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管置入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
2014-12-10吴晓琴袁小妹
吴晓琴 袁小妹
无创正压通气是呼吸衰竭患者最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有创机械通气相比,它的最大优点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产生。而临床应用效果主要就是取决于患者的配合程度,它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肠胀气,引起膈肌升高,胸廓活动度受限,反过来造成患者难以耐受无创正压通气,加重呼吸衰竭。在本文中,主要是探讨胃管置入及护理干预在无创正压通气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通过对我科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2月90 例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是否使用胃管分为两组,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48 小时及96 小时的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的百分率指标进行评估。
1.资料
选择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在我科住院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计90 例,其中男性64 例,女性26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患者80 例,支气管哮喘2 例,肺癌8 例。
2.方法
入选的90 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 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祛痰、平喘和吸氧支持及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复尔凯胃管置入,患者平卧位,测量所需长度并做标记,石蜡油润滑胃管前段,湿润鼻腔后,指导患者吞咽并顺势插入胃管,听气过水声及抽吸胃液判断胃管置入胃内,后将胃管内导丝抽出,然后妥善固定,胃管口不封堵,持续减压,并给予护理干预。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48 小时及96 小时的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的百分率指标进行评估。
3.结果
观察组48 小时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90,P <0.05);而观察组96 小时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1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38,P >0.05)见表1。
表1 两组48 小时、96 小时的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
4.讨论
通过研究发现,在胃管置入后48 小时的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使用胃管置入及护理干预能够很好的解决患者早期由于腹胀及误吸发生的对无创呼吸机不耐受,改善人机配合。在胃管置入后96 小时两组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对于无创呼吸机通气后期的患者,多数已经能与呼吸机配合,胃管置入对于腹胀及误吸引起的对无创呼吸机的不耐受无帮助,患者可能由于感染加重而改为有创机械通气的。
无创正压通气是呼吸衰竭患者最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有创机械通气相比,它的最大优点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产生。呼吸衰竭患者的特点多为年龄大、基础疾病多、肺部感染重,部分患者存在神志改变,这些均可影响人机配合。我科通过应用胃管置入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并给予护理干预,大大改善了患者与呼吸机的配合。
无创呼吸机护理干预[2]:指导患者在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时,应闭合口腔,运用鼻腔正常呼吸,避免吞咽及咳嗽动作,避免言语交流,以减少气体进入消化道,引起胃肠胀气。如果发生胃肠胀气,给予适当的腹部按压,帮助排气。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饭后停机30 分钟至1 小时,严重者给予肛门排气。
胃管置入的护理干预:妥善固定胃管,避免折叠、卷曲,避免平卧位,保持胃管通畅,胃管不通畅时给予生理盐水冲管,胃肠胀气明显时给予持续负压减压,插管鼻腔每日滴入石蜡油,加强呼吸机管路湿化。
无创正压通气是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的重要途径,人机配合的好坏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其中影响人机配合的因素主要是腹胀以及误吸,他们直接造成患者的不能耐受及需要改为有创机械通气。早期的胃管置入能够很好地预防腹胀及误吸,使患者能够尽快的适应无创正压通气。过去护士总是被动的遵循医生诊断及医嘱再进行处理,而通过胃管置入尽早预防患者腹胀及误吸的发生,促使护士积极参与实践,并且能够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通过护士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医护紧密合作,使患者尽可能的获得更大的收益[3]。
总之,早期的胃管置入能够明显的降低腹胀及误吸的发生率,从而使患者能够尽快的适应并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明显降低无创呼吸机使用后48 小时的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 年修订版)[J].中华呼吸和结核杂志,2007,30(1):453-460.
2 季玲.无创通气时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2):354-356.
3 吴春贤.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52 例的护理[J].右江医学,2009,37(5):633-634.