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有个编辑妈妈
2014-12-12张恩先
张恩先
我自幼残疾,1990年初中毕业后就告别了学校,心情格外空虚与迷茫,于是就找些报刊来读,借以摆脱内心的痛苦。同时,还写点短文,试图通过文学来追求人生的完美。在这时,我有幸结识了时任大连《海燕》文学月刊社副主编沙仁昌老师,他又把我介绍给编辑部的王桂芝老师。1992年,我报名参加了《海燕》函授班学习,王桂芝编辑就是我的辅导老师。自此,我与王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的一位很要好同学遭遇车祸,在万分悲恸之时,我以笔记形式写了篇稿件寄给王老师,本没抱有什么希望,却被王老师认真改写成一篇散文《往事与悲哀》,发表在当年《海燕》函授版的《习飞集》上。当我第一次读着自己稿子变成铅字时,兴奋地连声喊着:“我的文章发表了……”这更激起了我创作的热情,小小说《馈赠》也在同一年发表了。这对于一个初学写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舞与有力的扶持。当我在电话里向王老师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时,她却说:“扶持文学新人是我的份内工作,只要你顽强幸福地度过每一天,我们大家都很高兴。”那时那刻,我的脑海里仿佛浮现出一位编辑妈妈的音容笑貌。
难忘1994年,一个隆冬的日子,一位快接近60岁的老妈妈顶着凛冽的寒风,来到我的小店,手里还提着一大捆杂志。没等我张口,她却风趣地对我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终于见到了日夜期盼的文学启蒙老师、我可亲可敬的编辑妈妈,心情万分激动,强忍的热泪夺眶而出。王老师从几百里外的大连来到安波,还没来得及休息,就翻开我密密麻麻的习作本,认真地读着,还用红油笔在上面指指点点,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肯放过。那次,经过她的谋篇布局,我的一篇原不成形的稿子变成了一篇像样的文学作品,这就是我在1995年3月《海燕》上发表的小小说《摊位》。
1999年1月初,我意外地收到了王老师的又一封来信,她在信中这样写道:“好久没收到你的稿子了,不知你近来怎样……我现在已经退休了,当奶奶了……”我一边读着信,一边默默地流泪,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下来。我很快给她回了信。让我感动的是,她把我的信当着全体编辑老师的面宣读了,还把我介绍给新来的编辑、作家孙惠芬老师。在孙老师的热情扶植下,我的散文《我们不曾相识》、《写给妻子》、小小说《分树》陆续发表在《海燕》上,《分树》还荣获“无名小卒”征文二等奖。
当王老师得知我通过征婚与一位四川女孩结婚生子时,显得特别高兴。1999年正月初七,她还特意派在大连广播电视报社任编辑的儿子李广宇来看望我们,不仅给我的女儿带来了营养品,还把我的爱情婚姻故事和我们三口之家的照片发表在一本杂志上。
王桂芝老师以“给他人做嫁衣”的敬业精神和慈母般的关爱,抚育着我——一个农村残疾人作者在文学道路上健康成长。《海燕》这位编辑妈妈的恩情,我只有用继续勤奋写作来报答!
责任编辑 曲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