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双语课程的调查实证
——以重庆地区为例
2014-12-11陈怡安
陈怡安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重庆 401120)
《劳动经济学》双语课程的调查实证
——以重庆地区为例
陈怡安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重庆 401120)
本文分析了《劳动经济学》双语教学的现状与教学实践情况,结果显示:学生比较青睐国外原版的英文教材,同时双语教学中教师教学的生动性是制约着双语教学进行的重要因素,双语教学并不影响对《劳动经济学》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
《劳动经济学》 双语教学 调查实践
1 《劳动经济学》双语教学现状调查
本文对重庆地区发放双语教学调査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共486份,回收共441份,回收率90.7%,其中有效问卷共431份,有效率97.7%,见表1。
表1 学生问卷统计表
对回收的学生问卷分析结果如下。
(1)学生对双语教学评价的结果显示(表1),3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激发了学习劳动经济学的兴趣,51.1%的学生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外语水平,46%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开阔了学习的视野,30.1%的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劳动经济学的专业术语,学生对实施劳动经济学双语教学的评价较高,大多认为实施双语教学的优点显而易见。(2)如表1对双语教材的期望所示,52.1%的学生支持使用国外引进的英文教材,仅有16.20%的学生赞成使用国内自编的英文教材。说明学生比较青睐国外原版的英文教材,对国内自编的英文教材赞成度较低。(3)从表1中可以看出60.1%的学生希望从海外聘请的教授来教授双语课,20.30%的学生认同海归博士教授双语课,只有10%的学生认为本土的有留学背景的国内教师可以胜任双语教学课程。结果显示,开展劳动经济学双语教学师资培训势在必行。(4)在学生对劳动经济学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实施方式的调查中,有25.2%的学生选择中文为主英文为辅,32.2%左右的学生选择中英文各半,约20.3%的学生选择英文为主中文为辅,仅有3.9%的学生选择全英教学,因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授课质量。
表2 进行《劳动经济学》双语实践的教学效果统计
2 《劳动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调查结果分析
针对开展的《劳动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结果,对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査,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发放问卷158份,回收问卷113份,回收率71.5%,其中有效问卷103份,有效率91.2%。
对回收的双语教学问卷结果分析结果如下:
(1)学生对《劳动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接受程度的调查中,有60. 9%的学生表示喜欢《劳动经济学》双语课,对《劳动经济学》双语教学的认可度较高;而且有60%左右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并不影响对《劳动经济学》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占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调查显示,有一大部分的学生能接受《劳动经济学》双语教学。(2)学生通过《劳动经济学》双语课的学习,有65.4%的学生能掌握80%以上的《劳动经济学》学科知识,21.5%的学生能理解50-80%的学科知识,基本达到《劳动经济学》学科的教学要求。(3)在对《劳动经济学》双语教学可行性的调査结果显示,51%的学生认为《劳动经济学》双语教学中教师教学的生动性是制约着双语教学进行的重要因素。
3 结语
通过相关的实验数据统计和调査,对重庆地区开展劳动经济学双语教学现状的调査结果如下:(1)学生对双语教学持肯定态度。双语教学不仅没有影响对劳动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学习,造成学科损伤,而且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及运用能力。(2)学生比较青睐国外原版的英文教材,同时双语教学中教师教学的生动性是制约着双语教学进行的重要因素。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向友军,徐向民.香港理工大学双语教学的启示[J].高教论坛,2009(5),65-67.
[3]Colin Baker.Founda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M].London: Multilingual MattersLtd., 1993.
[4]余强.国外双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