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积聚跨越发展的力量——浙江省杭州市质检院以抓科研管理推动自身转型
2014-12-10姚长鸿
文/姚长鸿
2014年7月,杭州,钱塘江潮水涌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的宽敞实验室中,厚重的机器手臂“捏”着金属管件,精准的送达预定目标,并完成指令......
身躯采用了高强度轻质材料和加工工艺,全身30个关节的30个电机各司其职,运动灵活,仅手臂就能做7个自由度的运动。以太网实时控制技术被运用到了机器人的开发中,使得机器人的反应速度更快。
这是浙大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的机器人实验室最新研发的大型仿人机器人,“863”重点课题,这也成为杭州市质检院院长楼立群的事业追求。质检技术机构如何成为质量的引领、监管的支撑,产业的“金钥匙”,在服务产品质量科学监管上如何从“跟着跑”到“想着追”、“领着走”。其中,质检技术机构的科研“领着走”并非以技术为目标,服务监管、产业、民生才是根本。过去这一切被认为不可想像,而今,触手可及。
“围绕创新谋发展、围绕产业谋支撑、围绕市场谋效益,可以说是在奋进中包含着喜悦,成功里伴随着艰辛。”杭州市质检院院长楼立群说,“杭州市质检院作为质监工作的技术支撑,发展要以地区建设和政府工作为中心,结合质检事业发展态势和院建设与发展实际需求,认清面临的形势,立足长远、注重整合、坚持创新。”
去年,该院开展了190余人次参加的,围绕建立核心价值观的“头脑风暴”活动,围绕市质检院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的推选展开了三轮比拼。在思想的碰撞中,文化在交流,想象力、创造力擦出火花,最终提炼出以“技术精湛,服务至上”为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从此在能力建设与服务发展的理念引导下,把能力与责任相融合。
为推进科研工作的整体提升,杭州市质检院在管理方面推出的三个关键词:项目、人才、效益。成为杭州市质检院狠抓科研管理,推动转型的三驾马车。
项 目
面临市场竞争、机构改革现实,杭州市质检院积极谋求转型升级,采取何种方式、走哪种途径、如何抉择将决定质检院目标定位与长远发展。而面对机遇与挑战,杭州市质检院更多的是静心、沉身将重心放在整合内外资源、要素、结构、布局上,注重科技创新的原始动力,尊重客观规律,忍耐过程的煎熬与寂静,积极地引导和鼓励技术攻坚。杭州市质检院紧盯政策导向与当地产业发展需求,规划内部发展定位,把项目确定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其目标是在项目的牵引下建设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实力雄厚的质检技术机构。
自去年以来,按照项目带动的原则,在客观分析了现有状态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编制了《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明确了未来三年该院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确定了该院未来发展的“36433”建设目标,即:三大任务、六大工程、四项保障和33个建设项目(其中7项院重大项目、10大专项、16项重点研究课题)。从硬件到平台、从服务到业务、从人才到文化,为转型升级勾划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2013以来,杭州市质检院有2项科研成果分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项科研成果获发明专利,6项科研成果获新型实用专利,1项成果获软件著作权,1项技术革新成果实现产业转化,14个项目获科研立项,12个在研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发表科技论文59篇。项目化的推进很实用。
人 才
发挥人才的核心作用是科研攻关的基础。杭州市质检院围绕用好用活人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造公平、公正的人才成长环境。金俊曾是杭州市质检院国家五金建材中心一名普通检测员,去年,他成为了杭州市“131”人才。这是院科研工作管理委员会发挥其长处,支持其参加国家和地方大的科研项目,以及院项目建设、重点课题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让他在重点领域和优势课题中成为领头羊,在项目中锤炼、在锤炼中成长进步。
2013年,杭州市质检院“国家网上产品监管模式研究与示范中心”成立,面对中心承担的任务,时间紧、难度大与人员、场地、方法均没有形成强烈的对比。杭州市质检院成立了一支以80、90后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从样品的抽取、拍照入库、检测、汇总、审核以及出报告,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验,更重要的是成为了人才历练场。中心成立至今,志愿者队伍平均年龄还不到28岁,承担了近万批次样品的任务。
杭州市质检院院长楼立群说:人才队伍要着重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稳定检测、检定核心团队,建立引进、退出机制,提高门槛,畅通出口,探索人才的激励机制,才能形成比学赶超的人才竞争氛围。
仅去年一年,杭州市质检院就有6人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2人取得教授级高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科技人才,引进博士2人,硕士2人,充实院科技人才队伍,合理引导人才流动72人次,优化了人才结构,人员流动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彰显了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成效。
效 益
今年五一放假期间,杭州经济开发区的朝阳橡胶有限公司经历了一场虚惊。朝阳橡胶有限公司因生产需要将两条蒸汽管线容量分别从45t/h,35t/h改为25t/h,由于与杭州杭联热电的贸易结算标准的重新调整,导致企业全线停产。在公司全体员工心急如焚时,公司负责人当即向杭州市质检院求助。接到求助后,杭州市质检院专家组成能源计量团队,依托能源中心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经过近30分钟的初步检测,制定方案,严密计量,在管线调整后3小时使企业准确投入生产使用,为企业生产赢得了“财富时间”。
杭州市质检院通过将科研工作的推进积极融入到产业、市场环境中,积极服务于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行政监督工作技术支撑的功能,发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功能。在市场中寻求服务的支撑点,贴近市场动向,服务产业、跟上需求、推进自身转型升级。通过对现有项目、能力、优势的梳理、整合,优化重点项目、特色项目进行“数字分析”,建立了数据库式的定期跟踪,使“效益”科研工作成为能力建设的“指南针”。
淳安县元洋实业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涉及露天开采、建筑石料、水泥预制品,是“用能大户”,杭州市质检院“电平衡”科研小组应邀对该企业生产用电方案升级进行了指导及设计,经电平衡测试及技术的升级改造,降低了电力使用能耗、线路损耗,企业日提升100吨沙石产量,“指导式服务”每年为企业节省近15万元电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引擎”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受到该企业好评。
杭州市质检院通过信息化数据平台的持续升级,不断深化对样品检测时效性、检测消耗、样品流转、报告打印、差错率、客户满意度等重点检测质量指标的精准分析,明确建设目标方向,不断提升服务标准、满足客户需求。让信息化成为智慧质检能力提升的导航仪、指南针。目前杭州市质检院的检测成本下降10%,检测周期短3%,不良报告明显减少,检测的核心运行指标得到不断优化。
单晶硅是低污染高耗能产业,开化单晶硅生产企业总共30余家,年耗电近数十亿度,是当地的主导产业。杭州市质检院电平衡测试小组应邀对当地企业用电设备进行“体检”。服务中矽盛公司成为典范,企业变压器装机容量为14650kVA,主要用能设备为价值数亿元的100余台单晶炉开工率50%情况下,年耗电量仍达4000多万度,产值5亿元。电平衡测试团队通过对水泵、风机、冷水机组等设备进行检测、分析,向企业提供了科学的节能降耗措施,仅通过调整空压机预设压力参数,就为企业节约25%的用电量。引导了当地块状产业科学耗能、绿色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