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及试验验证*

2014-12-10夏浩瑄刘子胥王景芹

电子技术应用 2014年10期
关键词:铁芯接触器温升

夏浩瑄,刘子胥,王景芹,王 丽

(河北工业大学 电磁场和电器可靠性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30)

0 引言

交流接触器工作时,温度逐渐升高,当升高到一定温度时,会导致接触器使用寿命降低,甚至损坏[1-2]。而开关电器小型化的提出使得产品散热面积减小,单位体积的发热量增加。因此,对交流接触器进行热分析是当前亟需进行的关键技术。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各种工作状态下接触器的发热和散热情况,确保接触器在产品小型化的基础上满足热性能的要求。

本文将ANSYS有限元热分析应用到交流接触器热特性分析中,模仿其实际工作环境,构建交流接触器三维稳态热分析模型,确定热源、导热系数和表面散热系数,对接触器的稳态温度场进行分析;改变施加的边界条件,研究不同散热方式下接触器的温度分布。最后对CJX2-0910型交流接触器进行温升试验,将温度场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验证所建立热分析模型的可行性。

1 交流接触器三维热分析模型

交流接触器的主要结构包括线圈、分磁环、触头和动静铁芯等。由于其结构的对称性,在ANSYS中对其进行简化处理,只对其四分之一进行建模。

1.1 基本假设

交流接触器热分析的计算基于以下假设:(1)接触器所处的空间无限大;(2)由于结构的对称性,认为对称面是绝热的;(3)材料各向同性;(4)外表面的对流散热只有自然对流散热;(5)在分析过程中环境温度为试验时的温度,本文试验时温度为25℃。

在以上假设条件下,交流接触器稳态热分析中要遵循三维热传导方程[3]:

式中:T为研究对象的温度,λ为导热系数,q为热源单位体积内的生热量。

1.2 边界条件

对于结构对称的交流接触器,其对称面为绝热边界条件:

交流接触器外壳外表面、主回路静触头、导电回路外壳部分、接线端外表面为散热边界条件:

式中:α为散热系数,T0、Tf分别为研究对象温度和环境温度。

式(1)、式(2)和式(3)就是所构建的交流接触器稳态热分析模型,对接触器热源和散热分析后,利用ANSYS软件对式(1)~(3)进行求解,就是对接触器稳态温度场的分析。

2 交流接触器热源分析

交流接触器工作时,其主要热源是电磁系统和主回路[4]。

2.1 电磁系统热源计算

线圈、分磁环以及铁芯是电磁系统的产热元件。

2.1.1 线圈与分磁环的发热功率

利用ANSYS软件中电磁场分析模块计算线圈电流,线圈两端电压为交流电220 V,交流电频率为50 Hz。

线圈的发热功率为:

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式为:

式中:R0为0℃时的电阻,θ为温度,α为电阻温度系数。

热生成载荷计算式为:

分磁环可看作匝数为1的线圈,其发热功率的计算方法与线圈相同。

2.1.2 铁芯损耗

通过线圈的交流电流产生的交变磁通在铁芯内产生磁滞和涡流损耗,根据铁芯材料的铁磁损耗曲线进行估算[5]。

对铁芯施加的载荷公式为:

式中:p为单位体积铁损,m为铁芯质量,Pt为铁芯发热功率。

2.2 主回路热源计算

主回路产热器件有三部分:主回路导体、动静触头和接线端处接触电阻。

主回路导体的发热功率:

式中:I为触头回路流过的额定电流,Rcont为主回路导体电阻。

计算动静触头接触处接触电阻经验公式[1]:

式中:F为接触力。

CJX2-0910型交流接触器触头材料为银触头,接触方式为面接触,K取60,对 m取 1。

接线端视为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其接触电阻计算方法[6-7]为:

式中:c·ρ为常数,由接触材料决定;Fk为接线端处的接触力,这里指螺纹连接的预紧力。

3 交流接触器散热计算

交流接触器的散热方式主要考虑3种途径,内部主要考虑传导散热,外部主要考虑表面对流和辐射散热[8]。

3.1 内部传导散热

给定导热面上热流密度相同时,热流量可表示为:

式中:A为垂直热流方向截面面积。一般情况下,某些材料的热导率λ与温度θ可近似地表示为线性关系,即:

式中:λ0为 0℃时的热导率,θ为温度,b为常数。

3.2 热对流

对于面积为A的接触面,其对流换热热流速率为:

式中:φ为热流量;Δtm为接触面的平均温差。

对流换热系数αcon取经验公式[1]:

式中:Tw、Tf分别为固体表面和周围流体的温度。

3.3 热辐射

把辐射换热量折合成对流换热量,得到的辐射换热系数为[9]:

式中:σ为 0.119×10-10BTU/h·in2·K4,故 ε 取 0.9。 则 外表面的复合散热系数:

利用定义表格的形式,将复合散热系数作为热边界条件施加,实现不同温度之间相应换热系数的计算。

4 仿真分析

本设计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交流接触器三维热分析模型,利用热电耦合对CJX2-0910额定电流为9 A的交流接触器进行温度场仿真分析,并讨论不同的散热方式对接触器温度的影响。

4.1 接触器温度仿真结果

交流接触器电磁铁和主回路的温度仿真结果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图中节点1~12取自交流接触器不同的部位,便于将仿真结果与试验测量温度值进行对比。

图1 电磁铁温度云图

图2 主回路温度云图

根据电磁铁温度场的仿真结果可知,静铁芯处的温度是最高的,这主要是由于线圈是电磁铁的主要热源,静铁芯处的散热空间远小于动铁芯的。对接触器主回路的温度场分布图分析可知,由于接触电阻的存在使得触头系统的温度要高一些,特别是触头接触处,其温度最高;接触器中间相两侧的热源不利于其散热,旁边相有一侧是外壳,使得中间相的温度(节点 9、10、11、12)比旁边相的温度(节点 5、6、7、8)高一些。

4.2 散热方式对接触器温度的影响

为了研究不同的散热方式对交流接触器稳态温升的影响,本设计改变施加的边界条件,根据CJX2-0910的工作环境温度,在环境温度为25℃时,对3种散热方式下接触器的温度分布进行仿真,结果如图3~5所示。

由图 3~5可知,对于 3种散热方式而言,在有对流有辐射的散热方式下,接触器的温度最低。对于有辐射无对流和有对流无辐射这两种方式,环境温度为25℃时,前者对接触器温度的影响低于后者。

5 温升试验

图3 25℃有对流无辐射

图4 25℃有辐射无对流

图5 25℃有对流有辐射

对交流接触器进行温升试验,主回路和线圈同时通电,主回路电流为额定电流,电磁线圈通220 V的交流电,达到稳定温升后,利用电阻法来测量线圈温升,并对节点1~12的温度进行测量。线圈平均温升仿真结果为63.8℃,试验测量温度为64.3℃,比仿真结果稍大。将节点1~12的仿真结果与试验测量温度进行比较,结果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节点的测量温度与仿真结果相差不大,相比而言,主回路误差比电磁系统的稍大,但最大误差也只有6.59%,出现在中间相的节点9,即触头接触处。这是由于建模时的假设和接触电阻的简化计算造成的,最小误差几乎为0,因此验证了所建立热分析模型的可行性。

图6 温度场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

6 结论

(1)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 ANSYS,建立交流接触器三维热分析模型;针对CJX2-0910型接触器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接触器的温度分布图;对其进行温升试验,测量接触器不同部位的温度;并将试验中测量温度与仿真结果比较,误差最高仅6.59%,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2)不管是对流散热还是辐射散热,它们对接触器温升的影响较大,工程上在对接触器进行温升分析时,二者都不可忽视。

(3)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产品的温度场仿真,验证参数的设计是否合理,辅助接触器参数的优化设计,这对降低接触器研制费用、缩短开发周期有指导意义。

[1]张冠生.电器理论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2]周亮,舒亮,吴桂初,等.智能交流接触器温度补偿控制策略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3,39(7):73-76.

[3]苏秀苹,陆俭国,刘帼巾,等.小型直流电磁继电器温度场仿真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1,26(8):185-189.

[4]王峰.接触器稳态热分析时边界条件的探讨[J].低压电器,2007(17):14-16.

[5]于亦凡,周祥龙,赵景波,等.新编实用电工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6]荣命哲.电接触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Song Yongha,KIM M W,LEE J O,et al.Complementary dual-contact switch using soft and hard contact materials for achieving low contact resistance and high reliability simultaneously[J].Journal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2013,22(4):846-854.

[8]刘春泽.热工学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9]纽春萍,陈德桂,刘颖异,等.计及主回路和电磁系统发热的交流接触器数值热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27(15):53-58.

猜你喜欢

铁芯接触器温升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之外的铁芯技术
电机温升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一种橡胶圈内置铁芯压合自动化生产线的备料系统
高速永磁电机转子风摩耗对温升的影响
对变压器铁芯涡流热功率问题的探讨
智能大功率过零接触器研究与开发
LED照明光源的温升与散热分析
降低某核电650MW汽轮机盘车轴瓦温升
基于模糊自适应控制的接触器过零投切系统研究
基于PIC单片机的恒磁保持交流接触器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