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汉字意义变化浅析
2014-12-11◎王巍
◎王 巍
天干地支汉字意义变化浅析
◎王 巍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地支不仅是中华民族发明的计时体系,更是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天干地支 汉字
天干地支系统中的全部22个汉字在天干地支系统中的字义基本都有别于造字之初的本义(除“亥”本义即为“猪”),例如:“癸”字,其本意为呈交叉之形的戟属冷兵器。其含义的变化按时间顺序为:兵器——度量——天干第十位。
目前学界对于天干地支汉字的意义解读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一、植物生长说
干、支原为竹木的主干和枝条。从植物生长的不同时间阶段来解释天干地支汉字的选取和意义抽象。这一学说的代表是《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和研究说文解字的诸多后人。
二、人体器官说
甲象人头;乙承甲,象人颈;丙承乙,象人肩;丁承丙,象人心;戊承丁,象人胁等等。《大一经》等文献持这样的观点。
三、怀胎说
即用人类十月怀胎来解释10个天干字的早期形态,如:“甲”代表阴阳交合,“乙”代表新生命等等。
四、建筑说
天干、地支名称源于古人居住的房屋,用天干来指代房梁,地支代表地基,并加以具体解读。
五、简称说
如:“丁”代表“丁壮”,“庚”代表“阴气庚万物”,“辛”代表“万物之辛生”等等。这一学说的代表是司马迁,著述于《史记·律书》。
六、日轨说
即用天干地支,结合星宿运行,来充当时间阶段代名词,标记太阳运行产生的循环系统。这一学说最早在《左传·昭公五年》中有体现。
笔者认为,如上这些学说,基本都是在用后来的学说或观点来解释前人发明的系统。典型就是《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他的解读具体有浓厚的五行色彩(汉代流行的学说)。而这样看似合理,实则牵强的解读,只会貌似说服后人,实则误导后人。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今天东亚地区广泛使用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的文化系统始于东汉。王充在《论衡》中首次阐释了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的对应关系,并延续至今。而有证据表明天干地支系统在更早的时期就已经形成。商朝的君主及其配偶的名字中都带有干支汉字就能印证这一点。这就足以说明,现在流行的所谓主流学说,不过是在用后人的观念来解读前人的发明,这样的模式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现行的解说严重地偏离了天干地支发明的初衷和先人的本意。
笔者认为:天干地支汉字字义的变化,基本经历了一个从原义到转义,从单纯象形到附加会意的过程。天干地支汉字的选取应该是从象形字阶段开始的。选取的过程应该是:首先,先人在造出一定数量的象形字后,在数词的具体化使用需求压力下,从已有的,能够便于理解或贴近序数词概念的既有象形文字中抽取一些符号或一些符号中的具体含义来代表序数概念。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也不难发现这样的结论:汉字的发展,在数量层面上总体上是由少到多的;在意义层面上,总体上是从笼统到具体的。很多甲骨文符号在不同情境具有不同的含义,即一字多义,随着造字历史时间的延伸,造字手段、方法、理念的成熟,汉字开始在字义层面变得专门化,即开始追求一个汉字一个字义或少数几个字义,这样既迎合了使用的方便,避免产生歧义,也有赖于造字数量的增多。
这样,无论是植物生长说,怀胎说都说得通,但具体是哪种学说已经不再重要,只要解读出先人的创造思维和理念即可解开天干地支的起点之谜。天干地支学说早在商代就已经广泛传播,这一系统的产生要早于甲骨文的产生(基于目前发现的甲骨文),在甲骨文产生后,需要从中选取一些符号来表示天干地支系统,而且这种需求是急迫的(商代已经开始用天干地支进行简单的计时);而当时的甲骨文规模还远不能为天干地支系统提供独立的汉字支持,所以只能从既有的甲骨文中,根据简单象形原理来象形或会意。这些当时所选取的汉字不能远离先人的艰苦生活,有的还是贴近形象的想象。
以天干第一字“甲”字举例如下:
甲字的甲骨文形态可以理解成萌发的种子,动物的骨甲,太阳的萌动,男女交合等多种意思,在天干地支系统中,选取甲字来表示天干第一,应该经历这样一个思维过程:甲字的象形有多个意思,其中有的表示“开始”、“首先”、“第一”等含义,先人选取这样的含义抽象成序数词“第一”,而第一天干就是“甲”,从而完成了天干“甲”字的选取过程。而22个天干地支汉字都能从这样的思维方式解读出来。这样的汉字选取方式抽象出来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选取甲骨文某一具体符号中的具体含义——象形或会意成序数词或具有序数顺序或含义的字义——对应并代表在天干地支系统中的具体顺序。
结语:作为在时间层面贯通中国古代计时系统,时至今日仍在使用并具有相当影响力;在空间层面影响整个东亚和泛中华文化圈的文化系统,天干地支有着无穷的魅力和顽强的文化生命力。对天干地支系统中的任何要素进行去伪存真的解读,既是对这一文化系统本身的纠偏和保护,也是对中华文化的重新再认识和重新再重视。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责任编辑 冯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