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与土耳其关系发展的表现

2014-12-12邓凤玲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1期

邓凤玲

[摘 要]赫鲁晓夫时期,苏土关系开始打破坚冰,而双方关系的真正发展却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苏联在塞浦路斯问题上对土耳其的支持;苏联对土耳其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援助;此外,双方的政治关系取得了重大进步。

[关键词]勃列日涅夫时期;塞浦路斯问题;经济援助;政治缓和

苏联和土耳其的关系在经历了列宁和凯末尔友好时期之后,一度出现了波折,而在斯大林时期一度跌落到了谷底。虽然赫鲁晓夫上台之后积极向土耳其伸出“橄榄枝”,但双方关系的真正改善却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

一、苏联在塞浦路斯问题上对土耳其的支持

苏联和土耳其的友好关系首先表现为苏联在塞浦路斯问题上对土耳其的支持。塞浦路斯问题牵动着塞浦路斯希腊族人和土耳其族人的神经,而且由于希腊族人和土耳其族人与希腊人和土耳其人的渊源关系,也牵动着希腊和土耳其的神经;更是因为在冷战的背景下美、苏在东地中海的较量与争夺,所以美国和苏联也对之抱以高度的关注。

苏联起初采取的政策并不支持土耳其在塞浦路斯的立场,事实上,苏联赞成塞浦路斯单一制政府的存在。1964年11月初土耳其外交部长埃尔金对莫斯科的访问最终扭转了苏联的态度。1965年1月波德戈尔内率领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访问土耳其,先后同土耳其各级官员进行了会谈,表示苏联支持土耳其在塞浦路斯的立场。苏联之后多次表达了“在尊重塞浦路斯共和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两个民族的合法权利的基础上和平解决塞浦路斯问题”的立场。[1]13-141967年11月15日希腊族和土耳其族人在科菲努村发生冲突,造成“22名土耳其族人和1名希腊族人死亡的严重事件”。[2]232土耳其总理德米雷尔向希腊军政府发出通牒,要求对土耳其族人的损失进行赔偿,撤回格里瓦斯等,如果这些要求不予满足,土耳其将采取军事行动。1967年11月22日,苏联政府就塞浦路斯局势发表声明。“谴责”希腊政府“企图通过塞浦路斯和希腊合并,变塞浦路斯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基地”。[1]121苏联的这一立场对无疑对土耳其是有利的。

1974年7月15日,塞浦路斯发生军事政变,辛普森取代马卡里奥斯成为塞浦路斯总统。辛普森上台之后,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意诺西斯”立场。土耳其对此猝不及防,随后即表达了坚决而强硬的态度。埃杰维特政府宣布土耳其“永远不会接受在塞浦路斯的任何形式的任何既成事实。我们不允许任何人干预塞浦路斯土耳其族人的权利”。[3]62美国副国务卿西斯科被任命为调解大使不停地游走于安卡拉和雅典之间,但是这次他费劲了口舌也无济于事。埃杰维特表示自己绝不会再重复1964年和1967年的错误,要把言语化为实践。埃杰维特向西斯科和美国驻土耳其大使表示:“我们已经按照你们的方式做了十年,现在我们将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4]1611974年7月20日凌晨5时45分,土耳其军队开始轰炸塞浦路斯岛屿,希腊紧急调动军队并允许军队在塞浦路斯岛屿的任何地方向土耳其军队开火。美国一直担心的希、土战争终于还是爆发了。1974年7月、8月苏联就塞浦路斯局势连续发表了四个声明,声称政变是希腊军官一手策划的,要求希腊立即从塞浦路斯撤军。同时苏联为土耳其辩护,称土耳其出兵是“出于保护塞浦路斯岛的土耳其人”,其“目的是恢复塞浦路斯的独立和合法政府的权力,”指责“希腊黩武主义者谋求的是要把塞浦路斯变成北约组织的军事基地”。[1]468-469此外,苏联要求在联合国范围内解决塞浦路斯问题,努力为自己赢得塞浦路斯问题上的发言权,进而实现自己在东地中海的利益。当美国不断地阻扰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的行动时,苏联对希腊的谴责和对土耳其出兵的辩护,无疑壮大了土耳其的胆子,并使其扩大了在塞浦路斯的行动。

当美国极力劝阻土耳其在塞浦路斯的军事行动、避免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军事交锋引发东南翼的“爆炸”而为苏联的干涉提供可乘之机时,苏联在塞浦路斯问题上对土耳其的支持,使土耳其在塞浦路斯问题上获得了一定的主动权,一定程度上帮助土耳其实现了其捍卫土耳其族人利益、保卫国土安全的目标。

二、苏联可观的经济援助

实际上,苏联对土耳其的经济援助在很大程度上是伴随着塞浦路斯危机的发生和发展而进行的。五六十代,土耳其的经济发展再次面临着重大困难,苏联的援助不仅解除了土耳其的燃眉之急,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它的经济发展。“经济援助是发展苏联和土耳其关系的支柱。”[5]251

土耳其与苏联及其巴尔干同盟的经济和贸易关系起初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随后得到了快速发展。1964年土耳其与东欧集团基于双边协议进行的贸易总值达到六千五百万美元。1965年土耳其与苏联的贸易达到了二千万美元。1967年3月25日,“苏联同土耳其在莫斯科签订了苏联为土耳其七个建设项目提供机器设备和技术援助的协定”,[1]92这七个项目都是大型工业企业,它的建立有助于推进土耳其的重工业建设。土耳其方面指出:“上述企业将大大提高国民经济相应的生产部门的产量并节约大量外汇,上述项目的建设也有助于土耳其国营企业的壮大。”[6]60除此之外,苏联还计划在土耳其建立10个水泥厂,其年产量达300万吨;一个电力能源中心并打算为其提供电气设备。双方就建立一个新玻璃厂、年产量100万吨的钢铁厂和年产量300万吨的炼油厂达成了协议。

1969年土苏贸易增长到七千四百八十万美元,据估计到1970年将达到八千四百万美元,这将是1965年双方贸易值的4倍多。“1960年代末在土耳其有1 000多名苏联经济顾问,而且土耳其将要成为苏联对第三世界经济援助和贸易的最大接受方之一。”[5]251土耳其在塞浦路斯的军事行动导致美国国会在1975年初终止了对其的武器销售,土耳其随之也给予了强烈的回应,土美关系迅速恶化。苏联在塞浦路斯危机当中对土耳其立场的支持和土美关系间的裂痕导致苏联和土耳其的关系取得了决定性的发展。而这一成果迅速的转化为又一次大规模经济协议的签订。苏联对已经存在的和新的工程项目提供了7亿美元贷款。1977年谈判达成了一项为期十年的经济协议,总值13亿美元;两年后,签订了一个总值38亿美元的能源工程协议。“到1980年代土耳其已经收到了大约20亿美元的苏联经济援助。”[5]253可谓数目不菲。

苏联对土耳其的经济援助着重地表现在重工业领域。一方面,苏联为土耳其提供了数目可观的优惠贷款和先进的机器设备,另一方面苏联的许多经济顾问和技术人员直接为土耳其的经济发展服务。苏联的大规模援助为土耳其一·五和二·五计划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土耳其来说,苏联的经济援助正好弥补了土美关系恶化所造成的损失,土耳其在没有对苏联做出领土让步的条件下得到了大量的好处。对苏联来说,它企图通过大规模的经济援助使土耳其经济能够自给或者更加的依赖于而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脱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投入苏联的怀抱或者至少保持中立。可以说在这一点上,苏联以巨大的代价暂时的换取了些许安慰。

三、苏土政治缓和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和土耳其的政治关系同样取得了重大进步。双方高层领导人的频繁互访成为两国关系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1966年12月对土耳其进行了访问。“这是苏土建交半个世纪以来苏联政府首脑首次访问土耳其。”[1]82双方就塞浦路斯的解决达成了共识。1969年11月,土耳其总统苏奈访问了苏联,这是苏土关系史上第一个土耳其总统访问苏联。苏联方面表示“这次访问标志着苏土关系中的‘又一个重要阶段”。[1]230这充分表明了土耳其对发展土苏关系的高度重视,而这次访问的结果迅速转化为苏联的一大笔优惠贷款。1972年4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访问了土耳其。双方签署了《苏联和土耳其友好睦邻关系原则宣言》,表示两国要按照列宁和阿塔图克创立的和平、友谊和友好睦邻关系的传统发展双方关系,尊重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并强调“尊重每个国家选择和发展自身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制度的不可让与的权利,不使用武力或进行武力威胁,拒绝向反对其他国家的入侵或颠覆活动提供领土”。[7]6561975年12月以柯西金为首的苏联代表团对土耳其进行了正式访问。两国政府领导人就塞浦路斯问题的解决、裁军、缓和、中东和平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达成一致意见。指出“苏土关系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重大进步”。[7]659两个国家均表示他们将支持包括裁军在内的所有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切行动并着力推进缓和进程。

苏联和土耳其对中东持续的紧张局势表示了担忧。他们坚信只有以色列从它1967年占领的所有阿拉伯领土上完全撤军并承认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合法民族权力包括建立他们自己国家的权力,中东地区才能实现永久、公正的和平。双方领导人一致认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有必要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中东和平会议。苏联与以色列关系的恶化和土耳其向阿拉伯国家的靠拢导致两国对阿拉伯国家采取了支持的政策。1970年,土方同意苏联经由土耳其向叙利亚和伊朗输送武器。1973年,苏联经过土耳其向参加“赎罪日”战争的阿拉伯国家空运武器。由此可见,双方对以色列的反对和对阿拉伯国家的支持。

1978年《苏联和土耳其睦邻关系和友好合作原则的政治文件》的签署把两国的政治关系推向了高潮。这份文件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首先,重申了双方于1972年的签订的《友好睦邻关系原则宣言》;其次强调了双方对包括缓和、裁军在内的所有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事业的支持;最后,表达了进一步深化经济、科学与文化合作的愿望。双方领导人表示“这份政治文件的规定和原则除了为和平、安全和相互合作的事业服务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目的”。[7]670虽然这份文件没有达到互不侵犯的高度,也不是苏联在1970年早期与埃及、伊朗和第三世界其他国家签订的友好条约类型,但是对“苏联与一个北约国家的关系来说是一个突破”。[5]254勃列日涅夫时期,两个国家的军事领导人也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接触。1976年土耳其军事代表团访问了苏联,他们被邀请参观华沙条约组织在高加索的军事演习。1978年苏联参谋长加科夫受邀访问了安卡拉。虽然这没有促使两国建立军事关系,但是说明了双方政治关系的进一步宽松。由此可见,1960、70年代苏土双方的政治关系在不断地提升,两国领导人通过经常性的互访和谈判,不仅促进了双边关系的发展,而且就许多国际问题达成了共识。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和土耳其的关系是继列宁和凯末尔友好时期之后的第二个友好时期,双方关系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美国、苏联和土耳其的三角关系,苏联和土耳其关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参考文献:

[1]夏义善主编.苏联外交六十五年纪事:1964—1982勃列日涅夫时期[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

[2]何志龙.中东国家通史—塞浦路斯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丁艳.塞浦路斯问题与土美关系研究(1960s—1970s)[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4]张士智、赵慧杰.美国中东关系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

[5]Galia Golan. Soviet policies in the Middle East: from World War Two to Gorbachev.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6]杨兆钧.土耳其现代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0.

[7]Basil Dmytryshyn.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Middle East: A Documentary Record of Afghanistan, Iran and Turkey, 1917-1985[M]. The Kingston Press,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