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顺”的课值得警惕

2014-12-11张云峰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过度课堂教学老师

张云峰

为了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通市教育局将2014年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改革上,对课堂提出三点基本要求:“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为此,今年5月中旬在我校举行了全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场推进会。

本人观摩了活动中的两节英语课(译林新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7 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Comic strip & Welcome to the unit课时,以及七下Unit 6 Outdoor fun的Integrated skills课时),参与了课后的评课活动。大多数老师对这两课颇为赞赏,认为教学设计精巧,各环节衔接自如,流程进展顺畅,学生能合作学习,踊跃展示,教学任务圆满完成,等等。我边听边思考,总觉得有个想法在脑子里盘旋。听、评课之后,结合自己日常教学的体会,再次深入思考,脑海里的疑问渐渐明晰:这两节课是不是上得太顺了?

每个对教学有所关注和研究的人对一节课的好坏优劣都会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也许本人还未能运用恰当的教学理论和自我的教学智慧,形成正确、科学、有效的“好课观”,但“‘太顺的课值得警惕”的观点却在我心里愈来愈坚定。

一、 课“太顺”的原因

1.答题或展示的多是优生。在八下那节课上,有一个小组总体水平比较高,执教老师经常请他们回答问题、表演对话。其中一个成员是班长,在这节课上,执教老师数次请了她,“The monitor, please!”“The monitor, your group please!”即便是其他小组,也总是那几张面孔在回答问题。优生答题的正确率较高,课的进程受阻的可能性较小,课自然也就顺畅了。

2.课前过度预习。预习是指课前对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听课时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而过度预习指的是课前把课上要做的一切都准备充分了,没有什么障碍需要克服,没有什么疑问需要解决。于是,课堂不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而成了表演作秀的舞台。过度预习的课基本不会出现单词不会读的现象,每一个问题都有学生回答,而且回答无误,每一次合作都和谐顺利,每一次展示都顺畅自如……

七下的那节课有一个环节,听力内容是介绍风筝的历史。有4幅人物图(分别是墨子、鲁班、蔡伦、马可·波罗)和4个句子,需要学生连线,把人物和相关事件匹配起来,弄清楚风筝发展的历史。学生还没弄清楚四个人物分别是谁,执教老师就问学生: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history of kites?Do you know who made the first kite?接连六七位学生都不假思索地回答“Mozi.”或者“Mozi made the first kite.”这真是令人讶异。只能说,学生在此前已经完全知晓了听力内容,不然怎么会大家一致说是墨子?因为这并不是大家熟知的常识。然后执教者再让学生猜测4幅图上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分别做了哪件事和风筝发展历史有关,学生又无一例外地“猜”对了。

在八年级的那节课上,也有类似的过度准备的情形,教师请学生仿照书本对话,谈对某个慈善组织的了解。虽然教师给了学生准备的时间,但各组成员大多不是在分配角色任务,讨论如何编对话。有的东张西望,有的手里拿着一张纸,嘴里念念有词地读着什么。原来,这个环节的内容,学生早就按照老师的要求,“精心准备后面的对话并写下来”,准备完毕且写在纸上了,此时只需照本宣读。

3.避开难点或易错的地方。在七下的课上,听力部分有些内容不易听清,如是thirteenth还是thirtieth,不少学生容易混淆。但是,执教教师只让学生听一遍即请优生作答。在他们准确作答后,接着就教学后面的内容,显然,这对于另一些学生而言,是太仓促了——他们明明需要再次倾听和练习来确认答案,识别两者的区别。教师还可以板书两个单词的音标,标注出单词重音,指导学生在听时辨别它们之间的差异。在八下的课上,课本中吴老师和学生谈对国际慈善组织有多了解的那段对话,其中有些单词如especially, spread, diseases等不好发音,句子如“It also works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some serious diseases,like AIDS,among young people.”也比较长,但教师没有在此多作停留,也未作必要的指导或带读,而是让课继续“行云流水”下去。

4.提问过于简单。如八下的课上,教师就Comic strip部分提了以下几个问题:

 What is needed for charity?

 Who has some pocket money left?

 What does Hobo want Eddie to do?

 ……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书上,无需思考即能作答。即便是请了基础较弱的学生答题,也不会出大的差错,课当然会继续顺畅推进。显然,在这样的环节中,学生几乎是没有任何发展的。

二、课“太顺”的弊端

1.对优生青睐忽略了其他学生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这一人生舞台的主角。如果教师的目光总是投向优生,就会漠视那些相对滞后的学生期待的眼神。久而久之,中等生赶追优生的劲头就会消退,他们跃跃欲试的热情也会逐渐熄灭,他们的困惑也许会深埋于心里,终究得不到解决;而那些后进生思维的火花也许会更加暗淡,甚至于再也发不出一丝光亮。

教师对优生过多地关注,对其他学生有意无意地忽略,会造成课堂虚假的繁荣。教师会沉醉于一帆风顺的课堂,自得于得心应手的教学,从而不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对策。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教学的难度反而 会加大。细思之,这甚至有点“饮鸩止渴”的味道。

2.过度的预习使课堂教学成为演课。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平台,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上述课堂中,各合作小组都能踊跃展示,但是其真实性、有效性值得质疑。展示时,我们基本没有看到组员间的互动,没有看到他们互相帮助或互相争执探讨,没有看到多少即时生成的东西。他们只是把预先准备好的东西“秀”一下,这不能称作小组合作学习。据后来了解,有些组实际上是一人(优秀生)执笔编写对话,其他组员按照编好的对话,读读分配给自己的几句话,并没有积极参与到设置的情境中去思考、讨论,只是机械地朗读了几个句子。很难讲这样的小组合作,大多数学生能获得什么。

3.过度预习使课堂失去很多精彩生成的可能。

预习过度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习材料就没有了新鲜感,没有了面对难题时的苦思冥想,也没有了出错的机会,没有了对知识由浅入深的理解,更没有了解决难题时“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在上述七下的课上,学生过度预习,课堂进展得非常顺畅,却失去了一种有起伏、有波折、有缓急甚至于有停滞而产生的美感,使课堂教学苍白浅薄,缺乏内涵。

听另一位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同一环节就要生动精彩得多。教师先出示了6位人物图(增加了李时珍的图像和电视剧人物甄嬛),让学生猜测他们分别是谁(学生能很快说出鲁班、甄嬛的名字,其他人物的名字老师给出答案,因为在此不必多花时间),谁制作了第一个风筝,学生的回答是多样的:鲁班、甄嬛、蔡伦等。接下去老师又追问“Why do you think so?”学生有很多精彩的回答:“Zhen Huan lived in the palace. She missed her parents very much. It was not easy for her to see them. So she made a kite to send messages to them.”;“Lu Ban was a 木匠(学生不会用英语单词表达).I think he was good at making things.”还有学生说:“I think Cai Lun made the first kite. After he found the new way to make paper, he used paper to make other things, including kites.”学生们想象力丰富,回答充满了创意,在表述的过程中也进行了语言的训练。那么,到底是谁制作的第一个风筝呢?学生们心中充满好奇,在接下来的听力训练的过程中会更加聚精会神,去揭开这个谜底。相比之下,过分预习的课没有一点悬念,就寡淡无味得多了。

4.难度过低的问题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萎缩。

上文谈到的教师所提问题的答案都在书上,无疑而设问,不曾对学生构成必要的智力或智慧挑战,学生思维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这样的提问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不高,再多也无益;教师提出的任务或学习目标过于容易、轻松,学生无需多作思考分析,就能解决问题,他们很难体会成功的喜悦,学习兴趣将会减淡。

三、对课堂“太顺”情形的反思

课堂是每个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每个学生的心里都充满着渴望和期待。教师应该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不能为了课的顺畅而忽略了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学生。课堂应该是允许出错、宽容错误的地方,教师不能怕学生出错,担心影响课的顺利推进。错误的出现有它的价值。如果让优生指明错误,分析原因,进行讲解,也许更能抓住其他学生的心,使他们更乐于倾听,更能以同龄人的方式理解和交流,而优生自身的能力也得到锻炼。这样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进步和发展,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过度课堂教学老师
画与理
Do you share too much online? 你是 “分享控”吗?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当下流行“过度病”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