非懂。希望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字的美好,却很少能够做到完美。文字和时间的美妙关系,在我看来就是记录,这样或许就不再害怕“忘记”。亲情、友谊、爱情,也许这三个词将伴随我们一辈子。我想,在青春岁月里何不记住当下的懵懂?
现在的学校永远不缺乏恋爱的同学,尤其是在美国的校园里,不论上课下课,那些情侣们几乎都是成双成对,老师习以为常,家长也给予支持。看着我的美国同学们,不论男女,从恋爱到分手,夸张一点说真是像换件衣服那么简单。维持长久的不多,今儿刚在厕所抱怨完,隔天挽着另一个伴的倒不少。身为旁观者,必须承认他们的每一段或长或短的感情,都是无条件的、轰轰烈烈的。
我家附近有一个图书馆,我在那里做义工,每年去四五次,一次待上一天,学校要求的小时数就够了。有一次,我看到一对不大的恋人,他们也是义工,摆摆书做两个小时,几乎隔10分钟就打个啵。两个人腻腻歪歪、打打闹闹,空气中虚无的粉色泡泡打破了图书馆应有的宁静。
讲讲身边人简简单单的一些事儿吧。这些都是发生在平凡日子里的故事,渐行渐远,变得有些淡然。我们年级有一个男生,9年级时他的个子还很矮,算得上小巧玲珑。打了三年篮球,现在的身高直奔两米,身材也结实了,唯一没变的是幼稚的心性,又淘气又爱闹。没想到他追到了学校公认的漂亮女神,自此之后他就有了两重性格。每一次,他和我们这帮人在一起,无厘头的做派气得我们牙痒痒,总嚷嚷着应该在他捉弄人的时候,拍下来拿给女神看;可和大家闹完之后,女神一出现,他就像个大暖男。刚开始,两个人站在一起多少有些尴尬,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人看他俩都挺顺眼。记得在一堂文科课上,忘记什么课了,老师讲完问我们:“你们谁陷入爱里面了?”只有这个男生举手承认,其他有恋爱的人都没举手。他瞬间就脸红了,从这事能看出他比一般的美国孩子还诚实。我们说他就像一个小朋友,偶尔害羞的表情,配上他壮实的身材,真的很可爱。女神早我们一年毕业,毕业典礼结束后,那男生搂着她说:“抱着你的这个瞬间有这么多温暖,我就满足了。”说完这句话他们和平分手了。我们问过那个男生为什么作出这个决定,他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而我只是选择在最好的时候分开。”后来我才知道这句话是英国作家萧伯纳说的,没得到时,深陷追求的痛苦之中,得到了往往又是患得患失。这个男生或许是对的,所谓失去反而比拥有更踏实。
美国校园恋爱问题引发一些过激事件,经常引来众多媒体和学者的关注。反映这方面情感故事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也俯拾皆是。这些都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陪伴我们长大,可以说广受欢迎。Gossip Girl我们一季又一季地追,每一季结束,我们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朋友中总有些人好奇,现实中美国青年的爱情生活究竟是怎么开始的?我还没踏进大学校园,但身边有很多刚从美国大学毕业的朋友,不用打听或者关心就总会听说不少故事。
最近在圈子里流传的故事是一个快从俄勒冈大学毕业和我们很熟的女生说的,是9月份入学的美国姑娘成批来波特兰找男朋友的事儿,据说这批都是十分主动、积极的女生。这个故事让我顿时想到在电视上看过的一个段子,问你判断一个人第一眼看哪儿,看包看衣服还是时尚度,说难听点大部分人还是属于“外貌协会”。有时找对象真的是一件非常表面化的事,总爱说我见到你第一面就喜欢上了你了,所以怎么可能把内在研究了一遍才有爱情的化学反应呢。我朋友说,她有个小学妹有段时间在一个校园网站上交了个波特兰大学理科的小男生,他俩在网上聊得很不错,又发现有不少共同的兴趣爱好,性格上也属于一拍即合,两人没多久就约见面了。那小学妹兴致勃勃地坐上了来波特兰的巴士,在公车上折腾了三个多小时,好不容易快到下车地方了,她开始紧张,假设各种各样见面时会发生的情形。车到站了,她接到男生打来的电话,问她是否到了,那个男生在出口等他。她又紧张又兴奋地说:“我现在就下车,你拿着电话不要挂。”她等所有人都下车之后,才一步一步走向出口。她还没来得及下阶梯,只看见一个个头小小的男生呆呆地站在那里,紧握着手机,穿着一条超瘦的米色灯芯绒七分裤,上面是一件已经洗过n次的蓝衬衫,外面套着咖啡格子的羊绒背心。这姑娘当场语塞,那个男生向她微笑,她转身返回朝着出口相反的地方走去。就这样女孩挂了电话,毫不犹豫地、无情地走了,留下一个身影,再没有一句话。
据说在波特兰大学的美国男生纯学术型的特别多。对于这典型的理科男,他们经常会全身心沉陷于一本书或者投入某个实验室中,长期这样下去,导致了他们的IQ和EQ有天地之差——前者必然比后者高出几百倍。圈里有朋友说,她有一次被邀请去了理科男的frat party,正在跳舞时,忽然感觉背后有个人在不停地撞击她。她回过头来一看,只见一个四眼男在那里像跳蹦床式的劲舞不说,还肆无忌惮地对她放电。这位善良的女生觉得他很可爱,于是就转过身来与他一起“蹦床”。过了不久,女生跳累了,就问男生名字。男生兴奋地回答了,女生点了点头,ok了一声就没下文了。这时,男生好像突然对女生产生了好感,但又不懂得怎么与这位善良的女生搭讪,于是就来了一句:“你知道吗,我SAT(相当于美国的高考)数学和阅读可都是满分呢!” 女生听后郁闷了,无奈之下,她对那个男生微微一笑,很有礼貌地应了一声:“Good for you。” 转身就跑掉,逃离了那个场子。但还是得声明一下,不是每一个理科男都如描述中那么二,虽然书呆子无处不在,就在等那些不计较外表、不沉溺于花言巧语,而只注重内涵、智慧和诚意的女生去发掘他们的优点喽。
“十六七岁,谈恋爱到处旅行,组乐队,不耽误人生最美好的时候。”这句话总在校园网站上转得轰轰烈烈。我的生活虽然不像《歌舞青春》所描述的那样,但也算没有辜负这美好的时光。即将远离十六七岁,心态介于不成与成熟之间,总之情绪波动老是那么大。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曾这样写道:“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是延续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青春可记录又易不忘怀的,感情一定排头位,哪怕只是青春懵懂。现在,有人问我在过了18岁将要追寻的感情是什么?好像不再喜欢轰轰烈烈,只希望随着时间,像杜拉斯说的——有人走过来,他对你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的你比年轻时更美。那时你是年轻的,但与你那时的容颜相比,我更爱你备受摧残的面容。”
有什么经得起时间呢?都会成为过去的,最后如同故事,随时间流传,或被时间遗忘。我们喜欢读故事、听故事,却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故事,那些被称之为回忆的镰刀,就是我们的故事。
(编辑·麻雯)
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