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题名中的学问

2014-12-11夏明曦

新会计 2014年9期
关键词:副题盈余会计准则

夏明曦

翻开一本杂志,读者首先是看目录,而目录中主要显示入编的文章标题,然后你会选择所感兴趣的文章来阅读。“人美在眼睛,文美于标题”,就是这个道理。所谓“好题目一半文”,说明了标题在文章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

《新会计》的编辑在审稿中十分注意对文章标题的审核。标题审改的重点:一要题文相配,突出主题,反映论文的主旨;二要用词简炼、朴实,避免多余的修饰;三在必要时才有副题。列举其中《新会计》上的部分文章:“营改增”的创新、效应及其实施对策、盈余管理文献综述、企业价值与股利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分析、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财务战略选择、“透明度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体现”、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兼论会计准则的技术创新导向;这些标题都较好地点出了主题。使用反问式标题常更引人关注,如“谁来审计内部审计师?——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初探”、“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决策理性吗”、“激流勇进,还是黯然出局?——公允价值散论”、“从量计征还是从价计征——我看资源税计征方法改革”。

有些作者对于写好文章标题却不够重视,现列举若干应予避免的情况。

一是标题没有抓住核心词语。文章的主旨、关键词和标题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文章中使用的核心词汇被选为关键词,但该词汇如果没有进入标题的话,那么标题必定无法与文章内容相匹配,文章主题突不出。如有些标题,写得过于简单笼统,很可能会判断这篇文章并无创新、无独立见解而被舍去。如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我国财务控制体系现状研究、施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探讨、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思考……绝大部分的外延或内涵不恰当,不能或没有正确反映文章内容。以下几篇的标题点出了文章创新之处:“营改增”的创新、效应及其实施对策、略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改革、增值税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二是词语使用不当。如“中小民营企业关于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现状分析”中的介词“关于”应该删去,否则反而掩盖了后面的主题。又如“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及发展趋势”似可改为“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发展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本量利分析与作业分析结合运用的案例分析探讨”和“关于亏损企业所得税费用为正数的分析与探讨”,都并用了“分析”与“探讨”,实为近义词重复,删去其中一个才通顺。有读者反映,《新会计》刊出的文章题目中,有多篇缺少了或者使用不当“的”字的,如“关于股权投资并购过程中的业绩对赌的探讨”,前面的“的”字应删去;“大型活动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应补“的”字,改为“大型活动项目的成本分析与控制”;“最终控制人性质、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中,不仅缺少助词“的”,还缺少一个连接词“与”,应改为“最终控制人的性质与内部控制和盈余质量”;因为这里的控制人性质与内部控制和盈余质量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因果从属关系。

三是标题冗长。如原题为“从一篇墙壁文学看中国传统文化对会计人的期待——浅谈会计文化”,结合文章内容拟改为“从王安石厅壁题名文章看中国传统文化对会计人的期待”。“遵循会计基本准则,正确进行房地产行业中土地代开发业务的会计核算”用了31个字符;“从财务角度分析销售子公司的特点及对各种突出问题处理方案的探讨”“浅析汽车经销商集团有效实施现金池模式下的风险控制”似都可修改得简洁一些。

四是副题多余。如副题为“财务管理转型创新探讨之一”,除非添加有编者按语说明是系列文章中的第一篇。不妥当的副题,如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均范围不清)。原题“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刍议——基于中央企业与湖北省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的比较”,其副题中的“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与主标题有重复了;原题“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应用——基于宝钢国际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实践”,可去掉副题并修改为“风险导向审计在宝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的应用”就简练多了。

写好文章标题大有学问。文章的标题是文章最最浓缩的提纲,要使用有限的字数反映出写作的意图和文章的主旨,既概括性强,又要准确得体、讲究修辞。好标题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水平,而且事关投稿的成功与否及对文章的评价——标题眉清目秀,就能吸引读者,获得较高的浏览量和下载次数。因此,论文在定稿之前,建议作者要再次琢磨标题,切不可随意小看。

编辑:晓斌彭秋龙endprint

猜你喜欢

副题盈余会计准则
文 题
文 题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文 题
文 题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