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2”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4-12-11罗平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4年12期
关键词:职教师资毕业生

罗平

摘    要:开设“3+2”职教师资班,推进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是构建广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有益探索。文章针对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中出现的“招生难、生源质量差、培养目标模糊、学生就业难”等现实问题,从探索新的招考方式、制定职教特色突出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推进校用合作等多角度、多层次提出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3+2”;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2-0068-03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等文件基本精神,要实现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一大批优秀的职教师资人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作为一所以培养职教师资人才为基本定位的普通本科院校,落实“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的办学定位,对“3+2”职教师资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改革和创新,为广东职业教育培养优质师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

一、广东技术师范学院“3+2”职教师资班现状

“3+2”职教师资班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正在探索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新模式,它将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优势与技术师范院校学科专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经过3年专业技能学习与训练获得中高级技能证书的优秀高职毕业生,参加专升本考试进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按专业单独编班学习,进行2年学科基础知识的提升、职业技能教学能力的培养,成为能满足中职学校教学需要的合格教师。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大批专业基础扎实、职业技能传授能力突出、能做会教、品格健全、发展力强的高素质职教师范毕业生,满足中职学校对高质量职教师资的迫切需求。

2009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开展“3+2”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教学综合改革的试点工作,选取基础与发展势头较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四个专业作为第一批“3+2”职教人才培养教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0年新增车辆工程和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等4个试点专业,获准招生专业扩展至8个(其中机械电子工程和自动化2个专业因未招到学生,未能开班)。截止到2014年6月,已培养2011、2012 、2013和2014 四届毕业生共572 名,到教育系统就业的比率达到28%以上。

二、创设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意义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以科学发展观、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树立“知识+技能”“学科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观,努力创建以技术应用、职业技能为导向,以学生学科视野、职业发展能力的拓宽与培育为基础,以突出职业技能传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有以下四点。

第一,通过系统化的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了职教师资的总体质量和素质,拓宽学科视野,提升专业技能,有效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合格的职教师资人才,是解决目前我国及广东省职教师资严重短缺问题的有效方案。

第二,根据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学生要按计划完成各项实习实训任务。通过实习实训,不仅验证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而且在实践中提高了职业操作技能,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加深了对真实工程环境的了解,达到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的目的。

第三,以“3+2”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试点专业为重点,同时向普通本科师范专业与硕士研究生相关专业拓展、推进,是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有益探索。构建“中等职业院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从中职、高职到应用型本科以及专业硕士学位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促进广东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发展。

第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是彰显办学特色和提高办学质量与水平的有效途径。为提高职教师范素质模块的学时比例,安排了为期8周的教育实习,帮助学生熟悉教学工作流程和中职教学方法,能够较快适应职业学校各项教学工作,专业知识和师范教育的技能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学生的整体教学能力和心理素质明显提高,得到了实习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普遍好评。

三、“3+2”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方式还是学科本位,与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式类似,职教特色不够鲜明,培养的毕业生技能不突出,与中职、高职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存在较大差距,高职到本科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对接渠道尚不够通畅,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迫在眉睫。

(一)生源不足

目前,广东省开展“3+2”专升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院校较少,试点招生专业也较少。由于开展时间较短,宣传不够广泛,相当多的高职毕业生对“3+2”专升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这一新模式尚不知情,招生信息也不甚了解。由于“普教情结”,职教师资生源质量相对较低,难以吸收“知识渊博、技能熟练”的高素质高职毕业生。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现有“3+2”专升本职教师资专业6个,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两个专业报考人数较多以外,其他试点专业报考人数较少。机械电子工程和自动化两个试点专业在招生的第一年由于报考人数过少,未能开办相应的职教师资班。

(二)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从近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学生在专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种类较多,有些与专升本报考的本科专业不完全一致。由于录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高职院校且专业分布面较宽泛,即便同一专业不同院校的课程设置及深度要求也有所不同,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及专业技能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尽管有相应的中级以上技能资格证书,但专业技能不够强,对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较薄弱。生源结构较复杂且专业基础差,增加了教学实施的难度,影响了教学效果。endprint

(三)未能较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职教师资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为中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人才,但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首届(2011届)职教师资班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近七成学生进入公司就业,到职业学校担任教师岗位的人数不超过20%。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职教师资班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例,2011年到2013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分别为29、56、46,共计131人;进入中职院校当教师的人数分别为6、12、8,共计26人,从事教师岗位的仅占19.85%。

(四)就业渠道不通畅

由于缺乏健全的中职教师准入机制,职教师资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的渠道并不十分畅通。尽管总体上广东省中职师资较为紧缺,但冷热分布不均;珠江三角洲一些发达城市中职学校师资接近饱和且一般都要求硕士以上研究生,而边远、欠发达地区对中职师资需求的缺口较大,但对毕业生吸引力不大。大城市情结导致毕业生大多愿意留在中心城市,不愿去中小城市和落后地区中职学校就业,也有部分毕业生不愿意做教师工作,而选择去企业或其他单位工作。由于就业前景还不明朗,培养的毕业生尚未得到中职学校的检验与认可,不能有效吸引高职院校优秀毕业生报考。

(五)综合改革未能深入、全面开展

“3+2”专升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教学实施与教学改革在国内无先例可循,各项改革工作正处于探索之中,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式尚未形成。没有形成稳定、统一、可操作性强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还是处于封闭办学;教师教学技能与水平有待提升,突出职业教育从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仍不够深入;国家认可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标准也尚未出台;缺少适合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课程和教材,实践特色不突出。这些都成为制约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新问题。

四、“3+2”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思路

“十二五”及其以后相当一个时期,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需要一大批中职师资,这为开展“3+2”专升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做好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工作,保证职教师资班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及教学综合改革的顺利开展,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招生宣传,探索新的招考方式

加强职教师资招生宣传工作,组织试点院校与对口高职开展校校合作,实行“委培式”或“订单式”培养模式,试行专本连读等招生政策,扩展生源渠道;可联合部分高职院校举办“高职高专校长论坛”、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座谈会,介绍“3+2专升本职教师资”招生信息及其优惠政策。为增大“3+2”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新模式对高职学生的吸引力,可给予学生减免部分或全部学费、助学金及奖学金等政策。

改变目前单一的“专插本”招生考试,对生源地选取、考试、录取等环节进行改革,探讨面向广东省、全国优秀中职、高职院校及社会,试行单独考试、单独录取、自主招生等新举措。给予“3+2”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试点院校更多的自主权,提供自主招生、自主办学等相关政策支持;由招生院校自主招生或几所试点院校联考,真正把高职院校中专业对口、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毕业生招收进来。

(二)制定职教特色突出的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3+2”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传授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突出职教的师范性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构成采取“模块”的形式,根据中职学校对职教师资的发展要求设置课程,以模块化课程设置体现专业方向,灵活性更大、适应性更强。主要包括教师教育模块、专业模块、专业拓展模块、社会实践模块、人文综合素质模块及技能培训考证模块等。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大胆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尤其倡导将“教学做”合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方法引入职教师资培养,着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传授能力的培养。改革以往单纯以实施学科教育为目标的教学内容,加强对中职、高职与行业的调研与合作,组织规划编写能体现“知识+技能”、“学科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理念、突出职业技能传授能力培养的立体化职教师资教育教材。

(三)打造优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和其他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能力的教师。“3+2”试点院校、有关高职院校、中职院校组建“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联盟,优化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机制与培养模式,突出职业教育从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内训与外聘(中职、高职和行业专家学者等)相结合,建设一个优质教学师资资源库,着力打造一支师德和学术修养较高、实践能力强、能讲会干、专兼结合、具有鲜明的职业技术与技术师范特色的“双师型”教学科研队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各试点专业所属二级学院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承担“3+2”师资班教学任务的教师“双师型”比例普遍达到60%以上。

(四)实行“三证书”制度,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证书制”要求学生毕业前取得大学学历证书,技术等级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学历证书表明了毕业生学完规定课程获得相应的本科学历水平,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则反映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教师资格证书表明毕业生具备从事相应教师工作的基本条件。协调“应用性”与“师范性”,两者兼顾。“应用性”是学生培养工作的中心点,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本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工程师或技师的实践技能。而“师范性”是为实现有效教学而设的手段,使毕业生具备从教的理论水平和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传授能力。此外,通过开设职业技术教育学、职业技术专业教学论、心理学、普通话培训等课程,加强学生职业技能传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传授能力。

(五)推进“校用合作、校校联合”办学模式endprint

推行校用结合,即学校与用人单位进行合作办学,让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与教学内容设计等整个教学实施过程。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形成“学校+实习基地”学生学习、实习和培训模式,学校的人才培养真正实现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接轨,真正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学生也有更多机会观摩教学,接受实践检验,成为合格的职教师资人才。探索与省内外高校、职业院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办学;与中职院校签订协议,实行“委培式”培养模式和“订单式”培养模式,为中职院校定向培养师资人才;与高职院校的对口招生录取工作,实现学生在高职实施的3年大专教育与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实施的2年本科教育有序、有效衔接,增强课程设置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连贯性、一致性和互补性。

(六)妥善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3+2”职教师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直接影响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工作的下一步实施。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学习观、就业观;加强与中职学校的合作,建立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师准入机制,保障优秀职教师资毕业生到中职及高职院校的就业渠道更为通畅。也可予以适当的优惠政策和相应的政策倾斜,对毕业后到省内16个贫困山区(县)从事职业教育的学生退还学费等,力争让职教师资毕业生在中职学校有良好的就业局面。

开展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培养广东省职教发展需要的优秀职教师资,推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是实现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战略构想的重要途径。不仅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践行“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的办学定位、把学院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的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重大战略举措。对“3+2”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保证人才培养与教学实施的质量,也为今后更好实现“3+2”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1]许祥云.新世纪职业教育改革探索[M].北京:中国地质

大学出版社,2004.

[2]高瑛.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王乐夫,姚洪略.加强培养培训改革创新,促进职教师资

素质提高——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实

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4).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教师资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最“叛逆”的毕业生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