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做大天然气利用产业链和碳排放交易市场
2014-12-12张海亮
文/张海亮
加快做大天然气利用产业链和碳排放交易市场
文/张海亮
近年来,上海以细颗粒物(PM2.5)为代表的复合型、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2013年12月,上海持续遭遇长时间雾霾天气,几次启动空气重度污染预警,PM2.5短时浓度甚至超过500微克/立方米。大气污染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也与上海市建设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不相匹配。大气污染问题归根结底是煤炭、汽柴油等能源的使用问题。天然气是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大幅提高天然气消费占比是目前最快速有效解决节能减排问题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
上海市在天然气的利用方面较为滞后:2012年天然气消费量为60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消费总量的4.1%;规划2015年增加到100亿立方米,占全国规划量2300亿立方米的4.3%。目前的上海市规划中,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6.1%提升至2015年的11%左右,但这与国际平均水平(23.8%)仍相距甚远,与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在天然气利用产业链方面,上海市已经落在国内其它大中城市的后面。例如上海市的天然气加气站寥寥无几,且没有长远规划。而北京市规划到2017年,建成加气站294座,并实现五环路内公交中天然气车达到50%。
上海市应该先快速做大本地天然气利用规模及全产业链,成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并引领全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才能在天然气交易市场以及也与之密切相关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竞争中取得领先。
快速做大天然气利用规模的益处
从以下背景来看,快速做大天然气利用规模对于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发展相关产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非常有利于上海市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1、国家政策鼓励加大天然气利用。国家发改委2012年10月发布《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和天然气产区,按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原则稳步实施以气替油工程,如以气替代油发电,以气替代车用和船用燃料等。国家发改委同月发布的《天然气利用政策》将“天然气汽车(尤其是双燃料及液化天然气汽车),包括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物流配送车、载客汽车、环卫车和载货汽车等以天然气为燃料的运输车辆;在内河、湖泊和沿海航运的以天然气(尤其是液化天然气)为燃料的运输船舶等”,列入优先类。
国务院2013年1月发布《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将2015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7.5%(2013年预计为5.8%)。规划同时提出,2015年天然气发电量从2010年的2642万千瓦提高到5600万千瓦。目前,发改委已上调上海等8省市天然气发电上网电价。
2、加大天然气利用对于上海市的节能减排意义重大。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长三角区域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0%,并将进行考核评估。近期,上海市与环保部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长三角三省一市建立了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
按上海市环保局的分析,造成上海市大气污染的PM2.5来源中机动车、船占25.6%,工业占25.8%,扬尘占10%,电厂占7.3%,还有一些社会来源,以及区域间的相互输送。
使用天然气将大力促进节能减排。相关数据表明:与传统汽油车相比,同样负载下LNG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排放量可降低96%~99%、氮氧化物可降低65%~75%、碳氢化合物可降低82% ~92%、颗粒物可减少100%。天然气每消费100亿立方米,与等量热值的煤炭相比,可减排二氧化碳约4333万吨、二氧化硫48万吨。
3、上海的天然气气源供应途径较多,可以满足未来需求。上海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通过城市管网实现西气东输、川气东送、进口LNG等互联互通的城市。按照2011年12月印发的《上海市燃气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本市天然气供应规模力争达到100亿立方米,实现供需基本平衡,全市“五大一小”气源供应能力包括LNG39亿立方米、西气东输一线23.7亿立方米、西气东输二线约20亿立方米、川气东送约19亿立方米、东海平湖3亿立方米、五号沟LNG备用站0.5亿立方米。
上海LNG从2009年11月开始向城市管网送气,截至2013年11月16日洋山接收站输出天然气总量达100亿立方米。洋山接收站输出的天然气已占到全市需求量的一半,高峰时段日供应量占全市用气总量的三分之二,已成为上海天然气供应和调峰应急的主力气源。
以上信息说明上海的天然气供应渠道和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只要在陆上和海上天然气供应通道同时着力、扩大规模,就可以为上海扩大天然气利用提供充足的气源。尤其是随着页岩气革命的深入,全球释放出越来越大的天然气供给能力,上海完全有条件抓住契机,大幅扩大LNG进口规模。
4、天然气利用技术成熟、安全、性价比高。目前,在汽车、船舶、工业锅炉、发电等领域,我国天然气相关设备制造技术已经成熟,并已大都实现国产化。以天然气汽车为例,LNG汽车较汽油、柴油汽车不仅更安全,而且更经济。目前国内LNG公交车约55万元/台,在同等配置条件下,比柴油公交车约高5万元左右,但LNG公交车年均燃料成本18.29万元,而柴油公交车为22.41万元。LNG公交车与售价约200万元的纯电动公交车相比,更是优势明显。此外,国内天然气装载机、挖掘机、叉车、船舶等产品也都已有产品投放市场,处于市场导入期。
5、天然气在上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除了居民生活用气、公共服务设施用气,上海市在天然气汽车、运输船舶、炼钢、发电等方面利用天然气的空间很大。
据《上海年鉴2012》,上海市有地面公交汽(电)车运营车辆16589辆,国Ⅲ以下车辆占全市公交车总数的35%;出租营运车辆50438辆;道路货物运输营运车辆17.3万辆;长途客运营运车辆20662辆;集装箱运输专用车辆19223辆。上海是我国最大的造船基地、又是远洋运输与长江航运的交汇处,随着LNG船舶保有量的扩大,加气需求将跳跃式发展。此外,宝钢和石洞口发电厂改用天然气炼钢或发电也是必然趋势。
6、发展天然气事业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自贸区的需要。上海市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四个中心”都与天然气有着密切的关联。上海地理位置优越,航运既可辐射东南亚、东北亚等全球主要LNG市场,也可以沿长江到达内陆地区。扩大进口天然气规模,有助于上海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并积极发挥外高桥港、洋山深水港的作用。根据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于2013年11月在自贸区成立,从事原油、天然气等能源类衍生品的上市交易、结算和交割业务。结合五号沟LNG站便于国内外LNG交割的便利条件,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有希望建成中国乃至亚洲的天然气交易中心。
快速做大天然气利用规模的建议
本文作者以及公司内部相关专业人员以产业政策研究、清洁能源应用、相关行业实践、媒体报道以及国内外相关案例为基础,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相关具体建议如下:
1、制定快速做大上海市天然气利用产业链的中长期规划
(1)天然气应用范围
机动车:包括应用LNG的公交车、长途客运车、物流配送车和重型卡车等,应用CNG的出租车等;工程机械:包括应用LNG或CNG的装载机、挖掘机、叉车等;应用LNG的船舶;工业锅炉煤改气或油改气;钢铁厂;发电厂等。
(2)天然气产业链
对于上述范围的天然气利用,应考虑全产业链的发展,包括LNG/CNG机动车制造/改装,加气站/加注站设备制造及建设,LNG船舶制造/改装、天然气锅炉制造、天然气发电设备制造等。
(3)天然气供应
加大西气东输等陆上管网的输入量,同时利用洋山港区加大进口,扩建LNG转运基地;建立长三角地区天然气供应的合作机制和管网建设,利用江、浙的LNG接收站或液化厂调峰应急。
(4)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通过减税、补贴等方式,鼓励天然气全产业链的发展。例如,对于天然气加气站建设用地给予政策倾斜,购置/更新LNG公交车给予补贴等等。
2、快速做大天然气交易规模,力争早日建成国家级天然气交易中心
加大环保压力,敦促用煤大户改用天然气,引导企业通过交易市场购买天然气,并通过长三角协作机制,将交易范围拓展至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在自贸区内先行先试,放开天然气进口权,以天然气交易市场为平台,推进管道天然气及进口LNG的定价机制市场化,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3、做大做实碳排放交易,力争早日建成国家级碳排放交易市场
建议利用天然气改造锅炉、炼钢、发电等契机,做大、做实碳排放交易,争取未来全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能够落户上海。随着上海市天然气利用规模和水平的提高,以及天然气交易市场、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上海市将更快向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迈进,并为建设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和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