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电影精神分析理论浅析《二次曝光》

2014-12-11陈思如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刘东小西幻觉

陈思如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以电影精神分析理论浅析《二次曝光》

陈思如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电影精神分析理论,是将精神分析理论成功运用于电影现象的西方电影理论,改变了人文科学的思考脉络,渗透了各个精神分析理论家的观点精髓,为电影分析提供独特的角度方向。在李玉最新作品《二次曝光》中,充斥着各种精神分析元素,本文从潜意识、人格发展、镜像理论等方面试图解释导演通过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传递个体的精神状态。

精神分析学 潜意识 幻觉 《二次曝光》

李玉,作为中国新生代导演,从处女作《姐姐》到近期的《二次曝光》都展现了不同于第六代导演叙事风格的独特魅力,她的电影类型虽然从文艺片大多转向商业片,但其关注的视角依然着重在于当下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人物的内心细腻的表达以及情绪心态的转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家庭的责任感也会随着生存的压力或人与人少之又少的沟通而逐渐减少,从而导致青少年从小在家庭的熏陶下,产生影响终身的不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甚至有一定的精神心理疾病。那么,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导演李玉予以充分的关注,依旧用她的保守而又倔强的方式诠释《二次曝光》。

《二次曝光》毫无疑问是一部与精神分析理论有着直接且深刻的文化关联,乃至互文关系的影片。事实上,作为一部心理类型的中国探索影片,李玉导演更多地向观众展示人类心理的神圣非凡与变幻莫测。

一、是非是幻的海市蜃楼:自我欲望的集中展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表示,人的精神活动会在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发生。意识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潜意识才是人的主体精神,处于心理深层,而释梦是帮助人类进入潜意识的重要手段,梦的意义是愿望的实现或者欲望的达成,而构成梦境的基本材料即为身体刺激、白日残余和梦思维。其中,童年的记忆、创伤情境和愿望,是形成梦思维的主要方式。在影片开头将近三分之二处,都描述的是女主人公宋其产生的幻觉:由于觉察到自己的男朋友刘东与闺蜜小西相恋,便杀害了闺蜜以及调查此次案件的警察刘健。而这个幻觉可以说是整部影片的情节缩影,无疑是对释梦的一次解释。之所以产生如此的幻觉一切都源于童年时,自己亲眼所见亲生母亲与旁人偷情,而亲生父亲杀害自己的母亲这一事件,童年时的梦魇对小宋其产生阴影,她把这种恐惧的情绪一直压抑在心底,这种情景的创伤不知不觉已经进入她的潜意识之中,闺蜜小西实际上就是她潜意识中的母亲,而刘东是对应着与母亲偷情的刘健,至于幻觉中刘东这一角色的设置,也符合了潜意识规则,“幻想的动力是未得到满足的愿望,每一次幻想就是一个愿望的履行”。在童年的记忆中,刘东是宋其养父的儿子,从小两人就青梅竹马,但由于世俗的阻碍,两人无法结合,在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无法获得的满足,在宋其的幻觉里却可以得以实现和获取。这种纯粹的可理解性与逻辑性使幻觉与现实看似混乱,实则统一。

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提出过“俄狄浦斯情节”,是指男孩在潜意识中有杀父娶母的愿望,意识来自父亲的权威和威胁,迫于这种威胁,将对母亲的认同转而为父亲的认同,超越俄狄浦斯阶段,就会将对母亲的欲望转向其他女人,最终自己成为一名父亲。与之相对应的“俄勒克忒拉情节”虽然没有完全表示这种理念,但却从女性的恋父情结诠释了宋其对父亲的亲情和对刘东的爱情的区分,小宋其亲眼看到母亲与其他男人偷情,实则上是对亲身父亲的同情和怜悯,以及在影片的最后她一直陪伴在自己父亲身边,答应父亲女儿去哪就带着父亲去哪,对父亲的同情也驾驭在自己的身上,同样是被亲密的人戴了绿帽子,同样自己是永远处于被伤害的位置。在所有人里,宋其是不断地在作战,不断地徘徊,不断地在爱恨交织间煎熬,唯有与亲父在一起,总是一贯的爱与谅解。这是典型的俄狄浦斯情节。与此同时,她看闺蜜的眼神实则也是看母亲的眼神,闺蜜小西与母亲有很多的相似性:风情万种,给丈夫戴绿帽子,同样是喜欢橘黄色的纱巾和红色连衣裙,同样是垂直而落的黑色直发等等。在宋其的梦境中,闺蜜小西一直不断地出现,并且以黑白两色逐渐地消失。一个场景是在海边,宋其对小西说“不要离开我不要走”,最终小西以白雪般融化的方式消失;另一个场景是在床边,小西以飘着徐徐浓烟的方式离去。从宋其惊悚的眼神中可以发现,对待闺蜜的种种迹象表现宋其对她母亲的态度,又爱又恨,互相防备却无法离开。

二、记忆的沉迷与变奏:童年梦魇影响人格发展

弗洛伊德强调幼年阶段不利的心理健康发展或挫折对人格特征及成年后心理疾病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分为满足本能的口欲期、学会自主的肛欲期、分清男女的崇拜性器期、转移目标的潜伏期、对异性关注的生殖期。《二次曝光》中主要表现在学前期(崇拜性器期)和成年期(生殖期)。学前期是儿童发现了自己与别人的性标志,并感受到父亲与母亲有一个共用的成年人的生活区域;成年期是开始对异性、婚姻及家庭感兴趣,这一阶段中是通过接吻、爱抚和性交来满足潜伏期阶段的性冲动。

本能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不同时期的性本能冲动在不断积聚,积聚到一定程度即会通过某些渠道表现出来。在影片的回忆片段,当养父把小宋其接到自己的家中时,小宋其并不热情,对待养父的态度是不理不睬,但是奇怪的是小宋其能接受养父的儿子刘东的所有一切。在童年的记忆中,也是性别区分的年纪段,对待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异性会产生异性相吸的效果,刘东可以说是和宋其最亲近的异性,从小一起扶持成长,一起互相依偎。宋其在小时候产生的本能就是永远不离开这位大哥哥,从而产生一种依赖的爱,这种爱让她分清了与亲情无关,与爱情有关的感觉,但这种感情却得一直压抑在自己的内心里,以至于这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与欲望都通过意淫幻想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来表现出来,这代替了本能冲动的发泄。当宋其回归现实,再次面对心爱的刘东时,海上出现了海市蜃楼,这给观众的寓意是,如果相爱的人很长时间不见面甚至互相都以为对方消失了,再次聚首时,是否觉得这一切都是幻觉?同样,在海边出现一个小姑娘,当海市蜃楼出现时,宋其已经意识到自己有幻想症,她看了看身边的小女孩再看了看刘东,这仿佛也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一切都还那么美好,这也许就是导演想以最完美的状态来为本片画上句号。

三、拉康的“镜像理论”成就银幕之梦

根据拉康的“镜像理论”表述,镜像阶段,正是所谓“主体”的形成过程,主题构建的过程是把自我想象成他人,将自我的认知转换为他人的认知。

纵观整部影片,可以多次发现拉康的镜像理论的电影符号——镜子和水。当每次宋其产生幻觉的时候,导演巧妙地运用镜面呈像,如玻璃、镜子和水(溶洞),镜面本身就具有现实和镜像的折射,这种手法不断地提示观众,这里不但有现实,更多的是幻觉。宋其通过镜子中看望自己的眼神,每一次的意义都有所不同,但更多的都是在怀疑自己和相信自己之间徘徊。通过电影的符号,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同时,也使看似繁乱的情节多些整体性。

从镜像阶段的论述中,还引申出眼睛和凝视的论述。在观看电影的空间里,银幕上的故事通过观众的眼睛唤起凝视,带领观众进入故事情节当中,观众被赋予类似上帝般全知全能的角色,使观众获得极大的主宰和掌控权利,让其接近真实与虚构、想象和幻觉。“凝视来描述在男性的眼中,女性,尤其是女性魅力的身体知识作为释放他们自身欲望的事物,在男性的凝视中充满欲望。”《二次曝光》中多次采用摇晃镜头、模糊镜头展示男女之间的肌肤之亲,通过女主人公宋其的局部裸露的皮肤来诱导观众认同故事的男主人公,在幻觉之中,宋其已经突破自我进入超我的状态,混淆现实和梦幻的她,成为男性眼中的“牺牲品”,满足观众对于欲望的自身追求。

四、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二次曝光》是中国电影界的突破,对于这类心理惊悚片,李玉第一次驾驭得游刃有余,除了表面的镜头运用和意象的描写,导演更加注重人物内心的心理刻画,突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因此,对于心理戏,用电影精神分析理论能更好地诠释影片的主题思想,通过弗洛伊德和拉康等的精神分析学说,给观众和影片架起一座更加便捷的沟通桥梁,将精神分析纳入科学的轨道,让观众不仅从表面理解故事本身,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发觉故事背后的精神主旨。

[1]电影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2]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4]李玉.通过电影寻找自由[J].东方电影,2011(3).

[5]金丹元.影视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刘东小西幻觉
真实的幻觉
当代艺术家处于自以为是的幻觉中
远方
好朋友
是我抢了你的体重,你抢了我的智商吗
是我抢了你的体重,你抢了我的智商吗
领个女人回家
春天的幻觉
冷湖
雨中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